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举行喜剧作品展演见面会。据四川在线
陈佩斯喜剧《阳台》剧照。
一气端出四部喜剧
说起陈佩斯,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在春晚上吃的那碗面。几十年了,这碗面的“笑料”犹存。从春晚舞台的小品《吃面条》《主角与配角》到大荧幕的《瞧这一家子》《父子老爷车》等,再到话剧《托儿》《阳台》《老宅》《戏台》等,陈佩斯对喜剧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10月11日,陈佩斯出席四川大剧院开幕活动,并在“畅想未来·文旅融合新时代下的演艺产业创新实践”高峰论坛发言,强调喜剧本土化的重要性。
《阳台》曾在成都首演
陈佩斯直言,关于喜剧本土化的思考,源于他十多年前,在锦城艺术宫首次出演《阳台》。“第一次见观众的时候,《阳台》是用四川方言演的。”这次演出,让陈佩斯感到震惊:“观众反应强烈,我当时已有二三十年的喜剧表演经历了,可本土化演出的效果、观众的肯定和热烈的程度,是我前所未有的。”
每次演出喜剧之前,陈佩斯都会提前预期观众的反应,但《阳台》在成都首演,让他看到了本土演出的巨大效果。“在这里的演出,很多是我们没有预期的,很多很平常很无聊的一句话,我们觉得一点儿都不可笑,可是在本土演出的时候却有巨大的效果。所以这个当时给我一个特别强的刺激,就是本土化的力量。一个艺术作品,我们追求的是被观众的欣赏。那么,本土化有多大力量呢?咱们得用乘法来说,假如当时《阳台》是用北京话在成都演出,我们把观众的反馈声音录下音来,然后再用方言来演出录下来,我相信这个反馈的程度,要乘二,要增加,成倍的增加。不但效果的分贝的量要增加,密集的程度,笑点的增加,那就没法计算。当时《阳台》的演出,一句一个包袱,一句一个彩,整个演出的时长增加了十分钟。”
每一个包袱要考虑出发点
这次演出经历,引发了陈佩斯的深度思考。再加上多年对喜剧的实践、探索、再实践,他发现了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喜剧是创造笑声的艺术,创造笑声本身就有一个人的姿态的问题,就是你的出发点,一定是要低于你的观众。你要做一个低姿态,用这个角度去创作、去思考,那么你的作品就不同。”陈佩斯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强调“喜剧要争取本土化,做本土的文化节目,给普通的老百姓看。还有一个就是得符合喜剧创作的基本规律,你的出发点一错,你的喜剧、你要做的东西,它的本体和你的意志就出现了矛盾,是相悖的。一个笑声的结构本身是什么呢?就在争取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和融合,平等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把姿态一放高,这个戏就不可笑了。”
陈佩斯还提出了“不唯上,只唯下”的观点。“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我们设计每一个包袱,甚至我们设计它的结构,甚至整个故事,我们都要考虑整个出发点,你是为了什么。我建议,我的经验,‘不唯上只唯下’,这个‘下’就是‘本土’,就是这个‘土壤’,‘土壤’也很抽象,其实就是观众。所以喜剧的创作,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观众的反馈程度,这个时候出来的作品才能是精致的。”
同时,陈佩斯认为,创作人员为观众服务的信念要正,“不是去做观众的上帝,不是做他们的精神导师,而是为他们服务的。我特别赞赏我们老戏班子里,说话那种谦逊那种文明,他永远是‘我伺候您一段儿’,用这种身段站在观众面前,能不成功吗!”
尊重观众看戏给的每一分钱
主讲过程中,陈佩斯对钱、对票房毫不避讳。“我尊重你,不但尊重你,我还尊重你给我的每一分钱。”在他看来,能在市场上走着的、活着的,每天都在演出的作品,必须靠货币来推动。“有了货币,你的作品就能流通起来,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所以,我为什么要坚持,因为它是正道,我不去向国家去争取各种资金。为什么?我能养自己,从我演话剧,从我进入戏剧的头一天,我就能养自己,我能养这么一个小班,我有这能力了,我为什么要向国家伸手?”
陈佩斯的主讲现场,字字幽默、犀利,引发现场观众笑声、掌声不断。最后,他也对四川喜剧提出了希冀:“剧场是为全世界敞开的,我有一个期望、一个梦想,就是哪天能在剧场听到川渝版的喜剧,听到我们用四川本土方言演的喜剧。”11月-12月,陈佩斯的四部喜剧作品《戏台》《阳台》《老宅》《托儿》将在四川大剧院陆续上演。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实习生罗紫妍
新闻推荐
涉事机构撤下宣传海报 教育部门:已要求停止培训 记者调查发现,成都仍有机构在以“量子波动速读”名义招生
涉事的“学之海全脑教育”堪称2019年度教育培训中最令人大跌眼镜的“量子波动速读法”,在成都也有不少机构在进行这样...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