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社区指位于产业功能区内,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功能为主导,集聚大量中青年就业人口,主要包括楼宇型社区、园区型社区等典型社区类型。针对产业社区的发展治理场景,《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重点从功能配套、组织构建、服务模式上研究了新政策、出台了新措施,旨在破解产城分离、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结合《规划》,本报今日对产业社区发展治理场景进行解读。
时尚潮流、活力共享的
服务场景
·“安居安心”居住空间
·“全时贴心”多元消费
·“品质教育”在身边
·“看病无忧”有保障
·“迅速反应”护平安
优质服务
将更多地引入品质消费空间 营造全时贴心的消费场景
如何打造产业社区的服务场景?《规划》提出,将瞄准产业人群实际需求,实现有保障的品质居住、不打烊的多样消费、舒心的优质服务,形成时尚潮流、活力共享的产业社区服务场景。
安居才能乐业,《规划》提出,实现居住于本社区的就业人口占社区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达30%以上,在员工较为集中居住的区域设立共享会客厅、共享娱乐空间、共享洗衣房、共享厨房等,方便员工生活。
针对产业社区的特点,今后,将更多地引入生鲜超市、精品酒店、影剧院、特色书店、时尚购物等品质消费空间,营造起全时贴心的消费场景。教育和医疗是民生大事,在产业社区,园区、楼宇的幼托服务300米覆盖率和社区医疗互助基金建成率都将达到100%。在平安社区建设上,将实现“24小时”智能监控预警的全覆盖。
开放包容、友善公益的
文化场景
·“多元融合”的文化活力
·“产业特色”的文化符号
·“活化利用”的文化资源
·“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友善公益
建立社区自己的产业博览馆、电影院和图书馆
如何打造产业社区的文化场景?《规划》提出,将以文化符号、文化活动、文化功能彰显社区文化特色,强化员工与居民的社区认同,形成开放包容、友善公益的产业社区文化场景。
“多元融合”更能彰显产业社区的文化活力。在园区型社区和楼宇型社区,将通过功能置换的方式利用建筑底层、夹层、顶楼等配建符合就业人群需求特征的文化活动中心。
结合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社区也将拥有专属的文化符号。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小型产业博览馆、科普教育馆、工业遗产展览馆、主题电影院、图书馆等特色产业文化博览设施。多样的文化活动将极大地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今后,社区和企业每年都将联合举办面向员工的电影放映、相亲、文艺汇演、游戏比赛、读书分享等活动。
透风见绿、环境友好的
生态场景
·“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
·“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
·“多方参与”的监督共建机制
透风见绿
落实公园城市理念 推动产业社区公园化建设
如何打造产业社区的生态场景?《规划》提出,将以生态空间缝合生产和生活空间,建设公开透明的环保监督与监测机制,构建透风见绿、环境友好的产业社区生态场景。
“低碳环保”是产业社区的生产方式,《规划》提出,企业门类应符合低碳环保导向,三废排放达标率应为100%。在产业社区,还将推进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在这里,将落实公园城市理念,推动产业社区公园化建设。同时,商务楼宇将推动绿化建筑改造,实现公共建筑屋顶绿化率达35%以上。在监督共建机制上,将建立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和响应机制。
集约高效、品质宜人的
空间场景
·“促进交往”的公共空间
·“通勤顺畅”的出行空间
·“集约有度”的建筑形态
集约高效
越来越多的小型图书馆、咖啡馆将出现在社区底商和屋顶
如何打造产业社区的空间场景?《规划》提出,将以产城融合理念更新社区形态,大力营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推动园区、楼宇建筑的绿色化、简约化、现代化改造,形成集约高效、品质宜人的产业社区空间场景。
按照《规划》,在产业社区内,将挖潜利用社区、园区中的开敞公共空间,增设高品质的休憩交流空间,实现300米半径覆盖率100%;建设篮球场、滑板场、小型足球场、健康跑步道等运动空间,实现500米半径覆盖率100%。同时,社区将利用社区底商、楼宇架空层及屋顶等,建设小型公共图书馆、咖啡馆等,提供休闲交流的室内空间。
“通勤顺畅”和“集约有度”是对产业社区的出行空间和建筑形态的规划。今后,将全面推进园区型产业社区人行货运分离。除特殊要求的产业用地外,园区型社区容积率宜大于1.0,楼宇型社区宜小于4.0。
创业孵化、技能升级的
产业场景
·“活力互联”的双创空间
·“资源集成”的营商环境
·“高效优质”的人才服务
创业孵化
“蓉城社区创新屋”等创新交流空间将成标配
如何打造产业社区的产业场景?《规划》提出,成都市将整合企业资源构建多向联系的创业创新平台、投融孵化平台和人才服务平台,形成创业孵化、技能升级的产业社区产业场景。
“双创”离不开良好的平台和空间,今后,产业社区将建立“蓉城社区创新屋”等开放的创新交流空间,积极引入版权服务工作站、商业咨询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市场化投资平台等产业服务要素,促进创新孵化。
在产业社区,将对各类人才给予“高效优质”的服务。具体来讲,包括建立社区人才库、创新创业人才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企业与就业者的供需对接平台,实现平台对需求的100%覆盖等。
社企联动、融合治理的
共治场景
·“统筹多方”的党建引领
·“双向互动”的合作机制
·“德法兼施”的治理方式
双向互动
社区将推动与企业建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如何打造产业社区的共治场景?《规划》提出,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建立同企业共建共治、双向互动的治理机制,形成社企联动融合治理的产业社区共治场景。
在产业社区,党建工作将向新兴领域覆盖,推动社区党组织与园区、楼宇和各类新兴领域党组织开展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团结凝聚各类组织和群体参与产业社区发展治理。
针对社区和企业,将形成“双向互动”的合作机制:社区将推动与企业建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通过公约、协议等形式,明确社区和企业在社区治理中的权责和进行社区治理的方式,并在企业内设置社区工作站,针对性地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上门服务。
在共治的方式上,社区将逐步配建“社区法律之家”,用好“群众工作之家”等,促进社区和企业联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经济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提升员工道德素养。
科技引领、虚拟家园的
智慧场景
·“高效专业”的服务平台
·“智慧社交”的虚拟家园
科技引领
完善租房相亲等功能板块 打造员工专属的虚拟家园
如何打造产业社区的智慧场景?《规划》提出,将建设与企业诉求高效对接的智能服务平台,打造满足员工需求的虚拟家园,形成科技引领、虚似家园的产业社区智慧场景。
这其中,重点包括高效专业的服务平台和智慧社交的虚拟家园。社区将通过线上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性服务、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实现社区主要企业全覆盖。与此同时,联合企业共同打造多元人群共享的社区活力网,完善租房、相亲交友、资源共享、线上投诉等功能板块,打造为员工专属的虚拟家园。
本报记者 侯初初
新闻推荐
本报讯(成华司记者陈博)今年以来,成华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通过“三步走”打造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助推优化营商...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