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晖。
工作室内的阴房。
刘晖金缮的一件紫砂壶,上面有主人的名字。
刘晖金缮作品
刘晖帮好友的梧桐瓷碗,是亲人的遗物。
当一件心爱器物瞬间破碎,你会怎么对待这些碎片?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不见光的暗匣之中,还是包裹后丢入垃圾桶?
8年前,对于刘晖来说,这是一项不容易的选择题。用顺手的旧物,凝结了人生里的细碎时光,承载了无法忘 却 的 记忆。“去修复它吧。”这是刘晖初始的念头,也是促使他与金缮这门技艺结缘的契机。
一
怀旧的艺术
金缮修复碎物“重生”
刘晖的工作室位于成都一个老居民区的平房,屋外的一侧种下不少绿植。在不外出摄影的日子里,刘晖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度过,常常在工作台边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不看手机也不回微信。
金缮,这门古老的技艺,起源于中国的漆艺,流传到海外后经过变迁和发展。与传统的修复理念不同,金缮在采用天然的生漆将破碎的器物粘合后,再用金箔磨成的金粉将裂痕勾勒描绘。金色的线条顺着裂痕蜿蜒其上,似乎是在向世人展示它的“不完美”。正因如此,金缮才独具“残缺的美感”。
刘晖与金缮结缘始于2011年,彼时,他正为了一件紫砂壶在苦恼,壶盖上缺口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总归让他心里不适。“用惯手的东西,不舍得扔。”偶然间,与日本客户闲聊,对方向他展示了经过金缮修复的瓷器,顿时让刘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金缮之后的器物,已经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了。”
金缮是门太小众的技艺,哪怕到现在,刘晖知道的成都金缮手艺人也屈指可数。他的金缮手艺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花了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看完整本《髹饰录》。与此同时,他拿起了那件舍不得扔的紫砂壶用来练手,花了三年时间,才修复到满意的程度,“严格来说,这个紫砂壶是我第一件金缮作品。”
二
昂贵的残缺
用金箔勾勒裂痕
金缮,在修复过程中需要长时间接触生漆。一走进刘晖的工作室,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松节油的味道,但长期浸泡在工作室的刘晖已经闻不出了,就像他手臂上红肿的伤口一样,已经习惯了与生漆的“交道”。
事实上,对不少金缮艺人来说,修复的过程总是痛苦又愉悦的。因为生漆过敏的现象十分常见,长期与生漆接触,手上总会有瘙痒和红肿的痕迹。但生漆与面粉、瓦灰等调和成的粘合剂,是天然环保的修复材料。“漆是要‘咬人’的,过敏严重的人甚至被送急诊,破皮和发痒是家常便饭了。”
刘晖的工作室里,还放置了两个自制的“阴房”。粘合好的器物,待在室温25℃以下、空气湿度达到70%的阴房中,才能快速风干使粘合的部分变得坚固。在风干之后,刘晖的修复工作才算开始。
“金缮中最漫长的一个部分,就是将粘合好的部分打磨、修型。你知道,有些器物打碎后直接缺了一块,这个部分就要靠手工补起来。我要不断调整形状,让其符合原来的模样,金缮里80%的工作量都在这里。”刘晖随手拿起一件还未完工的瓷碗,整个瓷碗只剩半边的瓷片,而另一半完全靠刘晖“无中生有”式的修补,“这件东西弄了大半年,大致的形状终于补出来了。”
世人迷恋金缮,是因为它用贵重的金粉将残缺展现,让器物的“伤口”变得格外显眼。而这些“伤口”正是其主人所留下的生活痕迹,每一处都附着记忆与情感。所以刘晖常说,点金是金缮最重要的一步。从接触金缮到现在,刘晖经手的器物已经有数千件,当用金粉将裂痕纹路细细勾勒出时,他才算完成器物主人的嘱托。
“用昂贵的事物来表现残缺,用完美的东西来描绘不完美的伤口,这就是金缮迷人的地方吧。”刘晖摸着紫砂壶上金色的纹路说。
三
蕴含着情感
价格远超器物本身
刘晖是一个念旧的人,他多次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用顺手的茶具、磨损严重的紫砂壶,他都一一收集好。空闲时,还会去到周边农村院落,淘些旧物。
起初,刘晖只是帮亲近的朋友金缮茶壶等小物品,几年之后,通过网络找到刘晖想要金缮的陌生人多了起来,器物也不再局限于瓷器、茶具等用品,折扇、玉镯,小朋友的玩具木马,甚至中年人爱把玩的蜜蜡,都成为金缮的对象。因为黄金价格不菲,所以金缮一件物品的价格也是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些送来金缮的物品,其实修复的价格已经超出了物品本身的价值。”
刘晖的工作台上,密密麻麻摆满了需要金缮的器物,有些已经拼接成型正等待下一步的打磨。而在他工作台后的“阴房”中,还有不少正在风干后变得坚固的瓷器,其中一个掉了尾巴的小木马特别显眼。“朋友送来修的,说是女儿喜欢的玩具。”刘晖摩挲着木马的断裂处,笑着说。
这样奇怪的物品,在刘晖收到的订单中并不罕见。一般来说,金缮因价格不菲,大多用在名贵的瓷器和古董修复上。但刘晖金缮的器物,还是日常用品偏多。“经常将东西修好了返给客户时,他们都非常惊讶,因为他们以为这个东西已经修不回来了,没想到还能变得这么美。”
一个梧桐叶形状的瓷碗,刘晖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修复,因为瓷碗的主人是他很好的朋友,“这个碗是朋友奶奶的遗物,是老人家出嫁时的嫁妆。摔碎了一个口,但家里人舍不得扔,老人过世多年,这个碗总归是个念想。”
刘晖说,客户们想要金缮的,其实不止于器物本身,是上面所承载的与家人、朋友的牵挂。在稀松平常的日子中,器物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四
耐心的等待
顾客并不催促进度
这些碎裂的器物修复后,主人会怎么使用呢?
“其实对器物最好的维护,就是使用。但是金缮的价格并不低,所以客户拿回家不舍得再用。或者说,害怕再次被摔碎,就当成宝贝‘供奉’了起来。”刘晖认为,金缮过的器物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也不需要过于小心翼翼。
刘晖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金缮好的物品。每一件金缮好的器物,因为摔碎的裂痕不同,所以描金的纹路、修复的线条也不尽相同。金缮吸引他的地方也在此处,每一件需要金缮的物品,他都要揣摩裂痕的走向,预算怎样修复才能更加好看。
“每一条裂痕,都记录了发生在器物上的故事,都是主人留下的痕迹。我常接到一些订单,顾客并不催促我的进度,无论多久都愿意等,只希望东西能够修复好。”
与刘晖告别时,他正坐在窗边的洗手台上打磨瓷器,一边打磨,一边用细小的水流冲去多余的杂质。午后的阳光正好,桌上泡的乌龙茶冒出热气,控制“阴房”湿度的机器不时发出嗡嗡的响声,“时间再多一点,这件瓷器也快金缮好了。”
尽着最大的善意,面对世界的不完美。这是刘晖对待器物的态度,也是对待生命的态度。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名词解释|
金缮,也叫漆缮,是运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名称,用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也可以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因为金缮修复需要利用大漆的粘性粘接碎片,所以适用于胎体粗糙的器物如陶器、紫砂。但是随着中国制瓷业发展,胎体细腻坚实,金缮修复在中国逐渐没落,相对而来的是锔钉修复瓷器。
用金缮修复,多数人看到的是金漆或漆色的装饰效果,很少有人关注漆在结构基础上起的作用,漆的粘性大,稳定,关键是这样的天然粘合剂没有化学污染。用金漆修复一般周期在20天左右,最后金漆的部分大约5天可以完成,之前的漆的基础部分要花半个月左右,而这部分工作是隐藏在光鲜的外表之下,不容易觉察到。
金缮源自于中国,经过时代变迁和发扬,在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地都有各自的金缮流派,金缮修复需要段位考级。因为中国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所以无段位制。在日本金缮段位考级,基本都需要有3位以上保证人,因为金缮修复时间长,需要几个月或者1年才有成品可以用于段位考察,因此如何保证不是别人捉刀代笔修复,就成了保证人的责任。
新闻推荐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成都媒体力夺三奖 融媒体传统媒体全面开花
《深夜快递》荣获电视编排类三等奖《史诗级备降》荣获报纸版面类三等奖《ofo迷途》荣获融合创新类一等奖11月1日,第二十九...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