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百年光影 老成都如何看电影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9-09 02:32   https://www.yybnet.net/

1948年3月赵丹主演的《关不住的春光》在智育电影院上映

舒欣/文 成都市档案馆供图

一则广告拉开百年帷幕

闲暇时光看个电影,早已成为成都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就和吃火锅撸串串一样平常。据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在2018年度城市票房榜上,成都以18.65亿元排名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由此可见成都人对电影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

时光倒流到一百多年前,1895年12月25日,法国青年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正式放映影片,宣告了电影的诞生。第二年电影便来到中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8年后,深处内陆的成都也开始出现零星的电影放映活动。清光绪三十年农历十一月初三(1904年12月9日)出版的《成都日报》上曾刊登过一则广告:“美国活动电戏,本月初三日开演,售女客票,男客票。初四日愿观者来买票,每位五角(银元),仆童减半。住所在新街后巷子二十五号门道。华昌公司白”。这是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成都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也是最早在报纸上登载的电影广告。

从那时开始,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娱乐方式走进成都人的生活。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影片,多为短纪录片,那时还没有故事片,因此也并没有固定的、专业的演出场所,只是在一些茶园戏院里,与传统戏曲同台放映,作为杂耍用来招揽人气;慢慢地,电影逐渐成长,其独特魅力开始展现,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成都人民的心,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影成为一项独立的娱乐产业,在丰富成都市民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对成都的城市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家影院开张人满为患

1946年的一天,春熙路附近的城守街上早被挤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耳边还时不时传来人力车那叮叮当当的铃声,穿着时髦的青年们纷纷下车,跟随着人流来到城守街49号新明电影院的门口。影院门前用图钉钉着一张巨大的《出水芙蓉》24开电影海报,而大门外的4个黑板广告上,醒目地写着当天、下期及近期上映的影片,还有8个贴有影片剧照的木质吊牌。

观众已经多到无法正常售票,影院只有将铁门用锁链拴住,留出一道宽约三尺的缝隙,观众则通过这道缝隙拼命地往里挤,常常挤得面红耳赤、一身臭汗,挤不进去的甚至会不顾形象地搭人梯翻墙入场。电影开映后,工作人员还得从地上捡起人们被挤掉的鞋袜、提包等物,用箩筐装好放在出口等观众领走。而等到看完电影,人们还要在拥挤的人流中再挤上一次,从上一场观众散场到下一场开映,一般约需三个小时。那时影院已经无法固定每天的放映时间,只好等观众进场后即开映,最多每天可以放映四场。为了能够一睹这部由美国米高梅公司1944年出品的爱情喜剧故事片《出水芙蓉》,这样万人空巷的盛况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吸引更多观众,新明电影院完全是按上海当时非常出名的卡乐登电影院的造型进行修建。影院的过道和堂厢挂着一盏盏当时流行的球形吊灯,堂厢两侧的楠木门窗上镶嵌着斑斓的彩色玻璃,传统风格与西方元素融合在一起,与人们常去的戏院茶馆可不大一样。堂厢里是一排排整齐的楠木翻板座椅,楼上包厢则安置着更为舒适的木架藤编靠背,一共可坐一千余人。

其实,新明电影院最初并不在城守街。当初它由张镜清、廖立夫、彭世达等人发起,租用锦华馆内成都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室,将其改造为电影院,于民国13年(1924年)4月开业,成为成都第一家电影院。其堂厢可以容纳一百人左右,另外还有楼厢和狭窄的侧楼,堂厢为男观众席,两侧楼厢为女观众席,正面楼厢为包厢,可男女同座。当时的座位非常简单,侧楼的座位甚至是只有20厘米宽的条凳,每一条可以坐3人。由于放映电影需要一个黑暗的环境,影院便用红黑两色布料制成窗帘来遮蔽光线。虽然当时的影院设施非常简陋,可只要是上映新影片的日子,几乎都“人满为患”。

后来青年会变卦要求收回放映场地,双方进行诉讼长达数年,最后以青年会补偿新明电影院5000元银元了结此事。于是才在城守街(马王庙内光明电灯公司旧址)新建新明电影院,于1936年5月22日落成开业,主要放映美国米高梅公司摄制的影片,其次是福斯、派拉蒙等公司的影片,而国产片则很少放映。

之后的数十年间,陆续有智育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昌宜电影院、蓉光大戏院、蜀一大戏院等电影院在成都出现,其中有装修华丽、地处繁华中心、票价高昂的一轮、二轮影院,也有规模较小、票价低廉的三、四、五轮影院(注:当时成都的电影院根据放映电影的轮次和类别进行分类)。从达官贵人、知识分子、名门闺秀到普通市民、流氓娼妓,电影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这里光怪陆离,让人眼花缭乱,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未曾体验过的世界。而人们,尤其是这些身处动荡时局的普通市民,在这个亦真亦假的光影世界里或开拓视野,了解异域文化,或体味人生百态、世俗人情,慢慢将电影演化成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喝“杯杯茶”听“同声传译”

电影最初进入成都人的视野时,是被当作一种“稀奇”,很多人都好奇幕布上为何会出现晃动的人影,有些甚至跑到幕布前用手触摸,或者撩开幕布探个究竟。为了让成都人尽快习惯“电影”这个新鲜玩意儿,成都的电影院使出浑身解数,想出各种周到而独特的本地化服务。

成都人以前到戏院看戏,早就习惯一边看戏听曲,一边喝茶嗑瓜子,于是,电影院也延续并改良了一些茶馆戏院的服务,比如“杯杯茶”,每个座椅的背后都装有一个可以挂茶杯的铁扣,期间还有茶堂倌过来倒开水,散场时还茶杯退押金即可,保证观影时都可以喝上热气腾腾的清茶。而一部电影往往要放映接近两个小时,电影院为了方便大家,竟然自己做主将影片分成上下集,硬生生在中间留出一刻钟的时间供大家上厕所、抽烟、倒茶之类。

当时引进的外国影片还没有中文配音或者中文字幕,电影院就会在主银幕一侧的窄条屏上显示雇人翻译的字幕,有些是演员对白,有些是情节提示,为了照顾普通市民的文化水平,字幕中常常使用成都方言,比如“啥子”“咋个的么”“乖乖,我真爱你”之类的对话,常常让观众哄堂大笑;某部影片里,男主角邀请女主角约会,结果女主角失约了,字幕则在一旁显示:“她放黄了。”如果是文艺影片,还常常在重要情节的意译中融入浪漫的古典诗词,比如爱情故事片《红豆相思》就曾有极具诗意的字幕:“红豆生南国, 南国多佳丽,君怜薄命花,妾将痴情寄。”有些电影院还会直接安排“同声传译”。智育电影院的员工何云根毕业于清铁道学堂,英语功底扎实,中文文学基础好,翻译水平较高,他就曾经坐在楼厢口,手握话筒,大声为观众做影片的翻译和解说工作。这些极具本地特色的翻译,拉近了外国影片与成都市民的距离,让不懂英语的他们同样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同时,为了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当时的电影院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为此特设有广告部,其中主任1人,美工1至2人。电影院常常在各种报纸上刊登电影广告,报道与电影院开业或者引进新设备之类的各种新闻,比如当时的《新新新闻》《新民报》《国民公报》等,有些报纸还设有电影广告专栏。当然,和今天一样,四处散发的传单和张贴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大海报,也是当时重要的宣传品。

除此之外,电影院还精心准备了电影说明书,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正在放映的电影,它大多是32开的一页纸,正面印有电影海报,背面则是电影“本事说明书”(注:本事即故事),包括故事梗概和演员介绍、剧照等信息。早期的电影说明书比较简单,就是文字满篇的旧版式,后来逐渐加入了精心设计的字体、版画、照片等元素,使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很多观众一进电影院就会四处张望找寻这张小小的纸片。不过电影说明书并不是免费发放的,而是有偿销售,早期只需要两分钱就可以买到一份。

新闻推荐

云端之上即为飞行 遇见林肯飞行家,打开一段优雅人生

成都车展上,林肯飞行家公布了三款车型的全球预售价。其中,3.0TV6全驱尊享版预售价62.89万元;尊雅版预售价69.08万元;高性能插...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蜀道之难大改观2019-09-09 00:37
猜你喜欢:
评论:(百年光影 老成都如何看电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