早上有小吃,中午有好茶本报记者?胡大田?张青青?摄影
“成都是我家,成都是我家,走进了成都,就走进温暖的家……”一首《成都是我家》,在网络上悄然流传,细腻悠扬的歌声像一口热茶,缓缓流进心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
歌词如下:
成都是我家
成都是我家
走进了成都
就走进温暖的家
早上有小吃
中午有好茶
晚上还有红红的火锅
涮出麻辣的悄悄话
走进了成都
就走进温暖的家
交友到武侯
读书去草堂
大街上走着美丽的姑娘
好似娇艳 娇艳的芙蓉花
成都是我家
成都是我家
走进了成都
就走进温暖的家
春天去郊游
秋天看红叶
除夕还有热闹的灯会
浓浓的年味
走进了成都
就走进温暖的家
九眼桥夜游
三星堆怀古
门前屋后
花园和阳台
盛开娇艳 娇艳的芙蓉花
成都是我家
成都是我家
说起天府就会想起她
成都是我家
成都是我家
休闲快乐哪里去
就来成都我的家
成都是我家
这首歌曲凝聚了著名作曲家敖昌群和诗人解明月的一番心血,经两人合力创作而成,由“蓉漂”歌手赵迎首唱,凸显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曲作者敖昌群作为多年活跃在音乐圈的著名作曲家,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为成都写歌,出生于四川乐山的他来到成都学习、工作、生活,成都是他的福地,也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来源。在这里,他不仅写下了《妈妈格桑拉》《我爱你,中华》等以亲情、爱国为主题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出于对成都的热爱,他还完成了《成都怀古》《宽窄巷子》《梦芙蓉》等以歌颂成都为主题的歌曲,这首《成都是我家》,更是他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爱意的直接表达。
首唱歌手赵迎与成都同样有着不解之缘,从十多年前来到成都求学,独自一人在成都打拼,多年过去,成都也成为他的家。10年前他以一首《成都印象》崭露头角,表达的是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成都这座大都市的印象。《成都是我家》则展现了他经过岁月历练之后,对于成都质朴深沉的爱。
词作者解明月以“成都是我家”为歌曲主旨,“a”为韵脚,多次重复主旨句,突出了“成都”与“家”的关联,并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同头变尾”进行创作,如歌曲的主歌和尾声均以“成都是我家,成都是我家,走进了成都,就走进了温暖的家”为乐段的开头,尾部歌词则采用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令歌词在变化之中又有着有机统一的联系。其次,解明月还以叙事的手法,将成都的经典美食美景串联起来——“早上有小吃,中午有好茶”“交友到武侯,读书去草堂”“九眼桥夜游,三星堆怀古”,亲切朴实的话语、生动形象的描述,仿佛一个鲜活的纪录片,让听众足不出户,便领略到了成都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独特魅力。
旋律上为了突出怀旧感和成都风,曲作者敖昌群采用了五声调式来创作,以“徵”音开始最后结束于“宫”音,旋法多位级进,少大跳,歌曲的旋律线条如一条小河般缓缓流动。同歌词一样,“模仿”和“重复”在这首歌曲的旋律创作中也十分常用,例如第二乐句便是第一乐句在“角”音上的模仿。而4/4拍的节奏更是令曲风不急不躁,凸显了成都的“慢”生活。值得一提的还有编曲,将以古筝为代表的中国乐器和鼓为代表的西洋乐器进行混搭是目前中国风歌曲较为常见的搭配,在引子和结尾部分增加的童声合唱为歌曲增添了一抹童真,而副歌部分吉他的华彩则成为歌曲的另一个点睛之笔。
成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有太多值得发掘和歌颂的文化精华,这些歌唱成都的歌曲无疑也成为为成都代言的“新名片”,通过音乐和歌声,它们将成都的风采传播到大江南北,深入人心,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成都歌谣见证了音乐的繁荣和发展,而成都独特的蜀地风情不仅是它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志,也给予了这些音乐人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期待更多描绘蜀风蜀貌、发掘文化底蕴、展现新成都面貌的优秀作品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1问新定位意义何在?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升级版”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2问如何唱好“双城记”?打破壁垒与藩篱寻找...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