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日,16个万亿级GDP城市陆续发布经济半年报。其中,成都以8.2%的增速登顶。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这样的增速得来不易,想要保持增速更是不易。但,这同样是“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今起本报将推出“8.2%增速看发展——成都经济年中六问”系列报道,从工业、外贸、消费、金融等不同角度解析今年“上半场”成都经济8.2%增速背后的支撑,深入探寻“下半场”的活力、动力与潜力。今日首篇关注工业经济。
船到中流浪更急。当前成都工业面临的发展态势亦是如此。规上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9个月维持在8%以上。应该说,在今年尤为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取得这个成绩相当不容易——高于6.0%的全国平均增速,在公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15个万亿级GDP城市中位列第二。
从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的走势来看,今年一季度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是8.3%,高于全国、全省,开局增速即高于年度预期目标,这是5年来首次。随后的三个月里,成都市工业顶住压力,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最终实现8.5%的增速。面对下行压力,成都市工业何以实现稳中有进?巩固好势头,成都市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发展“成”色十足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05.57亿元,同比增长8.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9%。当然,再好的土壤都需要汗水的浇灌,有质量的稳增长也不会自我实现。尤其是面对当前的工业下行压力,要让可期目标变为现实,成都市拿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增长举措。顺应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成都正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氢能是清洁、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可实现电、气、热等不同能源形式的相互转化,在交通运输、工业用能、建筑热电联供等领域可发挥积极作用。成都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积淀较为深厚,目前已聚集氢能产业链企业及院所50余户,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检测,燃料电池及整车(机)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
将这些优势资源更好转化为氢能源产业优势,是成都市聚焦高端绿色智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的重要举措之一。7月31日,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成都全市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建设全国知名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积极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成都工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求进求变的一个切面。去年,成都印发了《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提出将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即“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今年以来,成都陆续出台了促进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健康、绿色食品和新型材料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特色产业运行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增长8.9%。此外,成都市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21.0%、37.5%。
主动拥抱新动能
特色优势产业跑出加速度
成都市工业企业积极主动拥抱新动能,“高”“新”产业产品在“领衔”“扩容”。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具备沃尔沃、捷豹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生产工艺、技术和流程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构建加工,如同人类手臂般灵活的机械臂,根据需求换装了不同的部件,在并不大的空间里来回穿梭,完全看不到传统生产车间里员工繁忙劳作的景象。这是近日记者在四川福臻公司汽车智能系统研发生产项目的生产现场看到的景象。
据了解,四川福臻公司汽车智能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于今年2月签约落户成都。该项目一期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项目二期计划于2020年启动,主要引进机器人焊钳、机器人焊枪企业和机器人本体企业及机器人研究院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过50亿元。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智能制造脚步,更新设备扩大生产……今年以来,成都市不少工业企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主动拥抱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成都市30户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6.3%。新兴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分别增长2.4倍、1.0倍、52.1%。一家家企业的“升级曲”,汇聚成了成都市工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主旋律”。
特色优势产业跑出加速度,投资数据清晰印证。1—6月全市457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490.3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4.48%。其中,融捷新能源电池总装、天马高端轴承智能制造基地等82个项目开工建设,华鼎国联四川动力电池材料、一汽大众EBO新车型和新速腾MQB平台改造项目等69个项目竣工投产。
此外,全市355个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五大重点产业项目,1—6月完成投资321.33亿元,占重大项目投资的80%,完成全年计划的43.25%。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37.67亿元、73.57亿元、51.71亿元、39.96亿元、18.42亿元。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紧扣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工业经济工作,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台账,开展“全覆盖”走访服务,落实每月协调、调度、督查制度,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政策持续发力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激发新活力
企业是发展主体,企业信心比黄金更珍贵,而营商环境是企业家信心的基础。成都市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深化增值税改革减免税费40.6亿元,惠及51.9万户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16.4亿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才更有底气和动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继续以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为导向,务实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发展服务环境优化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不断推进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减下的钱,对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实惠。“传统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努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季红说,今年国家出台了增值税率下调、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社保费率下调等一系列减税降费的利好政策。经过初步测算,新希望集团预计全年有望减少税费支出3亿元至4亿元。“减税降费,减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增加的将会是活力。企业节约的税费将用于投入研发和市场拓展。”
成都市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经营、建设和运营成本所做的努力还体现在用电用气的接入。“电力是任何企业正常运转和扩张的必需品,研究数据表明,较高的电力成本往往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世界银行在《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对“获得电力”指标作出这样的描述。今年以来,为降低要素使用成本,成都市电力接入办理环节已缩减为两项,用水、用气接入报装时限分别压减48%、42%;工业用电量增长10.7%。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狠抓协调服务,保障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稳定增长。稳定龙头企业生产,研究制定激励措施;支持一批竣工投产项目充分释放产能,支持新投产达产项目满产多产;抢抓新经济、新业态制高点,力争5G、氢能、人工智能等产业率先实现规模应用。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在冲刺“全年红”的进程中,期待成都工业经济亮出主力军的新作为。
本报记者 程怡欣
新闻推荐
对话成都肖家河街道社区戒毒心理医生李咏梅: 接触毒品的人生活中没有目标感
驻点心理专家李咏梅。新京报记者李玉坤摄成都肖家河街道位于成都高新区,目前有社区戒毒人员27人,社区康复人员27人。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