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道尔博士在成都讲述自己的“猩”路历程。
如果一个孩子捉了几条蚯蚓放在床上,想要陪伴这些新朋友一起入眠,孩子的父母会不会惊恐万状,或者生气孩子弄脏了床单?珍·古道尔的母亲并没有尖叫或者咆哮,而是和孩子一起观察这些动物没有手足依然可以爬行,并且和孩子一起动手为蚯蚓搭建了一个小窝。
11月17日下午,珍·古道尔博士做客成都博物馆,从儿时的经历入手,与观众们分享她如何走向非洲观察大猩猩,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她以《人与自然:和谐与未来》为题,呼吁交流自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座开始前半个小时,成博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还有480多位观众处于候选席位,现场气氛十分火爆。
最感谢母亲的支持
刚一走上讲台,珍·古道尔就回忆了自己童年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没有人可以满足我对动物的好奇心,除了我的妈妈。”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动物的喜爱,除了前文提及的蚯蚓,她还对母鸡下蛋很感兴趣。“母鸡从哪儿下单?鸡蛋如何从母鸡的身体里钻出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她看到一只准备下蛋的母鸡,尾随着它走到了鸡窝,但是母鸡受到了惊吓而走开。
于是,她选择了一个鸡窝耐心等待,最后终于等到了一只母鸡走进鸡窝下蛋,亲眼目睹了母鸡下蛋的全过程。不知不觉中,她趴在鸡窝待了4个多小时,等她脏兮兮地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母亲并没有责骂,而是鼓励她探索发现的能力。“也许有的母亲会扼杀一个科学家潜在的好奇心,我希望在座的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珍说道。
在她长大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网络,只能从书本中学习。母亲找了很多动物方面的书,来满足珍学习的需求。
10岁的时候,珍找到了一本书,表态“长大了要去非洲”。每个人都在问,你没有钱,怎么去非洲;你是一个女孩,去非洲多危险。只有母亲表达了支持:“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每一个机会。”
大猩猩和人太像了
为了挣钱,珍不得不做一些很辛苦的工作,从事打字、文档归类、文秘等工作。有一天,她从同学那里获得一份邀请函,可以去非洲肯尼亚了,于是她想尽各种办法存钱,终于在23岁生日那天到达了梦寐以求的非洲。
1960年,年轻的珍·古道尔只身前往非洲,来到坦桑尼亚的冈比,在那里的原始森林里开展了里程碑式的野外灵长类动物研究——将自己融入黑猩猩的群体和栖息环境,与它们建立信任关系,作为黑猩猩的邻居、而非居高临下的观察者,度过了几十年的野外生涯。
她通过对黑猩猩的密切观察,发现野外黑猩猩能制作并使用工具,这一发现重新定义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引起了关注。
得到资金支持之后,她在非洲专心学术研究,观察每一个猩猩的个体,研究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她逐渐感觉很矛盾,黑猩猩和我们人类太像了,虽然猩猩不会用人类的语言,但是很多肢体语言是一样的。
讲座中,她即兴模仿了黑猩猩的动作,原来,黑猩猩也会用拥抱来表达喜欢,用轻拍肩膀表达鼓励,伸出手来要食物,拒绝对方的时候挥手表达驱赶。
在几十年的研究中,她亲眼目睹了非洲原始森林被破坏和黑猩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从而在1977年创建了珍·古道尔研究会,以推进她在动物和环境保护领域开创的工作。1991年又创办了一个全球范围的青少年环境教育项目:根与芽。站在成博的讲台上,她呼吁人们爱护自然,保护地球,为子孙后代留存一个对自然和生态更加友好的生存环境,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响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摄影蔡世奇
珍·古道尔博士(Dr. Jane Goodall)
世界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和保育人士,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教育和保护。她于1934年4月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26岁时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研究黑猩猩;20世纪60年代,她通过对黑猩猩的密切观察,发现野外黑猩猩能制作并使用工具,这一发现重新定义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她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大使、大英帝国高级女爵士等称号,是珍·古道尔研究会的创始人。
新闻推荐
2019年8月8日—18日,第18届世界警察与消防员运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球7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运动员齐聚成都,除了享受...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