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廉和夫人。
华西坝著名的老建筑——钟楼。
赖云章
1980年代,苏威廉和夫人回访华西,王翰章(右一)陪同。
1918年,加拿大学校竣工,有近百名在册学生。现为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办公楼,又名志德堂,华西校区第七教学楼。
谭楷 文/图
苏继贤深知,建一所大学,购地,不容易;筹款,不容易。有了地有了钱,修出让五个差会满意的房子,不容易;要让中国人满意,更加不容易!
风里雨里,他不知疲劳,天天泡在工地上。中国领班叫他“Small先生”,师傅们叫他“撕帽儿先生”,背地却叫他“苏木匠”。被他听见了,便问道:“你们叫我啥子名字?”木匠师傅紧张得结巴了:“我没,没,没叫你苏木匠。”
苏继贤哈哈大笑:“你们叫我‘苏木匠’好了,我就是‘苏木匠’。要不是管着这一大摊子事,我天天跟你们一块儿干木匠活。”
壹
很严格的苏木匠
替木工师傅赔礼道歉
别看苏木匠对活路要求严厉,歇气的时候,跟大家一起喝大碗茶,聊天,学说四川话,笑声不断,完全换了一副面孔。
有两个师傅在钟楼下守材料,一直非常尽职。一天半夜听到响声,发现自己晾的衣服被偷走了。他俩沉住气,轻手轻脚追去。那时,钟楼南边还是一片片麦田,循着窸窸窣窣的翻动声,一直追到生物系教授丁克生家的院墙,才不见响动。便认定是丁克生家养奶牛的师傅偷了衣服,便翻墙而入,摸到牛棚,果然看到自己的衣服挂在绳子上。二人不容分说,将养牛师傅痛打一顿,抱着衣服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一看,从牛棚抱回来的衣服竟不是自己的。看来是错怪了人,还把人家打得不轻。正手足无措时,“苏木匠”来了。
两个师傅吓得心怦怦乱跳,不知一贯“治军严厉”的“苏木匠”会如何发落。
苏木匠说:“一大早,丁克生教授就找上门来了,说你俩打了人。有这个事吧?”
两位师傅连忙认错。预感那个挨了冤枉打的人,不知道要求赔好多医药费。
苏木匠说:“我去看了你们打伤的师傅,替你们道了歉。你俩备点礼物,去看看人家,也要道个歉。丁教授已经把他弄到医院,验过伤,敷过药了。”
两位师傅如释重负。以后,常对人讲:“我们闯了大祸,‘苏木匠’帮我们揩屁股。真把我们当朋友!”
除了修华西坝的建筑,驻北较场的军队还特别请“苏木匠”去,帮他们修建中西合璧的楼房。
经苏木匠“夹磨”过的木匠,声名远播,工钱挣得多,到了务工巿场,不时冒几个英语单词,还能说“苏木匠—就是密司脱撕帽儿”如何如何,很能唬人。
苏露松,记不得祖父修房子的那些业绩和故事,却记得总有中国木匠把自家园子的水果一背篓一背篓背来。家里总有吃不完的柑橘、蜜桃、酥梨和新鲜蔬菜。她小时候常想:是祖父修的房子上,结出了甜美的果子?
贰
重情义的苏威廉
鼓励华西校友报效祖国
与木匠苏继贤相比,大儿子苏威廉就是一个勤劳的农民。
坐在会计室主任位置上,他西装革履,举止优雅,一派绅士风度。一回到家,就换上“蛤蟆服”(连衣裤工装),干活。
他叫上赖云章:“云章,来,打水。”
那时,华西坝沟渠纵横,掘地三尺就有地下水涌出。后院有一口井,水质极佳,清亮见底。一根钢管伸入井中,连接一人力挤压泵。每天下班之后,苏威廉就叫上赖云章,摇动沉重的把手,就像俩木匠解大料一样,扯锯还锯,把井水泵到楼顶洋铁桶中。这就是供全家人使用的自来水。
他俩一边干活一边闲聊。这时,刚烤好的面包出炉了,一股热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苏威廉深吸一口气说:“你哥哥烤的面包好香啊,晚餐我要多吃两片面包。”
赖云章说:小苏木匠苏威廉,我也叫他Small,他不怕脏,不怕臭,爱劳动,能吃苦。
干完压水的活路,Small就担上粪桶,到集体宿舍旁的厕所去挑粪水。那时的旱厕,都有臭气熏人的大粪坑,人人掩鼻而过,这位Small先生,居然到这里来舀粪水,挑回去给花园菜园施肥。
苏木匠一家住校南路的小洋楼,前面是精致的小花园,蜡梅、迎春、杜鹃、玫瑰、月季、秋菊次第开放,赏心悦目,后面的菜地,一畦畦瓜果蔬菜,青光碧露,简直是观光农业的示范基地。Small好像有无穷的精力,只要有闲暇,就在花园或菜园里劳动。
Small和他的夫人,帅哥配靓女,是华西坝最扯眼球的一对洋人,他们俩各骑一辆红色自行车,回链刹的,只要一上街,成都人都说:“快看哟,好莱坞明星来了!”
这个Small,非常重情义。1970年,中加建交后,就迫不及待地要来中国。1974年,Small见到赖云章,还执意要到青白江乡下去看赖祥福。那一天,天气骤变,大雨倾盆,等到雨停了,Small硬是踩着稀泥,走田埂小路到了赖祥福的家。一见面,Small欣喜若狂,又是拥抱又是大喊:“兄弟呀,兄弟!”
1949年前夕,我的父亲曾在会计室工作。苏威廉很含蓄地提醒我父亲说,现存的大量金圆券银圆券,得赶紧换成硬通货,美圆或者银元,否则华西协合大学将无现金可用。
改革开放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华西校友赴加拿大访问或读研,有的同学就住在Small家里,得到他的悉心照顾和帮助。逢年过节,他家里要举办party,热情欢迎华西校友来聚会。玩得开心时,Small总要讲话:“我希望各位,不要辜负祖国人民的信任,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心一意钻研业务,尽量把先进的医学科学学到手;学成之后,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一定要回去,报效祖国!”
叁
雕花横梁的绝活
一种可贵的工匠精神
1984年,英国前首相希思要求来华西坝参观访问。
希思来华西坝做什么?原来,希思是受荣杜易孙子之托,来看一看荣杜易设计的那些老建筑现状如何?校方派人作向导,让希思游览了怀德堂、赫斐院、钟楼等所有的老建筑。
2015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西坝有怀德堂(1919年竣工,大学事务所)、钟塔(1926年竣工)、懋德堂(1926年竣工,即图书馆)、嘉德堂(1924年竣工,一教学楼)、懿德堂(1941年竣工,二教学楼)、合德堂(1920年竣工,又名赫斐院、四教学楼)、育德堂(1928年竣工,五教学楼)、万德堂(建于1920年,明德学舍)以及较为年轻的树德堂共8座建筑物名列其中。华西坝,不仅是中国医学天空的“西天一柱”,还拥有全国大学中罕见的最大的历史建筑群。
遗憾的是,在怀德堂的大修即将结束时,突发了一场火灾。大屋顶的顶部离地32米的横梁以上被烧毁,所幸整个大楼无恙。
由于火灾,烧了一根屋顶的雕花横梁。为了尽快完成修缮项目,立即遍寻天下能工巧匠,要做一根完全一样的,长达9米的雕花横梁,并安装妥当。千呼万唤,一个神秘的民间高手飘然而来。他的条件是,每个工800元,每天要喝茅台酒。他只带了两个小工,一把斧头。
他选好料,就用斧头砍出了一根花纹精细的横梁。然后,他宣布,不准任何人偷看。他和两个小工竟将那根9米长的横梁严丝合缝地卯榫在离地32米的屋顶上,毫厘不差。是绝活!
说到此,成都建筑专家庄裕光感叹道:“日本京都的伊藤神舍,是日本建筑价值最高的国宝级文物,按规定,25年大翻修一次。大修不是目的,是为了将修缮古建筑的绝活一代代传下去。你们去京都、奈良看看,日本的古建筑保护得多么好!在古建筑背后,是一种可贵的工匠精神。”
采访行将结束,庄裕光仍然收不住话匣子:
“若要问设计大师和能工巧匠,谁个更重要?我要说:都重要。”
“‘苏木匠’本身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掌墨师’,经过多年历练、筛选,他身边肯定聚集了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否则,哪能有屹立在我们面前的国宝级文物?联想到德国和日本,为什么能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创立了那么多世界品牌,得益于他们世代相传的工匠精神。我在我的《古建春秋》一书的卷首,就很诚恳地写下一行字:献给不知名的建筑匠师们!”
新闻推荐
据近日《成都商报》报道,四川成都在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中提出一项新实践——划定“暗夜保护区”,这与近年来“国际暗...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