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美国,与电子烟使用有关的病例、死亡人数增加,美国当局严控电子烟。图为美国洛杉矶货架上的电子烟产品。
针对电子烟的监管举措再度升级——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烟广告。
以“健康”面貌出现,却成为年轻人变成烟民的“第一口烟”——一段时间以来,风靡全球的电子烟引发了各国警惕和严厉管控。将电子烟列入控烟范围、阻止电子烟向未成年人蔓延,已经迫在眉睫。
并非“健康无害”
“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抽,据说电子烟比较健康,所以我也试了试。”17岁的高中生梓寰(化名),第一次接触电子烟是因为朋友的强烈推荐,原本对香烟比较抗拒的他,如今也成了(电子)烟不离手的小烟民。
电子烟是一种特殊的烟草产品,一般由烟具和烟油组成。目前我国主流的电子烟,其烟油主要由烟碱(尼古丁)制成,并通过电子烟具将尼古丁以及各类添加剂雾化后供消费者吸食。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电子烟的使用者都表示,自己是看到广告中“可以帮助戒烟”“健康无害”等宣传后才“入的手”。
事实却并非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电子烟“无疑有害”,不仅有尼古丁,还有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没有充足证据表明电子烟有助于戒烟。
瞄准年轻群体
尽管通告已发布多日,但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仍有多个品牌的电子烟正常销售。虽然商品明确标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电子烟”,但购买过程并无验证,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买到。
与此同时,在上述电商平台的电子烟广告中,频繁出现年轻人手持和吸食电子烟的画面,并配以“就是好抽”“天然减害”等文字描述。此外,这些广告中还较为隐晦地透露出电子烟没有二手烟危害、能够提高年轻人搭讪次数等信息。
相关数据值得警惕。2019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获得电子烟最主要的途径是互联网;听说过电子烟、曾经使用过电子烟以及现在使用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记者在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上发现,其中有不少电子烟产品评测和花式烟雾教学视频,很多网友在视频评论中交流使用电子烟的经验和感受。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说,许多电子烟产品所含的尼古丁浓度标识模糊,容易导致使用者吸食过量,同时电子烟的器具还存在着电池爆炸、烟液渗透、高温烫伤等安全风险。
加强监管举措
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联合发布通告,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而此次最新推出的举措,更加突出了对互联网销售和宣传电子烟的严格要求。
通告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很多国家全面禁止或严格限制电子烟销售,有明确立法或正式宣布禁止销售电子烟的国家或地区已超过40个。
而在我国,自今年以来,深圳、成都等地也修改了控烟条例,将电子烟列入控烟范围:深圳明确将“吸烟”概念扩大为使用电子烟、持有点燃或者加热不燃烧的其他烟草制品;成都也将吸电子烟明确纳入吸烟行为,并明确规定烟草制品经营者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北京在其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补充了禁止吸电子烟的规定……
经过了没有束缚的野蛮成长,电子烟正在逐渐褪去“电子”的噱头,凸显了其“烟”的本性。浙江大学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廷忠认为,电子烟不应该有特殊身份,要纳入普通烟草的限制之列,在广告、营销以及消费场所等方面都应有所限制。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加大对电子烟的研究力度,出台更加全面、细化的监管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
(图文均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冰玉)1日,成都中院召开全市基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向成都中院党组述党建述意识形态工作会。全市22名基层...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