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家电 从空无一物到智能满屋

来源:成都日报 2019-10-14 02:55   https://www.yybnet.net/

洗衣机品种丰富

彩电大降价吸引众多市民

智能家居让人生活更美好

吴亦铮/文 本报资料图片

从老式留声机到智能家庭影院、从电子管收音机到可视频通话的智能手机、从黑白电视到智能彩电、从单缸洗衣机到洗烘一体机……曾经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各种“高科技”,如今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都市民家里的家用电器从无到有,从简易到精致,从基础到智能,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点点滴滴。

DIY矿石收音机 爷爷成“偶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都,别说家用电器,连电都不是每家每户都能用得上的。除了一些新建的工厂和重要单位外,很多人家里照明都还是靠煤油灯。如果非要找一个当时家家户户还算普及的电器,那只能是手电筒了,而且还不敢经常用,1号电池5毛钱一对,普通人的工资根本负担不起。

如果那时谁家有一台收音机,那可是轰动四周的稀罕物。从这种会“说话”的盒子里,能听到国家大事、相声评书,还有戏曲音乐……一旦有谁家打开了收音机,关系好的就找个借口串门,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一边听收音机过瘾。关系不怎么好的,也会假巴意思从门口经过或者驻留,贴在墙根上蹭上几个节目。

当时我爷爷家里就有一台老式的红星牌收音机,电子管的,木头机身塑料旋钮,分量不轻。当时收音机也就收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等几个频道,但只要一开机,家里立刻挤满了左邻右舍,叽叽喳喳很是闹腾。我爷是个老好人,不开腔,我奶就受不了。她性子急脾气暴嘴巴还毒,闹得心烦了就直接翻脸赶人走。一来二去的,家里就没什么人来了。

这些被赶走的大人孩子心里肯定不爽,背后也没少发我奶的牢骚。条件好些的如我妈家,就托人买了台同款收音机,不去受我奶的窝囊气。条件不好的像方大爷家(没错,就是之前通讯篇里的“财富神话”),就只好悄悄咪咪地趴在门外听,有时候我爷开门出来看到方大爷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好笑又心疼。

我爷心软,决定发挥自己“技术大拿”的优势,一劳永逸地解决邻居想听收音机这个矛盾。于是他找了一堆铜线外加一些必备的电器元件和耳机,在家属楼前的坝子里自己DIY出了一台不用电的收音机,供大家听广播。虽然这种简陋的“矿石收音机”效果不好,收到的电台也很少,但有个能听响的就不错了,于是我爷立刻就被单位里的孩子们奉若神明。后来他还把这门技术教给了方大爷等一批年纪较大的孩子,成了单位里矿石收音机的“开山祖师”。

缺“三转一响” 配“四大件”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结婚讲究“三转一响”,分别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时至今日,我妈说起“三转一响”就是一肚子气,觉得当年受委屈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爸我妈确定恋爱关系不久,开始谈婚论嫁。一直以为从小青梅竹马,两家人又同事几十年,这段婚姻是皆大欢喜。没想到,我奶和我外婆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同意!

我外婆觉得我奶脾气不好,怕我妈嫁过去受委屈;我奶觉得我妈性子野,不会持家。两家人就杠上了,谁也不松口。我爸我妈这下急了,两边使劲做工作还是不同意,最后干脆悄悄去把结婚证扯了。结婚证是扯了,“三转一响”也就没了着落。我爸安慰我妈,“自行车我有,手表也有,咱不做衣服缝纫机用不上,收音机听单位的就行,别太在意,实在不行我还可以给你写诗嘛。”

一直到我出生,有了大胖孙子的喜悦才把两家人的别扭劲给盖过去了。于是商量着给两个孩子补结婚“大件儿”。那个时候“三转一响”已经有些过时了,上世纪80年代最新的“四大件”是电视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不过这些家电很多都要凭票购买。1986年,我爷爷和外公两位“高工”到国外去交流学习了9个月,回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了两个大家电的购买份额。我爷就给我家买了台14寸东芝彩电和双缸半自动洗衣机,外公则买了台单开门冰箱和收录机。这下我家里的电器从缺失的“三转一响”一步到位拥有了最时髦的“四大件”,成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电视其实已经不太稀奇了,不像70年代末80年代初,谁买了电视机摆在院坝里放,全楼的人都要围观。但彩电还是比较少见。那个时候电视是用天线的,为了让信号更好,我爸专门扯了一根很长的钢丝接到门外,然后用金属线扎了一个信号扩大器绑在一根长木棍上,如果电视画面雪花太重看不清了,还要出去转木棍调信号。

还记得方大爷经常到我家看彩电,越看越心痒,但那时候方大爷还没开始做“嗨生意”,也不是“环球贸易公司总经理”,囊中羞涩。进口彩电价格太高,于是他托人买了台“成都造”彩电。其实成都造的电视机在全国都很出名,成都的红光电子管厂造出了中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第一只投影线显像管和第一只彩色显像管,“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名头在业内不是一般的响。但是方大爷不懂行,买彩电买出个笑话。

当时每周二下午,电台电视台都要停播检修,这个时候电视画面就是一个有着各种格子的彩色圆圈,没图像没声音。方大爷的电视买回来那天正好是周二下午,插上电喜滋滋地准备洋盘一把,结果发现电视里呈现出这么一派“景象”,把方大爷吓惨了,以为买到了“歪货”,赶紧把电视抱回去喊售货员换,售货员白了他一眼说,“你个宝器!星期二全国的电视都是这个画面。”

电脑 从奢侈品变必需品

整个上世纪90年代,我家除了给老电器更新换代以外,添置的最“大件”的电器,当属我那台电脑。说起电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末,一直都是“奢侈品”。我爸妈单位在80年代末引进了几台“长城0520”,作为专业办公设备。这几台电脑价格每台都在万元以上,“捧在手里怕碰了,放在车上怕颠了”,宝贝得不得了。单位为了迎接这几台电脑,专门开辟了一间专业的机房,铺上红地毯,配备了当时最高级的空调,每天定时开放,进出还要穿白大褂,架势堪比今天的“无菌室”。

到了90年代后期,电脑开始进入老百姓的家庭,街道上的网吧也开始出现。我初二的时候第一次进了网吧,接触到了电脑游戏,而且还可以在聊天室或OICQ(QQ前身)里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整个社交的圈子向外拓展了无数倍,也因此交到了不少笔友。当时我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计划分成两步实现目标。

第一步是说服我爸,经过我无数次信誓旦旦的保证,我爸答应只要我考上重点高中就奖励一台电脑。第二步是看电脑类的专业刊物,了解电脑是怎么回事。没想到我对怎么配电脑比怎么玩电脑的兴趣大,后来莫名其妙地就成了硬件达人,也为之后为IT专业媒体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9年夏天,我考上了重点高中,也如愿以偿地自己组装出了人生第一台电脑。之后不久,又撺掇我爸给家里开通了因特网。最早的网络是56K Modem,被称为“猫”,下载速度极限就是十几KB,按流量收费,高得吓人。再后来成都又有了ISDN,ADSL,到今天光纤宽带已经进入了300M时代,5G将带来更加高速的体验。

曾经被看成是“奢侈品”的台式电脑,早已经成了生活必需品,而且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除了办公场所和网吧,在个人家用电脑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体积更小,性能够用的笔记本电脑甚至平板电脑成为时代的主流。

家电变“智能” 生活更方便

21世纪后,成都人的家电向着智能化发展,智能手机充当了先行者。伴随着掌上平台应用的不断拓展,以手机为纽带,智能家电的时代伴随着物联网快步走来。

电视变智能了。以前电视台播什么你看什么,现在的智能电视可以直接联网,用手机遥控,想看什么就能播什么;冰箱变智能了,食物保鲜周期多长,哪些东西不能吃了,每个制冷区域的温度多少,都能通过手机随时获得信息;洗衣机变智能了,出门时把衣服放进去,什么时候洗,洗多久,什么时候烘干,什么时候暂停都可以远程遥控;空调和电饭煲也变智能了,在下班的路上用手机设置好,回家时饭煮好了,空调也制冷了;连扫把都智能了,现在的“扫地机器人”能自动清理自动充电……

对于智能家电这样的新兴事物,我爷爷辈的亲人表示“洋歪歪”的搞不懂,但我爸妈这一代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像方大爷就成了智能家电的先行者,家里头的设备比我家还要先进,什么指纹门锁、智能监控样样齐全。他不止一次地教育我爸我妈,“要与时俱进,不能被时代抛弃。”至于像我女儿这样的“15后”,早早地就表现出了对智能家电的使用天赋,美颜自拍、抖音、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等等,每样都用得很“溜”。

70年前,成都人的家用电器还几乎是一片空白,70年后的今天,成都不仅作为智能家电的消费城市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它还是国内智能家电制造的重要基地。从早年的“北有首钢,南有红光”到今天,成都生产了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2/3的iPad和20%的笔记本电脑,汇集了华为、联想、intel、富士康、西门子、微软等众多电子和家电产业的领军者,成都经济在智能家电时代正加速前行,成都人也在智能家电时代感受着更方便快捷的生活。

《辉煌七十年 成都那些事儿》特别策划到此结束

新闻推荐

9个小时600多场比赛成都乒乓少年 起飞国球梦想

运动员展示奖牌运动员比赛运动员宣誓取得名次的小朋友合影昨日,位于九里堤星科北街66号的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3...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家电 从空无一物到智能满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