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路段最艰险的公路,途中需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其中最高的红土达坂海拔高达5380米。此外,全线几乎所有路段均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常常数百公里不见人烟。
一人一车穿越新藏线,是很多年轻骑友都不敢做的事,但近日,成都一支平均年龄61岁的“老年”骑行团刚从这条“堪比蜀道难”的路线骑行回来。不仅如此,还“额外”骑行了一段2000多公里的青藏线,全程近5000公里,耗时两个月。这支成功骑完全程的骑行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已经68岁。
唯一骑完全程的女性
剃了光头 只瘦了2斤
“周三骑行团”最近沸腾了,因为团里的四个骑行者刚刚从西藏归来。
7月1日,一支8人自行车骑行团从成都坐火车到喀什,从喀什出发,用自行车骑行到拉萨,再骑行至西宁,最后从西宁坐火车回到成都,耗时两个月。在这段行程中,骑行团需要翻越10来个5000多米的垭口,穿越无人区。一整圈下来,真正做到全程不打车、路线不清零的只剩4人。这4人就是“周三骑行团”里的4位骑行爱好者。
赵丽娟是此次骑行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唯一骑完全程的女性。她今年49岁,从2013年开始喜欢上自行车骑行的,如今几乎用自行车走遍了全国。
出发前,赵丽娟将她一头短发剃光,因为听骑行前辈说“上面缺水,很难找到多余的水洗头”。从整个行程来看,因为“全程都按骑行前辈的攻略走完”,又很熟悉路线,所以“比较顺利”。
事实上,在长达两个月的骑行过程中,约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一行人都处于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的环境中,骑行途中遇到逆风、头顶暴风雪也是常有的事。由于条件艰苦,“有热饭吃、有房睡已经是豪华待遇”,赵丽娟和其他队友一样,常常是不洗脸、不洗脚,关掉手机就缩进被窝里睡觉。
在穿越新疆的无人区时,因为没有补给,骑行团每人每天都要带上水、干粮、帐篷、灶具等,每人基本都要在原本12公斤左右的负重上,再额外增加约6公斤的负重。根据点位距离不同,骑行团一天最少需要骑行47公里,最多一天要骑行近200公里。这段时间,赵丽娟一行几乎每天都是六七点出发,下午两三点到达站点。因为“吃得下苦,能吃能喝”,全程下来赵丽娟只瘦了2斤。
68岁的骑行者
顶着豌豆大的冰雹前行
68岁的周谦尧是此次骑行团里年龄最大的一位。8年前,受40多岁热爱骑行的女儿的影响,他踏上了骑行之路。
周谦尧是成都本地人,身材精瘦。“报名的时候我还是有点‘虚’,因为没骑过这么长的距离,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周谦尧说这句话时拿出了由西藏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颁发的“新藏骑行证书”,指着证书背面一个个有着官方认证的打卡点说,“我自己也没想到能完成,心里还是很骄傲的!”
早在两年前,周谦尧就有了征服新藏线的想法,但那时没攒够勇气,也找不到同行的人。彼时,他已骑行过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地,还在2014年成功骑完“318川藏南线”。
提及两个月征程,让周谦尧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段风雪路。
那天下午,风雪交加,周谦尧一行沿着狮泉河往下,豌豆大的冰雹“乒乒乓乓”砸在脑门上,此时他们距离下一个站点还一有段约20公里的下坡路。“不知是太疲惫还是其他原因,意识很清醒,身体却不受控制飘忽不定,我只能咬着牙、眯缝着眼,迎着风雪和冰雹,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小心,因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摔下去。”回忆起这段经历,周谦尧说“就像是做梦”,但总算有惊无险。
61岁的他
扛着自行车翻越5600多米垭口
这段时间,61岁的魏国平最高负重有30公斤,彼时他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无人区,身上带了两人份的帐篷、睡袋、食物等补给。但在他眼中,这30公斤的负重,还比不上在翻越冈仁波齐一道垭口时,带上的一辆自行车的重量。
7月25日凌晨3点,魏国平一行连夜出发,他们的目标是冈仁波齐一道海拔5600多米的垭口。其他队友都是徒步,以为有公路上去的魏国平却带上了自行车。刚骑行了不到一公里,好时光就到头了,魏国平只能推着自行车上山。“路势很陡,全是乱石子”,很多时候他只能扛着自行车走,走一段,停下来歇一阵。翻过垭口那一刻,魏国平“自己都佩服自己”,因为“没想到垭口这么高”。
扛着自行车站在垭口上那一刻,距离魏国平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山地自行车已过去近11年,这却是他11年骑行史上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翻越冈仁波齐是他11年来的愿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算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王垚
图据受访者
新闻推荐
2035年 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天府新区《全域森林化规划》出炉
▲天府新区《全域森林化规划》示意图?天府新区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早晨起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吹进家中带着一丝丝树木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