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白云
在我的印象中,黎阳是一位口碑很好的诗人,低调处事,与人为善,正直厚道,拥有真诚的人格。他默默的耕耘,用诗歌书写生命的感悟,像一颗蒲公英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最终,他选择了成都这片特殊的土壤,开始了他特殊的际遇和使命。或许成都给予他太多的刻骨铭心,于是他把最新的这本诗集命名为《成都语汇》。
当我花几天时间把这本诗集读完后,我已经把“或许”两字去掉,变不肯定为肯定。一个异乡人在他乡找到了归宿,在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嗓音。诗集封面副标题的“步行者的素写”道出了他全部的人生,同时“步行”与“素写”的组合也折射出黎阳这本诗集整体的走向,他心灵的内涵、价值观以及理想精神完全体现在这几个字上。黎阳清楚地知道“步行”与“素写”意味着什么,他甚至以此为傲,他倾心于这种“步行”与“素写”,他很哲学地看待它们,“步行”在他眼里是生活的常态,他把它视为自己通向“素写”的路径。在他眼里,“步行”的生活才是脚踏实地的生活,他以朴素的诗句为我们展现出了诗歌应有的真诚。
《成都语汇》共分为六辑,分别为“成都语汇”、“低头走路”、“步行者的素写”、“自嘲或者反讽”、“乡音无改”、“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从这六辑的命名大致可以摸索出他生活的轨迹与人生的态度。忘了在哪里看到谢冕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一些人不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成果,他们正在肆意地挥霍前人用泪水甚至是用血水换来的有限的创作自由。他们奢侈地滥用这些自由,不遗余力地使诗歌鄙俗化。他们以轻蔑的态度嘲弄崇高,甚至有意地破坏诗歌与生俱来的审美性。他们抽空思想,殚精竭虑地玩弄技巧,使诗歌变成空洞的彩色气球。他们不知道,当我们的身边充斥着物欲的诱惑,当精神、思想的价值受到普遍的质疑时,诗歌是一种拯救。事实是,即使所有的人都不再坚守,诗人也要坚守到最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诗人,他的工作是人的灵魂。”
从《成都语汇》来看,诗歌于黎阳,正如谢冕所说是“一种拯救”。他珍惜着那些“来之不易”,他就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握着信念的衣袂,在成都的天府广场、春熙路、宽窄巷子、金沙遗址及新建的高楼、地铁、高架桥等地缓缓走着,百感交集的旅程既有《盆地》又有《远山》,“瘦小的皮包,几个叮当的硬币支撑起骨头”;《幽篁之外,秋雨疯狂洗涤渐白的青春》《庞大的隐喻,落在春熙路北口上的交通天桥》;当《一首诗歌睡在纸上》,“豆大的汉字,擎起纸的脊梁骨让岁月的反面凝固在眸子的深处”。它们将他带走,又让他回来,当他反复地来回,他知道它们已经和他融在了一起,像《巷子里的记忆》,“那些记忆的香味以及涟漪都在/特定的时间里发酵”;“喧嚣过后,只有路灯照耀着沉寂的夜空”:
一朵莲花从最后的嘴唇上落下来
暗哑的星子继续沉默不语
习惯了 被风无数次的摇曳
更习惯了有些耳鸣才能睡去
打开一瓶老酒闻闻 又盖上了
我对标签深深地依恋还是那么持久
悠远的香味可以歉然地唤醒目光
去岁月的老井里舀一瓢躲闪回忆的月光
这沉寂的夜空,多么冷静多么迷人
只有路灯忠实这跌宕的思绪
露水还是在黎明前落在叶子上
阳光,只是突破云层时洒在床上的善良
——《喧嚣过后,只有路灯照耀着沉寂的夜空》
这首诗把诗人丰沛的但又冷静、克制的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来自心灵各个方位的意象交错融汇,诗人以细小的形象之针“一朵莲花”拨动着思绪,平凡的句子里深藏着某种隐忍,“习惯了 被风无数次的摇曳/更习惯了有些耳鸣才能睡去”;“习惯”中使人感到他内存的深度。诗人的身上潜藏着一种独有的韧度,所以才会“打开一瓶老酒闻闻又盖上了”。他有能力把现实生活中的杂七杂八或沉重毫不费力地塞进一行行浅白句子里,貌似轻松中让一股穿透力直入肺腑,让内心“跌宕的思绪”路灯一样自自然然地站立在那里,三言两语之间,那些“目光”、“月光”、“路灯光”、“阳光”已经穿透黑夜或云层,还原为生命的诸多温情、温暖与良善。
以环境或地理来“独领风骚”他的内部情感与思想精神,这在他的这部诗集中无处不在。他一直在行走,一直在汲取路途上的养分。“低下头,路就越来越清晰”,“头低下了,天空没有低”,他在“低头走路”中,看到的是更高的天空。生活于诗人“就是一种修行”,“疼在哪里,心就在哪里”,“空旷的身体密布着所有的语感/每一个字头和字尾都写着不同的遗憾”。尽管有种种遗憾,但诗人始终是乐观向上的,现实的不完善感是对他是最好的磨练,“四十岁 我开始在内心吹口哨”,“流浪的汉字终于在自己的词典里/找到位置阳光出现在合适的天空”。正是这样一种从容与豁达,让他的诗有形无形之中处处有道。即使在“自嘲或者反讽”的时候,他也是把另一种真诚包裹在表象的外衣之内,“A面B面/总是完全不同的两面//一刀割在面子上/一刀割在心上/一刀割在血管上//在路上,这一切/都是不能泯灭的车辙/而所有的脚步还在奔走”(《贬义词:我的两面三刀》),像一个互动着的画面,A面与B面,分崩与离析,刀刀见血,刀刀是痛,而这些不为自己称道的“两面三刀”,正是对他生命逐日丰满的雕刻。“道依然是非常道/不去走的道,不是道/放不下任何一只脚//所以你站在这里/你看着道,说着道/想着自己的道/而一切都是在道里道外的路上//这不是果戈理大街/也没有松花江给你伴奏”(《贬义词:我的道貌岸然》),诗人以人生拨动着人生,以锐利消解着锐利,使“我的道貌岸然”映射出多方位的指向和意味,也容纳了各种生命体验的空间。
《圣经》说“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黎阳正是这样,所以他才会去亲近别人也被那么多人亲近,所以他才会“乡音无改”,他才会认为“一粒米就是一粒故乡”。心是热的,写出来的诗歌自然带有温度。一个心地冷漠的人势必产生冷漠的诗。一首诗作,说到底亦即一位诗人,黎阳的诗就是黎阳的生活,黎阳的生活就是这些诗歌的创作题材。事实上,黎阳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一个黑龙江人辗转大半个中国,历经坎坷,蹬过三轮车,卖过菜,做过工人、厨师、教师、职业歌手等。这些经历注定了他诗歌的丰富内涵,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对故乡心怀感恩之心的儿子。“米中的故乡是一片雪花下/覆盖的村庄,蜿蜒的河流边/亲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粒米是我其中的兄弟/爬山涉水带来乡情凝固的记忆/这粒米也是我的情人/千里迢迢捎来家园草木的芬芳”(《一粒米中的故乡》)。对于黎阳来说《一生就是一粒米》“吃掉你的不是命运/而是时间”。
有人说诗人是众人中的一人。黎阳的长诗《一个人的成都北站》呈现的正是他“众人中的一人”的风雨独行,他坦诚地撕开自己的内心,面对众人,面对现实,不断与生存境遇对抗,不断为不屈服的人生站出来作证,“人站在一张平面的纸上没有情绪/就落在一条永远看不见终点的路上/票是暂时被凝固的人世间合法身份证明/和不能半路下车的车次一样/就像生命不能半途而废的长征”;“等着被岁月剪开车票上的缺口/等着被后面的人推向旅程的沙滩/等待被后面的脚步逼着走向终点/一个人就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就是一根燃烧的香烟/一个人就是一张车票,在成都北站”。这是一个经历了全部悲凉人生的诗人通过不可定义的诗歌所产生的深刻体悟。在他悲愤、忧伤、孤独的面孔下我们依然可以触摸到他刚强、坚毅、信念、诚实、热爱的另一幅面孔。
独步的《成都语汇》在这个时代受到诗人们喜爱,就是对真正诗歌和真正的诗人的全部尊重。
作者简介:
宫白云,女,写诗、评论、小说等。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与选本,曾获2013《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5—2016)批评奖、首届金迪诗歌奖年度最佳诗人奖等。著有诗集《黑白纪》,评论集《宫白云诗歌评论选》。
新闻推荐
□彭志强最期待的狂欢,是失去的一切复活在文学艺术中。著名作家王蒙掷地有声的这句名言,在前蜀皇帝王建棺床的...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