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 ■成都爱迪眼科医院 张游
统计数据表明: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总量居世界第一。近视年龄越来越小,高度近视越来越多,近视诱因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情况非常严峻。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至此,轰轰烈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开始。从政府机关到学校、卫生健康机构和相关产业部门,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展开了一系列工作。综合相关资料和临床实践,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近视可防不可治,预防第一。
经研究发现,近视有遗传倾向,如父母双方高度近视,子女近视的可能性高达70%。因此,从优生优育学的角度,为了子女的健康,应避免同是高度近视的男女青年谈恋爱。
孩子出生以后,都有生理性远视储备,通常为+300D,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增长,生理性远视储备逐渐消失,至6岁左右接近正视眼,如果孩子用眼卫生习惯不好,持续长时间用眼或不注重户外活动,儿童逐渐往近视方向发展。
15岁以下的孩子验光需要散瞳。
孩子首次发现近视,应区别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更需要散瞳验光。即:睫状肌麻痹法。通过点滴睫状肌麻痹的药品如1%的阿托品,连续3-4天,复查,如果屈光度不变,则为真性近视,如果屈光度消失或减轻,则为假性近视,但假性近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训练和睫状肌放松,假性近视可转化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要及时矫正。
目前真性近视的矫正方法是戴眼镜。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一旦戴上眼镜,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不戴眼镜只会让眼睛始终处于疲劳状态,将导致近视增长过快。眼镜有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两种,框架眼镜有球面和非球面镜片,隐形眼镜是目前矫正近视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晚上戴,白天不戴,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此方法对卫生条件要求高,需定期复查,让医生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避免因佩戴角膜塑形镜导致的感染和角膜受损。
儿童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比如,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过强过弱及阳光直射下看书、写字、使用电子产品。持续用眼超过20-30分钟,应做闭目休息或坚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每天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6岁以下孩子避免使用手机平板等,保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是避免近发生和发展的良好习惯之一:眼与书本的距离一尺,握笔食指与笔尖一寸,胸口离桌沿一拳。
3岁起建立眼健康档案,每半年定期复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视增长过快,发展为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时,常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伤。出现眼底玻璃体液化、豹纹状眼底改变,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新生血管、黄斑出血、后巩膜眼葡萄肿等并发症,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因此,可尽早采用后巩膜加固术,减轻眼轴的增长和近视度数的加深,减少因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18岁以上,由于生长发育处于相对停止,正常情况下,眼轴的增长停止,可以考虑行近视手术矫正。但是,矫正并非代表治愈,近视是不可治愈的,近视所产生的相关改变比如视网膜裂纹等仍然存在,手术后如果近视发生的诱因没改变,近视还可能出现术后"反弹"。所以即便做了近视手术,仍然需要科学用眼,保持也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继续出现(加深)。
新闻推荐
汇聚“全球潮牌基因”和“广汽丰田品质基因”,广汽丰田C-HR自上市以来通过系列“潮玩”活动,打造敢玩会玩的“C区玩家...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