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发布消息,12月1日起,按以公布票价为高限,适应市场需求,实行灵活折扣的差异化定价机制,对东南沿海铁路部分动车组列车的执行票价进行优化调整。其它包括成都局集团公司、兰州局集团公司、广州局集团公司、南宁局集团公司等,均发布消息对所属高铁动车组列车执行票价优化调整。以上海局集团公司为例,涉及400多趟列车,最大折扣幅度5.5折,总体上是有升有降。(1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
显然,这是一次全国范围的高铁动车调价政策,各铁路局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客流规律,以公布票价为最高限价,分季节、分时段、分席别、分区段在限价内实行多档次票价,并在原有票价浮动标准的基础上扩大了折扣幅度,实现更为灵活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整体来看,高铁调价政策遵循了“削峰填谷”原则,以达到引导旅客错时出行、分流客流、均衡班次、增加运力等效果,促进铁路公司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
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高铁长度达到2.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远期规划里程将达4.5万公里,将建成“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主通道。近年来,高铁旅客发送量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高铁动车组旅客占比持续走高,2018年提升至59.5%,发送旅客20.05亿,逐渐取代普客为主要铁路客运方式。
自2013年铁道部被撤销,铁路政企分开以来,铁总就在持续探索市场化发展,诸如内部机构、管理制度、运营模式、定价标准、服务规定等,都在不断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尝试与市场化接轨。其中,火车票市场化定价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代表了铁总的自主经营权利,也关系到亿万旅客的切身利益。不过这方面的改革也最难,需顾及到旅客消费承受力、公益服务保障、财务盈利、社会舆论等问题,不得不采取了小步慢跑的渐进策略。
从大方向来看,铁路客货分流的经营模式已经明确,而在货运盈利稳定的基础上,以高铁为主导的客运专线,在成为主流模式后,也急需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目前,高铁尚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铁总负债率较高,每年需要归还的本利成本都很沉重,但实现盈利的高铁线路并不多,需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其中结合市场供需状况,进行市场化调节票价是一种不错的方案。
市场化定价是铁总的终极改革目标,如此才能真正掌握市场自主权,根据季节、班次、座位、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最合理的价格调整体系,与其它交通工具展开充分竞争与合作,进而实现铁路客运的全面盈利,走向正常发展道路。显然,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改革,在铁总效益改善后,也有更强的实力去投入科技研发、提升服务质量、回报社会和消费者,实现良性循环,让社会整体获益。□江德斌
新闻推荐
一、将第七条第三款“本市中心城区的地名分区规划方案”修改为“本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行政区域内...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