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成都市六医院中医科 默默聚集了大批“粉丝” 中西医结合模式让众多慢性病、老年病和肿瘤患者获得健康利益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9-12 01:49   https://www.yybnet.net/

□ 邓晓洪 林子欣 文/图

这是一个日常的午后。年近八旬的胡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他们径直来到门诊5楼的中医诊室,“代老师,我又来开几付药!”未及进入诊室,老人声音已先入,一副熟人熟路模样。

代老师名叫代平,是市六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内科博士。2014年胡大爷因慢阻肺入院,代平提出用中医方法帮助已经发生呼吸衰竭的老人治疗时,曾遭到他的拒绝,没想到,2016年抱着“试一试”心态服用代平开的中药后,老人从一年住院七八次的“常客”变成一年仅住一次院的“稀客”。

中医药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大家的欢迎。在成都市的城东片区,作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中医科似乎默默无闻。但静默并不代表沉默,这个小小的科室,近几年来居然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粉丝”。代平等人用事实证明:在医疗中,中医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个病人的故事

一年住院七八次 被中医变成一年仅一次

代平于2009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市六医院工作,在担任中医科主任之前,是医院呼吸科的一名带组医生,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患者的疾病。他在读博时师从成都中医附院呼吸科主任杨仁旭教授,而杨教授原本就是中西医结合的高手。

当年市六医院之所以要引进一名中医人才进入呼吸科,是因为慢阻肺等慢性病住院患者越来越多,疾病复发率较高,单凭西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他们希望尝试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帮助病人,没想到这方式果然好。

本文开头提到的胡大爷就是一个典型病例。他曾经是个军人,抽烟很厉害,肺部受到的伤害终于在2014年他74岁的时候爆发。那年冬天,他因为咳嗽、气紧、累来到市六医院呼吸科就诊,一查便是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当天检查完,已经开始发生呼吸衰竭了。

作为胡大爷的主管医生,代平建议在西医治疗同时采用中医治疗,但他的建议遭到了老人的拒绝。老人在部队时是搞政工的,自我意识很强,认为“中药除了苦,没有什么用”,他觉得西医输液“来得更快”。他并没有理解到作为中医专家代平的良苦用心: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的调养和维护,从而可以减少疾病复发,“中药也许来得相对慢些,但对身体起到的调理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在那年冬天,拒绝中医配合治疗的胡大爷反复入院,为了缓解气紧带来的难受感,家里还装上了制氧机。经过反复折腾后,看到服用中药的其他病人症状在减轻,他终于在2016年主动向代平求助:我还是试试中药吧!

住院治疗的老人在服用了代平开的药方一周时,病情开始减轻,“没那么多痰了,呼吸也没那么困难了。”因而在出院后,他总是找代平开中药带回家。代平说,作为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病,慢阻肺需要长期中药调养,“胡大爷看到了中医药带来的好处,他严格执行医嘱,认真服药,发病住院的次数大大减少,原来一年要住七八次院,从去年开始,一年仅住一次院!”

一群病人的故事

中西医结合 让他们变成了“中医粉”

代平是市六医院中医科主任,他也是目前该院的“中医代言人”。所谓“代言”,就是用事实说话,印证中医疗效。

胡大爷仅仅是被他改善症状的众多患者中的一个,在呼吸科工作的时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服务患者,使他积累了众多“粉丝”。代平说,对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比如慢阻肺病人,他们咳嗽、哮喘得厉害,西医手段往往是用激素和止咳平喘的药,但这些药用了以后,通常会出现消化不良、乏力、疲劳等并发症,“这时候,如果用中医擅长的方式去帮病人健脾、除湿、化痰,脾胃功能会得到很好的恢复,有了胃气,病人精神会明显好转,疾病恢复会更加快速,比单纯用西药效果好得多。”

在科室,他帮助了很多病人,中医的调理使他们在得到更好恢复的同时,也减少了住院次数。尽管当时只是一个带组的专家,但代平博士每天开出的中药方子竟有10多张,几乎每个病人在接受他的中药治疗后,都变成了长期跟随他的老病人。

就像胡大爷一样,很多病人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试”出效果来的。比如一个患了肺炎的老年病人,通过抽血化验确诊了肺炎,然后输液、服药,虽然炎症得到了控制,但依然反复咳嗽。这种咳,叫“感染后咳嗽”,西医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时候,代平的中医“站了出来”,通过中医调养,病人的咳嗽化解了,整个疾病的病程被缩短了。

在市六医院,代平所倡导的中西医结合,一度让1/3的呼吸科病人服用中药,而且收到很好的效果。他说:“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沉淀下如此多经验,这些经验是完全可以转化为帮助病人解决病痛的。”

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用曾经的辉煌 作为服务的动力

严格来说,市六医院中医科算是一个“小科”,该科有两名主任医师、两名副主任医师,外加一名主治医师。虽然科室小,但在老百姓当中名气可不小,甚至有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

之所以中医科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这与良好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有关。

该院中药房的中药技师雍永金年近六旬,他上世纪80年代就在这里上班,“是看过当年的大场面的人”。他说,在1984年之前,该院叫“成都工人医院”,在更名前和更名后,中医科在整个成都都是名号响亮的,不仅拥有一大批中医名家,而且光中医诊室就占了两层楼,“那个时候,病人通宵排队挂号,凌晨6点专家号就挂完了;病人早上看完病拿了方子,要下午才能抓到药,排队的人太多,药房抓药的人简直忙不过来。”

雍永金回忆,那时药房除了药师,还有专门在中药库房和药房间来回奔忙的工人,“他们用板车拉中药,一趟一趟跑,闲不下来,稍微一偷懒,药房就会着急:药又没有啦,快喊库房送货!”

虽然当年中医的火红场面已经不再,但沉淀多年的中医药文化却传承了下来。顺应时代发展,市六医院对中西医结合愈加重视,因为这种方式会帮助很多患者实现健康利益。

这种健康利益更多体现在慢性病患者身上,比如肿瘤。

代平博士讲了一个向姓大爷的故事。向大爷今年70多岁,2019年春节后,他发生了咯血,来到市六医院呼吸科就诊。检查发现,他的肺部有占位,包块好几个,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已经发生转移,因而向大爷从呼吸科转到了肿瘤科。

按照惯常流程,医生建议向大爷做穿刺活检,以便确定肿瘤类型,好做到精准化疗。但向大爷拒绝了这个建议,要求出院服用中药治疗。他找到了代平,开始服用中药。经过近3周的中药调理,向大爷不咯血了,之前明显的胸痛症状也大大缓解。他们看到了与肿瘤和平相处的希望,因而坚持服用中药。

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向大爷体重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精神状态也变好了,“从表面来看,好像正常一样。”但代平说,CT复查显示,向大爷肺部的包块稍有增大,“他很平静地接受这一事实,让他欣慰的是,通过中药调理,症状大大减轻,这是他最满意的地方。”

一个关于发展的故事

发挥中医特长 去帮助慢病、老年病和肿瘤病人

对于中医来说,传承和发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中医科,在这个全新的医疗时代,他们开启了另外一种模式持续地服务患者,继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这种模式,就是多科协作模式。

该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邓发斌说,中医科目前抓重点,先行发展中医内科、乳腺、肿瘤等,“我们鼓励各个临床科室与中医科密切配合诊治患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医科主任代平博士说,中医科的医生,目前除了坐诊接待患者,还将参与到慢性病、疑难病的会诊中,“西医和中医的方式是不同的,中医的介入将为病人康复提供一条路径。”

代平博士说,在医院的支持下,该院中医科将于明年恢复住院病房,“我们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重点帮助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及晚期肿瘤患者。”

在走访行将结束的时候,代平讲到一个案例:一个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化验手段都无法查出具体原因,既不是肿瘤,也非肺结核。在这种情况下,西医唯一采用的治疗手段就是抽掉胸腔内的积液,然而,抽了又涨、涨了又抽。这时候,他们开始中医介入,中医也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经过近两个月的温肺化饮治疗方式,胸腔积液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这种疑难病的中医治疗方式,让市六医院看到了中医发展前景:只要是有利于患者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我们市六医院将持续不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大家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新闻推荐

北汽北汽集团强大产品阵容 满足多样消费需求

每年初秋的成都国际车展,各大汽车品牌纷纷使出浑身力气,将自己全系车型带到这场汽车盛宴上与消费者见面。全国首发车型司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成都市六医院中医科 默默聚集了大批“粉丝” 中西医结合模式让众多慢性病、老年病和肿瘤患者获得健康利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