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四海汇聚,蜀中诗香满城。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昨日,“2019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一带一路’丝路之歌杜甫草堂诗歌朗诵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杜甫像前举办,全球各地的诗人们不远万里而来,共赴这场诗歌之约,向诗圣杜甫致敬。
一曲舞蹈《春夜喜雨》拉开序幕。诗歌评论家、《诗刊》副主编王冰表示,诗歌无国界,连接不同国家的文化,诗歌是桥梁,架起全球人民的友谊。在朗诵环节,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朗诵了《汉字》、当代诗人潘洗尘朗诵《深情可以续命》、克罗地亚诗人马尔科·波加查尔朗诵《句法》,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对文字的感悟,对世界的大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这些诗歌作品,有着细腻的描绘,深沉的情感,广袤的思想,无边的空间,用意象启发读者,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热情、感动、希望、思考,并放飞他们的想象,得到更为深广的美学享受。
昨天,在杜甫草堂还举办了一场以“杜甫写作背景下的现实主义”为主题的诗歌论坛,诗人、翻译家树才,鲁奖诗人、博物旅行家李元胜,印度籍诗人、汉学家墨普德,美国籍诗人、翻译家徐贞敏上台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讨论。
汉学家墨普德表示,杜甫始终关心人民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又一大特色。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上的伟大贡献,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杜甫的家国情怀让诗人们深深感动,杜甫引起历代人们对诗歌的酷爱,不仅是由于艺术,更是源于思想。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全省社区教育直播课堂将落户成都富力广场日前,以提供文化、教育、旅游、科技等服务及产品的线下体验、线上传播及融合互动...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