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记者节来临,从“萌新”到“入行”,这是我经历的第三个记者节,也是我来到成都的第十年。
十年,对于了解一座城市而言,并不算短。然而,我真正开始了解这座城市,开始读懂她,却是从进入媒体行业开始。尤其是2019年,我重新认识了成都人口中的“母亲河”——锦江。
重新认识锦江的契机,源于今年7月成都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锦江功能“第三次转型”,大力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将其打造成为新时代成都的“生态河”。
这一提法很新,也耐人琢磨。锦江,就像是成都的一个ICON,谁也不会感到陌生,但要细数起她的“前世今生”,谁都会犯难。
说来也巧,屹立锦江之滨的石室中学,是我的母校。尽管听过许多遍文翁石室的历史,但事实上我一点儿也不了解锦江。幸运的是,作为一名时政要闻中心的编辑,我有机会去了解她,去书写她的“进化史”。也正是在深入了解锦江三次转型的过程中,我得以窥见一个转型升级中的成都。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是唐诗中的锦江;“商人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这是马可·波罗看见的锦江;“濯锦江边两岸花”,这是上世纪90年代经过综合整治“抢救”回来的锦江;艺术街区大川巷的人声鼎沸、夜游锦江的流光溢彩,这是新时代“第三次转型”中的锦江……
“护城河”“景观河”“生态河”,几千年来,迎来一次次转型升级的锦江,背后正是成都这座城市的蝶变与升级。同时,它也折射出新时代背景下,成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锦江的第三次转型,正是想要通过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构建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让企业和项目更有生命力,进而焕发出锦江的新生机。
查论文、找方志、读专著……庆幸的是,我最终完成了《锦江,正在第三次进化!》这篇新媒体稿件。稿件发出后,其写法不仅得到了网友的喜爱,很多人还将它称为“锦江简史”。于我而言,这不仅是锦江的第三次进化,也是我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和一次进化。
锦水悠悠,流淌千年。如若不是见诸文字的记录,我们无法得知锦江的历史及其每一次转型背后的意义;而能够用文字来记录、见证、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成都与锦江的每一次“互动”,我想,这是属于当下时代的温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缪梦羽)做盆景、捏泥人、编串珠、刻剪纸、刺绣、编绳、扎染、陶艺……总有一样,值得你学习。昨日,成都市2019年“...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