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琴梅给患者做检查。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
近日,成都市卫健委收到一封市民表扬信,信中讲述的是一个年过六旬的母亲突发血液病,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救治和悉心照料的过程。该患者家属实名表扬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与血液科医生喻琴梅,以及该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为他们精湛的医术,更为她们的医者仁心。
患者说
医生付出看在眼里 写信表达感谢
“我今日提笔写下这份感谢信,是对六医院的感谢,是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喻琴梅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感谢!感谢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母亲的病情在六医院喻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得到明显好转,更是因为我全家人到六医院以来的历历在目的感受。”
写信的是患者儿子黄非,他说,母亲久病辗转过多家医院,在六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就得到了控制,而且治疗期间,作为母亲主管医生的喻琴梅经常连夜加班,研究她母亲的前历医院病历,分析病情案例,对母亲的治疗不放过任何一种病因分析。更让黄非感动的是,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态度,“不只是个别医生,感觉整个医院的医生都不是‘高高在上’,作为病人我们也没有了那种‘垂垂之怜’。”黄非说,成都不缺综合实力强的好医院,也不乏医术精湛的好医生,但仅从全家人近两月的寻医经历和感受来讲,市六医院让他们全家感受到了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好医院。
本人说
被7年前老病人认出 感慨患者依旧健康
“我觉得这就是医生的正常行为啊,再平常不过了!”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感谢,喻琴梅有点不好意思,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实际上,这不是喻琴梅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很多患者出院后,都会给她写来感谢信,更多的患者,是当面对她说声“感谢”,感谢她帮助解除病痛和给予的暖心安慰。
今年1月,喻琴梅在医院走廊遇到了一个7年前她读研时协助管理过的病人。当时这个病人患有帕金森、高血压、糖尿病,还患了胃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做了胃大部切除。如今老人都80多岁了,居然仍记得喻琴梅,微笑着跟她打招呼。这一幕让喻琴梅很感动,她的感动不仅来自于病人依然记得她,“一个病情那么严重的病人,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如今依然活得很好,这种规范化治疗我们一直在坚守,我们的坚守让病人获益,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事情。”
同事说
她关爱患者身心健康已成习惯
在常规的查房和治疗之余,喻琴梅经常跑到病房,除了说治疗,更多的是和病人聊天。风湿与血液病科主任王健说,其实病人非常希望能得到关注,“喻琴梅让自己的每个病人都得到了极大关注,在治疗之外,她提供的善意与真诚对病人的心理进行了一场治愈。”
实际上,7年的从医生涯喻琴梅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医生能够持续不断向病人释放真诚与善意,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王健说,如今都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这些品质,“但要求的与发自内心的是不一样的,病人很敏感,能观察出来,喻琴梅能够受到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原因就是她总是发自内心地去做。”
林子欣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图由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成都高新区:做好廉政风险专项防控项目 促进生物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金祝)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围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全面深入开展廉政风险专项防控工作。2019...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