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激荡着中国制造的先声,飞扬着实业兴邦的家国梦想:成都量具刃具厂、成都机车车辆厂、国营西南无线电器材厂、红光电子管厂……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我国工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工厂最早都建设于成都市成华区。,“文旅成华”变痛点为亮点 老工业区华丽转身“东郊文创城”。
春华秋实70载,这一幢幢曾见证城市崛起的厂房,一度被时代遗落在城市的一隅。如今,伴随着文旅产业的兴盛,这些工业遗迹涅槃重生,经过精心打造成为文创新地标,不仅守护着城市珍贵的记忆,更承载着文与旅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热潮下,成华区按照“文旅成华”的发展定位,不断调整重塑产业格局,如今,东郊片区的“痛点”正在一步步转化成为发展文创产业的“亮点”,实现了产业格局的重新塑造,华丽“逆袭”。□雨田(图片由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
破与立
工业文明为基 老厂房“长出”新经济
沙河之畔,一片16.8平方公里的区域,老成都人把这片地方习惯地称为“东郊”,这里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这里规划建设了以电子、机械、仪表工业为主体的大型工业区,成都工业发展史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东郊工业企业,不仅奠定了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更使成都迅速成为祖国工业的大后方和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1958年,当时被称为“国营成都电子管厂”的红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
这段“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佳话,被载入了成都工业发展史。
特定的工业遗产保留着特定工业时代的烙印,正如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烙印,发电机彰显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光辉,对特定工业遗产的“探访”,更像是探寻一个时代的缩影。
世纪之交,曾经鼎盛一时的产业集聚地逐渐衰退,如何再现昔日的光辉,是“东郊”片区重获新生的重要问题。
答案是:破与立。破立之间,老工业区华丽转身,东郊文创功能区应运而生。2017年5月,成都公布全市2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有14处位于成华境内,大部分便集中在成都东郊文创功能区。
随着工业外迁,2009年开始,成华区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成音乐产业基地,也就是如今的“东郊记忆·音乐公园”。
东郊记忆每年入园游客达500万人次,累计接待入园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成为天府文化通向世界的一个新窗口。
随着“文旅成华”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工业遗迹成为文旅融合的“源泉”。
利用工业遗址发展创意经济,成华区让老旧厂房“长出”新经济,独具特色的东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典型代表。成华区充分挖掘利用八里庄片区老厂房、旧仓库等工业遗址资源,整体规划建设机车1951创智天地、锦电1954创意大院、禾创1956影视聚落等主题聚落,将老旧厂房打造成创意工坊,在没有增加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的同时,提供创新创意的大型空间。
破立之间,保护与传承也尤为重要。在保护方面,成华区注重对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和特色老街区的保护,制定出台《工业文明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对机车车辆厂等14处重点工业遗址实施保护性开发、示范性利用;在传承方面,深刻把握成华从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城区转型发展的脉络,深度挖掘从古蜀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文化底蕴,提升打造“东郊记忆”“城北古蜀留痕”“机车厂中国最美地铁站”“东客站光影都会”等一批特色文化地标。
文旅融合让这些工业遗迹又焕发新生。经过改造,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及厂房、中电锦江电机厂、禾创药业仓库、101仓库、103仓库、华西混凝土供应站等工业遗迹,连点成线,联线成片,蝶变为“东郊文创城”。
形与神
创新创造为魂 330个精品项目落户
9月4日晚,位于成华区二仙桥北路的工业遗址——中车·共享城原联合厂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这一天,宝马8系家族中国上市发布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车·共享城是在原成都机车车辆厂旧址打造的。“没想到历经68年风雨变迁,在实现凤凰涅槃之际,就迎来了一次次高光时刻,我们十分激动。”回忆起包括机车车辆厂在内的二仙桥片区的涅槃之变,成都机车车辆厂退休员工吴群芳不禁感慨连连。
2017年8月31日,最后一辆机车下线后,成都机车车辆厂正式启动“退城入园”,整体搬迁至新都石板滩,腾退出769亩土地供再次开发。
“退城入园”之后,中车集团组建了全资子公司中车置业,专门负责搬迁后的成都机车车辆厂改造开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崔愷受邀领衔,以传承工业文化历史为目标,对工业遗址进行综合研究和改造设计,“成都中车·共享城”项目诞生了。
这是成华区做精文创产业的生动注脚,这样的精品项目在“东郊文创城”里还有很多。聚焦音乐影视、数字娱乐两大主导产业,去年,东郊文化创意城共启动实施了330个项目。
3月,“合纵成都国际音乐产业基地(西南总部)项目”正式落户。
4月,“星立方文创园项目”“古蜀熊猫音乐产品项目”签约,总投资约32亿元。
6月,“中国西部国际珠宝城”项目和“成华文创艺术创意产业园”项目来了。
7月,“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授牌。
8月,“成华量子界数字娱乐产业园”落地,重点打造新经济数字娱乐产业园。
9月,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与成华区合作打造的大型“文创产业园区”,龙渊游戏、M+、华星兄弟、Comiday等企业已进行装修收尾工作。
深圳合纵文化西南总部、阿里巴巴现场娱乐、机车厂“量子界数娱工场”等重大项目,今日头条、繁星戏剧村、紫光影业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万科、龙湖近20万平方米泛娱乐商圈载体主体竣工,搭建起文创发展的舞台。
精品项目为何纷纷落脚于此?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坦言,整个片区定位及规划为其用好“工业文明”这张名片提供了可能性。在调整原有老旧产业格局的基础上,东郊片区以工业文明为基,以创新创造为魂,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为主导,构建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中环创意总部轴两条核心轴线,创建环东郊记忆文创展演区、环二仙桥工业时光创意总部区、环理工大学智慧融创区、环驷马桥科创商务区四大产业组团。主导产业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将重点发展音乐戏剧、影视传媒、电竞动漫、创意设计、展演博览及其他文化创意关联产业,加速提升区域品质。
在“东郊文创城”的打造中,成华区从政府单一主体转变为市场多元化主体。成华区对一般性保护建筑采取“保护+利用”解决方案,引入市场主体,实施功能再造和内容植入,挖掘品牌、文化和经济价值;探索利益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业主主动实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因此,“东郊文创城”的更新是以运营为基础的,多元化让这片区域充满活力。
“东郊文创城”也有能力自我造血,这在文化创意领域是非常宝贵的,因为这个原因,也使其成为最佳实践案例。
融与合
“三景贯通”激发工业文化遗迹活力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当前,成都正把文化作为重要的创新要素、经济要素、精神要素和品牌要素,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力建设“蜀风雅韵、中国风范、国际风尚”的世界文化名城。
近年来,作为“三城三都”建设的重要载体,“东郊文创城”结合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三城三都”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按照“内外兼修”的原则,深耕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的提档升级,实现园区气质提升,从而将“东郊文创城”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西部文创中心的引领性、标志性文创园区。
内外如何兼修?文旅产业如何在此聚集成势?在“东郊文创城”,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深度相融,将历史文化等集体记忆转换为场地、故事、体验项目,引发游客共鸣,打造“体验经济”。
针对“场景”的打造,成华区委七届七次全会强调,要以新业态新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抢抓成都巩固提升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的机遇,紧扣打造文旅成华“一轴线三品牌”,通过“文旅+”推动创意设计、数字娱乐、休闲旅游等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消费新潮流新热点;通过“+文旅”促进商贸、金融、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培育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后街经济等新业态,加速打造一批文化有根、商业有品、经营有道的特色消费场景,持续吸附消费、扩大消费,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五城区领先的态势。
“蓝图已绘,‘东郊文创城’正在实施生态场景、体验场景、消费场景‘三景贯通’,在场景打造上,工业文化遗迹迸发的活力,让文旅深度相融。”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融合给了人们重新发现、关注、领会工业文化的机会,为工业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渠道。“三景贯通”让工业文化不再只是悬挂式的符号,而是人们共同感知、共同参与创造的知识与活动。旅游作为工业文化的载体,让文化变得更接地气,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动力。
以东郊记忆为例,2018年全年700万游人打卡,去年年底抖音热门话题——#跟着抖音耍东郊#,播放量已突破2.3亿次。去年,千余场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举办,产业会议、国际知名艺术展览,还有音乐交流活动也在这里举办。
联合深圳合纵音乐集团,东郊记忆积极引入伯克利音乐学院落户园区,打造格莱美音乐体验馆。成功引进首个欧亚姊妹关系的生长型双年展——“成都·蓬皮杜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国际时尚艺术展落户园区。
毫无疑问,“东郊文创城”已成为成都的文创地标、时尚领地。鉴于此,全球超级IP达芬奇,在2019年全球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之际,笃定选择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新一线榜首城市成都,并强势入驻文化氛围完美契合的东郊记忆。
文与旅,在此融于形合于意。“文创+”“园区+”,新的场景、新的业态,激发了新的消费,这里正在形成泛娱乐消费体验新商圈。
新闻推荐
时代是一支歌,它轻声吟唱、婉转悠扬,唱出沧桑巨变,唱出幸福生活。歌声中,我们捕捉到这样的画面: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百业待兴到...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