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1980年第一期。
《曹雪芹和烹调》。
《中国烹饪》目录。
口述/二毛整理/封面新闻记者薛维睿
《中国烹饪》杂志在1980年创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这一转型时期,这样权威性的烹饪期刊的出现很有意义。
封面是一张古代厨娘烹饪图,来自侯晓明的《宋代烹调刻砖摹像》,后面专门就此写了一篇文章——《宋代烹调画像砖——本期封面图案浅识》。“中国烹饪”的题字是著名作家茅盾。创刊号的创刊词则由当时的商业部副部长高修撰写。前三篇文章《永恒的怀念》《伟大的公仆》《亲切的教导光辉的榜样》,分别纪念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三位领导人。
曹雪芹会做菜《红楼梦》佳肴美馔多
杂志以不同内容为板块划分,分别有“烹调史话”“名店介绍”“名师高徒”“佳肴美馔”“地方风味”等。“烹调史话”栏目首先登载的是一篇《曹雪芹和烹调》,作者吴恩裕是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文章开头有一段特别的编者按:吴恩裕教授在逝世前十天为本刊写了这篇稿子,并且给我们看了他珍藏的曹雪芹泥塑像。现在将曹雪芹塑像的照片(周雷同志摄)和此文一并发表,以此纪念吴恩裕教授生前对本刊的关注。
吴恩裕在这篇文章里讨论,何以曹雪芹娴于烹调为《红楼梦》研究者所忽视?吴恩裕说,读了《红楼梦》后,你能说曹雪芹不会医学吗?能说他不懂园林设计吗?能说他不懂编织竹刻、金石、风筝等等吗?特别是关于烹调,更是《红楼梦》的读者不但认为他知道的佳肴美馔多,吃过的多,而且从他叙述的文字来看,他似乎也会做菜。
吴恩裕认为,从曹雪芹对具体的食材、调味等的描述,可以推断他肯定懂得烹饪。曹雪芹的佚著《废艺斋集稿》里提到过一款咸菜,详尽写了做法。更不用说王熙凤那道著名的茄鲞,文中细细讲解了它的制法。
这篇文章研究《红楼梦》的吃法,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名师高徒”收录美食大师及其轶事
这期还有一篇《烹调之圣伊尹》,作者王利器是我国著名的饮食史学家。他是重庆人,也是一个有名的吃家,我曾收藏过他1980年代在成都吃过的菜单。接下来几篇文章也都来自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家。《扬州烹调源远流长》的作者陶文台,是著名的烹饪理论家。邱庞同写了《陆游诗中的烹调》,他是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历史的专家,还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总顾问。
“名店介绍”栏目中,介绍几个当时的饮食名店,分别是《北京烤鸭香飘四海》《蛇餐馆里客常满》《太液池畔话仿膳》《松鹤楼今昔》。
“名师高徒”则收录了几位美食大师及其轶事,包括扒菜名师王老七、特级厨师魏天成、北京饭店特级技师黄子云带徒弟的故事、青年厨师陈爱武、饮食服务行业的“女状元”等等。其中黄子云是著名的川菜大师,同时也是国厨罗国荣大师的弟子。
“佳肴美馔”栏目从周代“八珍”讲起,写到白扒猴头菇、海参吃法和花色拼盘。“地方风味”里则介绍了狗不理包子的来历、道口“义兴张”烧鸡、火宫殿和臭豆腐。
烹饪杂志里难得开辟有“文艺园地”
难能可贵的是,烹饪杂志里还有文艺专题,命名为“文艺园地”。其中刊载了吴正格的诗歌《在南行列车上》。吴正格曾拜鲁莱大师王甫亭和宫廷菜大师唐克明为师学艺,历任沈阳市饮服技工学校、辽宁省服务学校烹饪教师,《中国烹饪》杂志编辑,人民大会堂国宴司厨,新加坡国家烹饪训练中心主任讲师,他还编写了新加坡国家中餐厨师培训教材。
这期《中国烹饪》创刊号,既呈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厚重的历史,也体现了当时新兴的厨师和佳肴。从1980年创刊到1989年第12期,我收藏了整个八十年代的《中国烹饪》,里面有许多很难找到的宝贵资料。《中国烹饪》对中国饮食的积淀和推动功不可没,读懂这些《中国烹饪》,也就能了解整个中国烹饪文化史。
新闻推荐
昨日,有消费者反映,因看到全日空航空的“双十一”订票优惠信息,便在飞猪平台购买机票,但迄今未出票。售票商家称,优惠信息是员...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