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雄教授
怦然心动、小鹿乱撞……你以为是爱情来了吗?
“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快乐。”写下这句话5年之后,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终年52岁。虽然他的死因至今都是未解之谜,但这段话却被现代医学专家认定是“心房颤动”的典型表现。(来源:勃林格殷格翰中国)
年龄越大,超过40岁以上,可能一生中有1/4的概率会得房颤,它是致死致残的凶手之一。本期《名医大讲堂》邀请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刘汉雄教授来为大家彻底地科普一下!
1
摸一摸,这样自测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就是心跳绝对的不规则。
据刘汉雄教授介绍:房颤可以通过摸脉搏来自查(最好在没有症状的平静状态下)。一般心脏匀速跳动60~100次/分属正常,如果心脏一会跳一会不跳,且永远找不到它跳动的规律,那可能是房颤,所以最好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
但心电图检查一定要在房颤发作的时候做,如果没发作,有时候做出来的心电图可以是正常的,这样房颤就会被忽略掉。
除此之外,可通过超声或者其他方法把房颤筛查出来,比如通过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跳,以此来发现房颤。
房颤患者心房跳动往往很快,会达到500~600次/分钟的频率,就像在“打鼓”。但有时又很慢,像蜗牛。而正是由于心跳节奏不规则,患者有时会出现心悸、气促、眩晕、晕厥等症状,有些还会感到疲劳、胸部不适、胸闷气短等。
当然,也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它具有隐匿性。
2
房颤引起中风,女性高于男性
“病在心,伤在脑”,可以说是对房颤的高度概括了。
据刘汉雄教授介绍:房颤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外,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其并发症——脑中风。
全球每6人中,便会有1人死于中风。每6个中风患者中就有1个是房颤引起的,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常人约高出5倍,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中风。
刘汉雄教授说: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脑中风风险评估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分,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所有得分数相加,总分越高即脑中风风险越高。
那么房颤是怎样引起中风的?
“房颤乱跳就像拿个东西搅动血液,如果搅动停下来,就会形成血块(参考血旺形成原理)这种血块往往都是大的,当它顺着血液流入大脑,一旦堵塞颈动脉,即使抢救过来,其造成的瘫痪是终身难以恢复的。
而血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样,什么时候形成,什么时候掉下来,无法预测“。
刘汉雄教授说: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出现一次中风以后,还会出现第二次。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房颤,也就不知道去防治。
所以房颤所导致的脑中风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如果想保住性命,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以减少中风的风险和危害。
3
预防房颤中风 有两种途径
如果医生通过检查发现了房颤,肯定会给患者忠告:要吃一些防中风的药等等。但刘汉雄教授提醒大家:阿司匹林对房颤引起的中风不仅无效,引起出血的还比较多。
目前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有两种途径:
01 吃特殊的抗凝药
抗凝药分为传统的华法林和新型抗凝剂。但是它们各有利弊。传统的华法林使用起来注意事项颇多,非常麻烦,如与许多药物、食物有相互作用,有出血风险,需要定期到医院抽血化验、变更剂量等,患者很难坚持。
而新型的抗凝药倒是省去很多麻烦,不用定期去医院验血,可它的价格较贵,每月需花费1000元左右。
但是不管你用哪种抗凝药,都要记住:遵医嘱,正确用药,且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
02 左心耳封堵术
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一根导管送入心脏,把心脏的耳朵加一个耳塞给它塞住,是一个微创治疗,非常简单。这样里面即使有血栓,血液可以通过,血栓就被挡住了,出不来,也就不会中风了。
它对有出血风险和抗凝治疗禁忌证以及不愿意采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而言,是一个福音。
那么封堵了心耳以后是不中风了,但是房颤还是在乱跳该怎么办?刘汉雄教授表示:可以采取一站式杂交治疗,即射频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同时完成。这两者结合起来,几乎可以解决房颤的大部分问题。
4
你会“房颤”吗?一生中有1/4的概率
那么房颤如此隐匿又凶险,它会找上你吗?
据估计:中国约有800多万房颤病人,还有很多很多潜伏的。年龄越大,超过40岁以上,可能一生中有1/4的概率会得房颤。
刘汉雄教授说:对于特发性房颤,是很难预防的,因为它是由遗传基因引起,但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房颤患病几率会有所增加,近几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
此外,不良生活方式及合并的心血管病以及其他疾病会增加房颤的患病风险。因此想要远离房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健康饮食,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远离毒品等;
生活中要注意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比如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以及血糖;
对于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要积极医治:比如早搏、冠心病、瓣膜病、甲亢、胆囊炎、糖尿病等。
5
房颤能根治吗?趁早还有“救”…
据刘汉雄教授介绍:任何病想根治都要趁早,房颤也是一样。
早期的房颤,90%是有可能根治的。但95%的房颤用药是无效的,如果药物无效,医生会建议患者做导管射频消融的介入治疗,而大多数房颤患者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根治。手术不需要外科开刀,但需要麻醉、需要患者配合。
但对于晚期或者中晚期房颤,手术的成功率大概在50~60%。除非通过极端的方法,比如外科做手术,可能80%~90%能够得以根治,就是代价太大了……
最后,刘汉雄教授表示:降低房颤带来的危害,最重要的还是靠预防。怀疑自己得了房颤,一定要赶快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断治疗,这样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文/汤艳丽 制图:程杨秀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诗柯)“笑气”是一种无色、带甜味的气体,有轻微麻醉、致幻的作用,吸食它带来的快感类似毒品,因此有人看中了...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