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交流切磋、展示技艺的平台
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帮助职工群众学技能、提能力
旗帜鲜明地表彰“成都工匠”,激发起全社会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动力和激情
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一座承载梦想的未来之城将在龙泉山东侧孕育兴起,成为成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雄心的重要载体。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东部新城,推动东部新城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努力建设以高质量为标尺的未来之城,产业支撑尤为关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工匠人才作为产业技术工人“皇冠顶尖的明珠”,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引领性力量。
当前,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正处于关键时期,各项战略谋划重点项目渐次启动,工会工作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在新理念带来的新气象下,市总工会努力构建以职工技能培训为“基础”,职工技能竞赛为“登高”,工匠培育评选为“拔尖”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加快打造工匠人才高地,让越来越多的“匠领”带动更多高技能人才攀越技能“制高点”,成为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支撑力量。
全民技能培训打牢“基础”
5年培养5万名产业技能人才
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中,职工技能培训是“基础”。
最近一个月来,成都建工集团的宋洋每周三晚上都会准时前往项目工地的职工夜校参加建筑类职工技能免费提升培训。他和工友们都认为,这种结合各自行业实际,因地制宜的培训学习方式新颖,收获不小。
这样的学习培训机会,源于市总工会牵头组织开展的“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和宋洋一样,能够享受到像这样的免费技能培训的职工群众今年将超过1万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市总工会率先落实“成都市全民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了“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5万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产业技能人才。“大力实施全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旨在帮助每一个有就业创业愿望的职工群众学技能、提能力,让他们在高质量发展中圆梦出彩、体现价值。”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从业人员的特点和实际工作应用,以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出发点,用“轻理论、重实操”的思路安排培训课程,保证每个参训学员都能学得会、用得好,并且能够在之后的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为解决在职职工工学矛盾,因地制宜在产业园区、企业和社区设立培训点,把学校搬到职工身边,利用工会系统劳模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实操培训;在对各产业工会所属典型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充分调研基础上,扩大培训证书范围,除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外,增加了特种行业类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类证书培训,涵盖车工、钳工、焊工、电工、汽车维修工等先进制造业急需工种和手工木工、中西式烹调、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健康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培训、助推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自“成都市全民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下发以来,已组织87个培训班,6022名在职职工技能得以提升。
这样的免费技能提升培训让职工群众受益匪浅,在让70%参培职工达到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条件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学习技能和钻研技能的动力与热情,把“工匠精神”的种子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
技能大赛助职工“登高”
形成比学赶超、实干争先的生动局面
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中,职工技能竞赛是“登高”。
半个月前,从“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中走出来的宋良平踏上了2019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的赛场。和他一样,学得一技之长的广大技能人才和职工群众也希望到更高的领域上检验自己,而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就为他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的平台。
围绕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技能竞赛、围绕国际标准深化大赛体制机制改革、围绕技能提升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目前,“建功新时代·追梦新天府”2019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正在火热开展中。“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为成都构建‘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开展大赛,更好地为成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是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走过的第16个年头。笔者了解到,今年,大赛对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将大赛项目从过去偏重传统制造业调整到注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尤其突出新经济内容,市级一类大赛项目拓展到33个,主要有软件设计、网络安全、大数据、数控机床装调、工业机器人等急需和新兴项目。同时,聚焦重大项目,与多家大型央企、省企共同开展在蓉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劳动和技能竞赛,奋战在天府国际机场及机场高速、成都地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场馆等500余个重大项目上的100多家企业、超过30余万名职工参与竞赛活动,形成了各条战线劳动者比学赶超、实干争先的生动局面。
工匠培育评选为高技能人才“拔尖”
引领带动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中,工匠培育评选是“拔尖”。
这几天,“成都工匠”唐成凤正忙着为她所带的生产骨干班组里的新人指导技术。能够获评“成都工匠”,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她曾在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上获得焊工大赛一等奖。
三个多月前,一场“2019年‘成都工匠’命名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金牛宾馆礼堂内举行。大会对成都重点发展的五大先进制造业、五大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一线涌现出的能工巧匠进行命名表扬,唐成凤成为了首批502名“成都工匠”之一。和唐成凤一样,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首金”的玉海龙,IPC手工焊接世界冠军张易等,也都是从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走出来的“成都工匠”。
围绕成都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市总工会提请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的意见》,擘画出新时代成都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美好蓝图。“成都工匠”培育计划从工匠培育顶层设计入手,作出了工匠人才培养、引进、竞赛、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体现出站位高、导向强、机制活的特点。
在制度设计上,将“成都工匠”纳入成都市人才体系总盘子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形成了关于工匠人才培育、评价、使用、激励、引进和保障的一整套政策体系;
在培育导向上,打破年龄、学历、身份等限制,聚焦重点发展的产业一线,不拘一格培育评选工匠人才;
在正向激励上,健全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激励机制,不仅为工匠人才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奖励,更提供了相应政治待遇和丰富的社会礼遇服务;
在发展路径上,着力构建工匠人才递进梯次培育评选体系,打通“成都工匠”向上成长为“四川工匠”“大国工匠”的通道。
以榜样为引领
形成全社会学习先进、争当高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
让“成都工匠”成为“网红”。
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中,不仅要练“匠技”、树“匠领”,更要铸“匠心”。前不久,市总工会在成都优势支柱产业中,精心选拔了大国工匠、“军工绣娘”潘玉华,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时勇,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波等8名工匠,拍摄《了不起的成都工匠》系列微视频,全网络平台同步推送,让工匠成为“网红”,扩大了“成都工匠”的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还将在成都地铁开通“成都工匠”宣传专列。按照市级20场、各产业100场、企业1000场的目标,分层级开展 “成都工匠”进企业、进学校、进园区宣讲活动,让工匠精神来到职工身边。
与此同时,获评“成都工匠”,不仅有“面子”,还有许多“里子”。
“成都工匠”陈建(化名)是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在听说劳模、工匠等可以享受“成都职工APP”上的大病助医服务通道后,抱着试一试态度提交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就诊申请。没想到,当天他就收到了电话回访,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根据需求,立即为他安排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一级专家门诊。
据了解,“成都工匠”除享受市委、市政府关于技能人才的有关优惠政策外,全市工会组织还会带来包括一次性奖励2万元现金、大病医疗专家服务、机场高铁便捷通道、境外技能提升交流、国情研修考察、工匠健康定制保险、省内外疗养休养、节日走访慰问等“八重”礼遇。“我们还联合四川省试管婴儿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锦欣生殖集团、成都西囡妇科医院,免费为‘成都工匠’提供助孕服务,为有生育困难的工匠家庭去除后顾之忧。在职业培训上,今年下半年,我们计划选送18名‘成都工匠’前往德国开展技能交流培训。”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榜样是最好的引领。旗帜鲜明地表彰表扬各类高技能人才并给予充分的礼遇,是对高技能人才荣誉感、获得感、价值感的极大满足,也形成了强烈的、持续的、可传播的社会获得感,激发着大家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动力和激情,必将为新时代大城崛起汇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动力。
新闻推荐
8月17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田径项目体校甲组女子3000米障碍决赛中,成都市体育运动学校选手唐庭婉以10...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