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记者周琴摄影报道
成都每一条街巷,都有太多的记忆和故事,而要详细了解成都街巷背后的文化,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他在70岁时,历时5年写成《成都街巷志》,不仅成为年轻人了解成都的工具书,也让很多老人有了怀旧的承载体,他也因此被喻为“成都文化活字典”。
近日,天府早报记者来到袁庭栋位于青城山的住处,听79岁的袁老长谈他的写作故事。从一个绵竹小伙到川大研究生,再到如今知名的巴蜀文化学者,他的每一步离不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也浸透着深深的时代印记。目前,他正在为新文集做整理工作,每天仍保持着4小时左右的工作记录,他说,“我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
从小热爱阅读
不到20岁写成第一本书
1940年,袁庭栋出生于绵竹一个乡村,其父母是乡村小学教员,家中藏有一些中国古典小说、文选等书籍,这让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课外读物,也埋下了与历史、与文化的不解之缘。
袁庭栋告诉记者,高中时,他入读绵阳高中,也就是现今的绵阳南山中学,“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高考录取比例最低的一年,我有幸考上了川大。”大学毕业后,他考入川大历史系研究生,“1962年考研也可以说是过独木桥,那一年川大只招了8个研究生,我是其中一个。”
从考上大学到考上研究生,袁老直言自己是个幸运儿,“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让我能够从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娃娃,成为一个研究生。我读中学和大学都享受了助学金。当时川大伙食9块钱一个月,我有7块钱助学金。家里给我5块钱的生活费,算下来我每个月还有零花钱,看场电影或者买几本书,跟同学相比,我也算是过得可以的了。”
这份幸运的背后,跟他的努力分不开。热爱读书的他,在大学里把自己泡在了图书馆中,他翻阅大量古籍,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在大学四年级时,不到20岁的袁庭栋写成了他的第一本书——《张献忠传论》,“现在再回头去看,当时算是瞎闯闯到一条正路。”袁庭栋说。
70岁写成《成都街巷志》
几乎每个成都人都能找到影子
上世纪80年代,袁庭栋参与筹建巴蜀书社,白天忙工作,晚上就忙着自己的创作。“白天我认认真真的工作,晚上就认认真真做自己的事情,一分钟都不休息,这么一做就是几十年。”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老的个人著作已经有40多种,内容涉及历史、民俗、地理、军事、风物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巴蜀地方文化的研究、通览、解读等。而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成都街巷志》,这本70万字的著作是袁老在65岁时开始动笔,耗费5年才写成的。
当时的他,白天骑着自行车实地调查拍照,到晚上就奋笔疾书,将“淘来”的珍贵资料记录下来。为了弄清楚每条街道的来龙去脉,他翻遍积累了30年的专题剪报和书籍,翻遍了有关文史资料和重要杂志,向数十位“老成都”当面请教。他曾有过想拍一张建筑物照片而不被允许时,泪洒当场的心酸经历。为了能拍到珍贵的照片,在他68岁那年,还曾背着相机,翻越2米高的围墙……
如今,《成都街巷志》已经第4次印刷,并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谈及该书受欢迎的原因,袁庭栋坦言,“这本书很接地气,几乎所有成都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影子。就算你不是成都人,只是在成都生活,你在哪条街谈过恋爱、打过架……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那条街的背后故事。”
袁老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一家三姊妹找到他,因为其父亲80大寿想要的生日礼物就是《成都街巷志》,“当时市面上已经没有这本书了,最后她们找到我求书。你知道她们的父亲为什么想要这本书吗?因为书里有张老照片,在一条街上有个龙门,那个老人当时就在这个龙门里生活。”
明年将有新作面世
希望整理一个留给后人的东西
这些年,袁庭栋一直在为传播传统文化尽自己一份力。不管是写书、做讲座还是做评委,不管是谈论成都传统文化、川菜、川剧等,他都有着多年的深厚积淀,并能用自己有感染力的方式,打动听众的心,也拉近传统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不过,年龄的问题也不得不考虑。袁庭栋说,2010年左右,因为考虑到身体原因,他的老伴不再同意他每天工作到深夜。他因此才慢慢放缓了写作步伐,稍微放多一些时间在生活上,比如喊个网约车跟老伴一起上街买菜,整理院坝里的花,老伴煮饭的时候在一旁打打下手。后来学会使用微信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了微信之后,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我的朋友比较多,天南海北新的东西都会分享,有的觉得好的也会在朋友圈转。这样算来,每天真正做正事的时间可能只有4个钟头。”
对于新书的写作情况,袁老也透露,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将2本书的书稿交给出版社,内容是关于川菜的,预计明年出版。接下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我现在在整理我这几十年来的文章和讲稿,准备做一个大型的文集。”不过,这个整理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事,“有些文稿是手稿,我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录入电脑。还有几本书的书稿保存在4个软盘里,那时候我以为可以永久保存,现在全部丢掉了,这些都要慢慢整理出来。”
袁老说,这本文集预计将在明年面世。“我马上要80岁了,需要把过去所写的做一个总结,也希望能整理一个留给后人的东西。”是的,即将80岁的袁老,仍然在笔耕不辍的工作,这种对所爱好的事业付出心血并坚持的精神,足以让很多年轻人敬佩。采访过程中,袁老亲切且平易近人,言语朴实却让人心声憧憬。他说,“如果有人说我勤奋,我觉得的确是,我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
人物名片
袁庭栋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196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68年供职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参与筹建巴蜀书社。著有《成都街巷志》《张献忠传论》《古人称谓》《中国古代战争》《大决战》《古代职官漫话》《巴蜀文化》《周易初阶》《话说四川》《锦绣成都》《巴蜀文化志》《天府的记忆》等作品。
曾出任30集人文风情片《走过四川》的策划和顾问,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开心辞典》《华夏文明》《岁月如歌》《走遍中国》等栏目成都专辑的撰稿人、顾问,中央电视台7集人文地理片《天府的记忆》的编剧与历史文化顾问,香港“锦绣麒麟”12集纪录片《穿越——成都气质》的文化顾问。
新闻推荐
以适铁适欧两头在外智能制造产业聚集为引领 欧洲产业城高标准建设 全国高质量发展标杆产业功能区
核心提示按照成都市委对产业功能区的定位,要相较传统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追求宏观经济规模和增速,要更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