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记成都工业和信息化砥砺前行70载的发展之路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9-29 04:20   https://www.yybnet.net/

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

总投资280亿元的成都中电熊猫G8.6液晶面板项目

核心提示

春华秋实,砥砺70载。成都,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工业发展同频共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谱写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篇章,奋力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转变,迈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认识决定态度,理念影响路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着2300余年建城史的成都,正抢抓产业革命历史机遇,提升产业竞争力。这里,激荡着中国制造的先声,飞扬着实业兴邦的家国梦想。

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里,成都先后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布局、改革开放大发展、新世纪大跨越等,实现了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转型发展,以综合实力担当起全省经济发展的“引擎”,践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664亿元,占GDP的37%,工业规模列副省级城市第2位,全国重点城市第6位。获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城市”,全球一半的IPad平板电脑、全球一半的笔记本电脑CPU成都造,全球第二条、国内首条量产的第6代AMOLED全柔性生产线,国内第一颗自主设计的高性能通用X86兼容CPU……成都已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并聚焦“一芯一屏”攻坚突破,集群发展。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总体企稳回升及发展变化加快的趋势,城市发展的竞逐更为激烈。“一座城市能否站上世界城市体系的‘塔尖’,既取决于国家战略意志,又取决于综合竞争能力。”这一点,已然成为成都的共识:即必须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方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为此,成都要提升这座城市的“能级”,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站在新时代起点,成都新一代建设者,怀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使命和“主干”城市的责任担当,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为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继续砥砺前行。

现代化的产业形态塑造现代化的城市形态

城市承载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彰显着让人民更幸福的使命方向。当前,成都正对区域发展的定位、功能、战略进行再思考再谋划。产业功能区围绕主导产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和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生产生态、生活生态、创新生态、政策生态,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为目标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产城融合发展迈入更高级的城市形态。

的确,产业的形态决定城市形态。1949年,成都仅有34户私营工业,900余户手工作坊。那时的工业主要是印刷、火柴、瓷器、玻璃、纺织、酿造等,“三根半烟囱”是那时的工业写照,也是那时的城市写照。

“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成都布局了红光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迁建和扩建了成都刃具厂等一批重点企业。至上世纪70年代末,成都已经形成以电子、机械、航空、能源、冶金、交通、化工和轻工等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在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成都城市也进行了相应的发展,从原先的以手工业为主的传统消费城市,发展为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成都东郊就是那时城市的典型代表,生活区就近生产区,跟着运货车辆进厂,听着机器轰鸣声入眠,是那一代工业人的时代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涌现了新希望集团、恩威集团、新筑路桥等一批乡镇重点企业和集团企业,乡镇企业成为成都市工业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县域工业的主体力量。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建工建材业、服务业、食品工业、冶金机电业、轻化工业、家具和编织业、能源与采矿业八大乡镇工业产业体系。那时的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布局零散,全市有116个各类工业园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在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保、交通、配套等一系列问题。

迈入21世纪,成都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为促进工业新发展,成都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引进了英特尔、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产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举措相继拉开大幕,有力推进成都工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石化、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轻工、食品、冶金、建材13个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市按照“一县一园区”规划布局了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如今,市委市政府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鲜明提出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工业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新经济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全市规划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产业的竞争力体现城市的竞争力

创新,是一切长远发展的动力源,在改革创新的活力基因熏陶下,成都工业发展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活力,培育新动能,“成都制造”加速向“成都创造”转变。

从四川化工厂、成都无缝钢管厂等成都4家企业在全国率先试点扩权改革,到成都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蜀都股票”,成为新中国股票的诞生地,再到成都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成都正大有限公司成立等等,改革创新为成都企业发展和产业体系建设注入了活力。

2013年,在租来的毛坯房里创业的钟波没有想到,一手创立的极米科技,短短5年多时间里发布30余款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并打破投影行业被外资品牌称霸15年的局面。而成立于2014年的医联,目前已发展成为西南最大、全国前五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估值超70亿元,成为川内唯一一家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企业。

这两家企业都有着鲜明的共性:成立时间短、几何式增长。创新驱动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爆发力可见一斑。如何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工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赋予成都的考卷,也是成都的实力彰显。

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条直径4.2米、长140米的特制管道里,工程师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悬浮高度10毫米、承重200公斤、测试时速最高可达400公里……这就是中国版“超级高铁”,核心的研发团队就在成都。

目前,世界上第一个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实验系统已经建成,正加快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和隧道研发。中国版“超级高铁”亮相,彰显了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实力,也折射出成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探索前沿、敢为人先的魄力。目前,成都已成为全国五大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之一,2018年全产业营收118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二。

正是靠着创新,推动了“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转变,不断提升“成都造”品牌的全球影响力。风雨70年间,“成都智造”“成都创造”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也迈入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

2017年10月,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这是我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开启了中国柔性显示的新纪元。同时,这也标志着成都新型显示链式发展、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渐形成,带动电脑、手机、车载显示等下游应用产业快速发展。

另外,还有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康柏西普注射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融合蛋白国际通用名的国产药物;成都先导拥有中国目前唯一、世界领先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弥补国内空白,其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类似在全国、全球具有产业“风向标”意义的项目,在成都还比较多,比如紫光集成电路、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沃尔沃乘用车整车项目、航天通信产业园等项目。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是成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统计显示,2018年实现全口径营收18015亿元,制造业部分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2.4%。

创新驱动,是成都先进制造业迈向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成都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基地,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

产业层次升级支撑城市层级跃升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产业层次的升级支撑着城市层级的跃升。成都始终用新发展理念创新要素供给,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产业生态圈,一幅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画卷,在成都徐徐展开。

纵观全球,发达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站到世界舞台中央。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产业一旦形成规模,将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外部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促进内部新生主体快速衍生和成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之间是一个互动调整、新旧更替、动态提升的耦合过程,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生产、消费、就业、服务等功能提升。

从四大支柱产业到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再到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清洁能源等新经济领域为重点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加快工业结构的应时应势调整,成都不断丰富产业层次,紧密契合市场的同时,以前瞻性进行高质量战略布局,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挖掘出成都产业发展的自身禀赋与优势,与其他城市形成错位竞争,从而增加城市经济活跃度,夯实城市综合实力。

如今,成都正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全面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在产能规模、研发创新、标准品牌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上已成为重要一极。今年9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重磅打造的系列节目“中国产业地标”走进成都,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探讨成都如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最重要的一极。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聚焦“芯、屏、端、软、智、网”精准发力。今年5月,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今年上半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已超过4000亿元,增速达16.3%,远高于GDP增速。

成都也是全国首批三大电信集团同时开展5G规模试点的四个城市之一,中国移动重点布局的5G产业研究院、中国联通在西部地区唯一布局的5G创新中心已经落地,中国电信以5G技术为支撑的“云锦天府”项目已启动实施,天府新区规划了约5平方公里的“天府无线谷”,本地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贝尔等全球四家主要基站设备厂商和软硬件研发企业将为5G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紫光展锐、新华三、联发科技、雷电微力、泰格微波等一批芯片、中高频器件优势企业将带动5G核心产业加快发展。

2018年成都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后,迅速出台了“民营经济25条”以及各项实施细则,从扩大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支持和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做优做强等方面给予支持。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之下,有效促进了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四川科伦实业集团等8家成都企业上榜。回顾过去,1949年成都仅有34户私营工业,而到2018年成都市规模企业总数达3634户。

纵观70年发展,成都产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薄弱基础起步,实现向先进制造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华丽转身,逐渐发展成为中西部工业经济高地、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都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49年的不足10%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37%。

砥砺前行70载,成都产业发展秉承开拓进取,与国家产业布局同频共振、紧密相连、相融共生。站上新时代起点,成都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

新闻推荐

赶场、美食、坝坝茶……国庆假期去“东门市井”打卡吧

赶场、美食、坝坝茶……灰砖青瓦的川西民居,传统而古老的拼接式门板,青石板铺设的路面……微醺暖秋,在这个舒适的日子里...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工业和信息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记成都工业和信息化砥砺前行70载的发展之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