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榜样是一种精神,一种存在于所有这些冒险人物身上的那种不甘束缚、崇尚自由、勇于面对未知、并且乐于冒险于未知的精神。
每当有人问我离开了循规蹈矩却安稳的生活会不会后悔时,我都会以电影《勇敢的心》里威廉·华莱士的那句台词作为回答:“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犹太人有句俗话:“有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他们并不嘲笑那些短暂的努力和兴趣,只要你有过积极的心,也好过从不去尝试。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被激发的上进心,常常来自榜样的带动。不论是你喜欢的偶像还是一本书、一句话,乃至生活中的身边人。这份鼓舞的力量可能只持续几天、数周,也可能是好多年。
榜样 1
她在微博上带我跑了50天
“555跑步计划”
我一直不是个热爱运动的女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直到上班,我永远是为体育及格事业奋斗不息的群体中忠实的一员。光是跑个800米,就能让我发愁到仿佛大限将至。
2014年10月的一天,我刷微博时注意到了一个叫庄婧的女子。她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555跑步计划”:第一个“5”是50天;第二个“5”是完成5公里跑;第三个“5”是减重5斤。也就是说在50天的时间里,循序渐进跑下去,成果一是完成5公里跑,成果二是减重5斤。
她想利用网络让更多女性加入计划,这样可以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从秋天开始到冬天结束,收获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那段时间,我正处于一个浑浑噩噩,仿佛快要冬眠的混沌状态,没有方向感。看见提议者和我一样都是上学时连800米都没达标的人,突然就有了试试的勇气。
于是我也报名了,在她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留下了我的微博ID、我的城市坐标,怀着挑战自己的心情,加入了这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女子跑步团。执行方式很简单:下一个APP,每次跑步都在微博上分享,在微博接收计划的监督和鼓励,与大家互动。
明天你还会找借口
万事开头难,10月17日那天是个周五,晚上单位聚餐,到家已是11点多,10月的深夜气温渐凉,酒足饭饱,实在想直接睡下,于是微博给庄婧私信问可否明天开始。
她回我:明天你一定还有其他的理由让自己偷懒,每一个当下都是出发最好的时机。我居然无话可说,于是在18日的凌晨,独自出门,穿越整个小区,出后门沿着清水河跑了起来。夜跑太晚晨练太早,在后门的保安大叔惊讶的目光中,我获得了挑战毅力的满足感,“555”计划开张大吉!
如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收获自我认同感的日子。几乎每一天,我都坚定地执行了跑步计划。一开始跑得比走还慢,不过我会安慰自己:“只要出了门就值得肯定”。不得不承认身体真的不适应,整个过程都觉得很困很累。
但在坚持一周后,我发现跑步路程进行一半后,身体渐渐变得轻松。孤独地跑,却很享受和自己的相处。跑步半个月后,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并且不再头脑机械空白地跑,可以想点事情。
和那个小妞说再见
一个月后某天,我突然感觉突破自己的极限,思维异常清晰,那种突如其来的轻松,那种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维持到第二天的快乐让我激动得想哭,我终于可以享受跑步的美好了!那天我在微博上写:“摆脱一个顽疾或者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攻克它。要向那个在岁月深处十几年如一日跑不了800米的小妞说再见了吗?”
从那天后,我是迫不及待地想跑步了,开始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陪跑,开始留意从未在意的景色,并且把守在河边的门卫大叔也带动起来打拳锻炼了。
成都的冬夜越来越冷,河边跑步的人越来越少,我却愈发享受这孤独的快乐,看见大部分人看不到的风景和角度。经常夜跑的我,捕捉到了夜不为人知的美妙,边跑边欣赏清冷的冬夜月亮,大而圆。
当我完成50天计划时,我写道“我没有达到5公里,也没有减重5斤,但是收获却远比这些大,毕竟,我是在和另一个自己赛跑。”
计划完成后,我做了一个手术。12月31日,家中养病的我收到了来自庄小姐的礼物,那是一本手账,扉页写着“新年快乐,一起奔跑”。5年过去了,我没再坚持跑步,但写下这段文字并回望那时夜跑的自己时,心里觉得并不遥远,觉得可以随时再开始。(文/智慧)
榜样 2
一本童年书,鼓励我闯世界
《世界冒险名著大全》
在我的书柜里有一本略显破旧的书,叫做《世界冒险名著大全》。是父亲在我小时候某岁生日送我的礼物。这本书里收录了大约二十多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作者所写的冒险小说,包括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史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杰克伦敦的《海狼》、凡尔纳的经典科幻系列,以及《一千零一夜》里几个知名的故事等等。
当然这些故事都是极简版,把一部数万字的著作浓缩成了十几页的内容,只最大限度保留故事的主线,差不多跟现在很多网络自媒体搞的“三分钟看完XX剧”是一个意思。
可就是这样一本严重缩水版的“名著大全”,里面一个个充满奇幻的冒险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渴望的种子,让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现实生活总归平凡,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可让我去经历,虽然后来越来越喜欢看这类充满探索与冒险的书(包括那本“名著大全”里各个故事的原版),但现实中的我仍旧像千千万万个普通人那样,成长、学习、毕业、工作,生活循规蹈矩,几乎千篇一律。
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但我一直很清楚,我的心是不安分的,是渴望冲破这千篇一律的。我今时今日的生活状态、对人生的态度,乃至三观,或多或少都萌芽于这本书,萌芽于那些故事在年幼的我心中埋下的那颗关于探索和冒险的种子。
这个榜样是一种精神,一种存在于所有故事主人公身上的那种不甘束缚、崇尚自由、勇于面对未知、并且乐于冒险和探索的精神。
五年前,我终于在这样的精神鼓动下,以忠于自己内心的勇气,辞掉了在外人看来稳定无比的国有银行工作,开始了我对未来生活的冒险。我一边寻找着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一边游历着这个广阔而又未知的世界。
我过敦煌,出嘉裕,独自走了一遍丝绸之路;我从云南瑞丽的南国门,走到新疆霍尔果斯的北国门;我在天竺苦行般度过了五十天;我在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雪原上追逐极光;我在千里之外的新疆独自工作了两年多……
这五年来,我做了很多不被家人朋友理解、自找苦吃的举动,我的生活好像变得不那么富足与稳定,但我甘之如饴。这些收获让我清醒,也让我满足。每当有人问我离开了循规蹈矩却安稳的生活会不会后悔时,我都会以电影《勇敢的心》里威廉·华莱士的那句台词作为回答:“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冲过去吧!你这个海盗!
说到电影,我一直对《加勒比海盗》情有独钟,片中的海盗与我那本“名著大全”里各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样,有着自由、勇气、敢于打破世俗的决心,以及在未知世界里冒险的乐观。
电影里有个桥段一直深刻在我心里,那是在影片第一部结束时,伊丽莎白·斯旺已经倾心于英俊的威廉·特纳。总督父亲对女儿说“所以这就是你的选择了是吗?毕竟,他只是个铁匠。”伊丽莎白深情地望了一眼特纳,说道:“不,他是个海盗。”
每当现实的生活发生变数,每当有各种麻烦困苦不期而至时,我也会烦躁,也会郁闷,但我的心里始终会出现一个声音,这声音说道:“看见前面的风暴了吗!看见那些电闪雷鸣了吗!想知道风暴后面是什么样的风景吗?那就拉起绳索,升起风帆,冲过去吧!”
冲过去吧!你这个海盗!(文/火山)
榜样 3
相信自己,勇敢去敲门
人生的第一份销售工作
大二我有一段时间比较空闲,就找各种打工的机会赚点零花钱。有一天看到广告板有人贴广告:代销雅芳护肤和化妆品,我和舍友商量了一下,决定也去试试。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通过电话查号找到了雅芳北京办公室的总机,打电话过去,居然还真找到一位负责分销的经理,请我们去办公室面谈。
我们坐公交车去了位于东方广场的雅芳办公室,参加了简单的入职培训,就带着几本宣传册、小样品和订单,准备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了。
刚开始只是在同学之间做推销,十几块钱的润唇膏护手霜什么的,大家平时也是要买的,索性就从我们这里买,既保真又可以送货上门。
最初正值秋冬换季,所以前两个月我们的收入还不错。但两个月之后,基本就没什么订单了,我们当时真是一点销售与市场的知识和经验都没有,就是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推销,而且打折、买赠、积分这些基本的销售策略统统没有,现在回头想起来真是傻得不可思议。
总能敲开一扇属于你的门
第三个月,我的舍友因为接了个翻译的活儿,就退出了。我不想轻易放弃,还是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继续做雅芳的销售。在一个大雪天,我还是去东方广场的办公室提货。
我们的销售主管,看到快冻成冰棍又神情沮丧的我,还有我少得可怜的订单,便把我叫到旁边的会客室给我冲了一杯咖啡。
他问我平时是怎么销售的,我说就是向认识的同学推销,有时候去隔壁的大学宿舍推销。我想他心里一定有特别多的销售箴言,但那一天,他只跟我说了一句:“相信自己,勇敢去敲门。你永远不知道门后的人是谁,也不知道敲开门会有多少生意,除非你鼓起勇气去敲,而且敲开。”
我还真按照他的话去做了——我敲开了所有本科、留学生、成人教育学院、隔壁大学甚至附近小区租户的门,有欢迎的,有不理睬的,也有很多拒绝,但无论如何我都没有放弃。我按照自己的计划,把当天的门敲完,才允许自己回去。
结果我不仅开了比前两月加起来还多的订单,而且结识了几个老顾客,甚至还有几个“大客户”,后面的几个月,即使不用去敲门,只是偶尔拜访一下,生意也不错。
大学毕业后我找的工作并不是销售,但如果这么多年我的工作有一些小小成就的话,我想要归功于从大二时候就开始锻炼和积累的“敲门的勇气”。人一生会遇到很多扇门,你无从得知哪扇门会敞开,哪扇门是虚掩的,更无从得知开了的是否会再关上,关着的会不会再打开。唯有鼓起勇气去敲、坚持敲,总能敲开一扇属于你的门。(文/南子)
榜样 4
锄完杂草后,想起陶渊明
他的诗里有一种韵律
作为古往今来第一个把种地这件事情写成诗的人,陶元亮的地其实种得不怎么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他种地的这把活路,我是看不上的。
农活自有它内在的韵律,做顺手了是根本停不下来的,非要华灯初上、夜幕低垂,再也看不清楚了,才会依依不舍地停下手里的活计,带着疲惫和满足感走在若隐若现的乡间小道上回家——就这样还能“草盛豆苗稀”,那说明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嘛。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他的诗,进而喜欢这个不善耕种的诗人。
在寒暑四季、日出日落的轮回中,在挥动锄头与呼吸的配合中,在已完成的工作与未开拓的荒野中,在播种的期待与丰收的喜悦交织中。陶渊明是第一个用诗句记录和歌颂这种韵律的人,并且赋予了这种活动一份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更高层次的含义,让人不明所以地高兴起来。在平凡朴实的记述一样的诗句里,好像还隐藏着什么东西,是少年的我所不能读懂的,却也让我更加好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有一个黄昏,还很年轻的我扛着锄头和父亲走在回家的路上,头一天的洪水冲下来一块三角形的淤泥地,然后又任性地奔着别的方向去了。父亲说,我们干脆种一块韭菜吧。于是我们去别的韭菜地里挖来几棵韭菜,在三角地里掏出沟,分开韭菜栽进去。短短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多了一块韭菜地。
后来,我就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了喧嚣的红尘里。
多年之后,我又回到了那片不经意间开辟出来的韭菜地旁边,却已早就不见了韭菜,蓬勃的野草糊成了一片,树叶就那样在野草上面干枯、腐朽。、
我到老宅里找到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锄头,锄把都长了虫眼,不过还勉强能用。手上已经没有了干农活磨出来的老茧,握着锄把很不利索,锄头也失去了准头,这个草锄得很艰难。
我足足忙活了一个下午,按照记忆中模模糊糊韭菜的走向去寻找,也没能找到一根韭菜,最后才找到了一棵残存的韭菜苗。它被杂草围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茎干都已经发黄了,然而顶上还是嫩绿的,混在杂草里面真的是很难找到。这么多年不去管,竟然还活着。
看着从铺天盖地的野草里重见天日的韭菜苗,我不禁哑然失笑,进而笑出声来,最后干脆抱着锄头坐在地旁边止不住地笑,笑这个世界,也笑自己。
读懂偶像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动动脑子就可以做到的,往往需要很巧的机会、很重的代价、很唏嘘的际遇和很蹉跎的时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文/龙牙)
新闻推荐
“2019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开幕式现场。本文由方所成都店供图11月1日,“2019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在方所成都店开幕。本届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