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纵观一生,从上小学到进养老院,友情都在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好处。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内心看重的事情和责任重担转变,导致对待友谊的态度也发生变化。
在成年早期,友谊在帮助你认清你是谁、接下来会做什么方面,具有充沛而深刻的重要性。然而,当成年早期结束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办法将时间分配给那些曾经帮助你做过决定的人了。尤其成家立业之后,你对自己的时间会有更多需求,其中许多的需求都会比友情更紧迫。毕竟,推辞与朋友的叙旧,会比缺席天伦之乐或是重要的商务出差容易得多。
每个人要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所以,到了中年,发现朋友变少是很常见的现象。老朋友因为距离太远、地位悬殊等,渐渐没了共同语言、失去联系;而新朋友大多因为工作关系结识,没有学生时代的单纯,让人难以完全信任。
但是,心理学家泰瑞·阿博特也提醒,好朋友难寻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我们对友谊的要求太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态应该更加豁达,不要将“朋友”的标准限制得过高。一方面,中年人可以利用相对宽裕的时间联络一些老朋友、老同学等;另一方面,用接纳的心态面对他人,彼此多些信任,无论客户、邻居等,只要真心相对,都能成为互相扶持的好朋友。(宗合)
对友谊的渴望像熔岩 而清醒的生活是海水
一个朋友曾经说我:“感觉你总在渴望着一段非常热烈投入的感情,但又不是对爱情。”我承认他说到了我的软肋上,或是曾经的弱点上。
我暗藏的热烈心情,是对友情的,并且特指女性之间的闺蜜之情。
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但我从中学开始,自懂得了男生女生之间的那种情愫后,就清楚地知道,在我心中,向往一种女生之间的牢固友爱,远远胜过对异性朦胧好感的追求。然而事与愿违。我身边虽然一直都有要好的闺蜜,却从未达到过自己理想中那种热烈又黏腻的高度。渐渐地,终于也学会了放低自己对友情的过高期待,放松那种较真的控制欲,一切随缘。
我有一个4人小圈子,另外三个女友都是工作中的同行,大家说话投机,合作愉快,渐渐走得比较近。从至少5年前开始,我们就在说4人一起出国旅游的事。我对这场出行一直非常期待,心想那一路得多好玩啊,各种八卦吐槽嘻嘻哈哈,还能加深友谊。
可是第一次大家认真商议了半天,最后就有俩人表示自己那段时间没空,我当时气到无语,失望至极。
第二次是去年,大家连续看了几天机票,纷纷表示时机成熟,只待一起下单,可我的鼠标都移到“订票”上了,又有一个人说,“不忙,等我回家弄,公司电脑慢。”反正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了一声。
果然,最后还是黄了,因为具体出发和回程时间无法统一。自那之后,我心平气和,不再抱有太多期待。
第三次就是在上周,因为4人中的一个工作变动,大家聚餐送别,她再次说起:“这回一定要抓紧时间一起出去了,不然之后这一两年我可能都会很忙,难得请假。”她们越说越来劲儿,席间就恨不得开始办签证。
吃完回去我就把护照号发给了负责订票的朋友,然后静静等待。到了晚上,其中一人在群里高呼:“完了,刚发现我护照马上到期了!”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自己竟悄悄松了口气。
缘分不到,确实没法强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但那天晚上我还是失眠了一阵子,因为不禁回想起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跟最要好的室友因为即将分别而相对流泪,彻夜长谈;因为一点点误会而互相留下手写长信,痛诉心声……真是恍若隔世啊。
我对友谊的渴望曾经像熔岩般燃烧奔涌,而清醒的生活则像浩瀚的海水,冷却我,也接纳我,让我的迷茫凝固,变成坚固的火山岩。(Vivian)
年纪大了,没办法一直再去配合别人的心情
这是我生命中第二个不再联络的好友。
上一次是初中同学,我们在高中成为好友。高中女生的友情是一种简单、激烈的情绪,简单到一起上厕所就是挚交,激烈到像琼瑶片里面的男女主角一样,这辈子就是你、只有你、不能没有你。
但一切都在上了大学后悄悄变化。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只以高考为目标,生活和想法都很简单。只有在真的脱离了熟悉的环境,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后,才会发觉彼此间的不同。曾经你欣赏的有个性的女生,渐渐成为了你不喜欢的、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开始争吵,言辞激烈,反反复复,直到分崩离析。
那次之后,身心俱疲的我开始明白,友情也有合不合适一说,不是你们在学校里坐在前后桌,就能成为一生的朋友。
这一次,平静很多。我们只是再也没有联系过,只是偶尔从朋友圈知道她的生活有什么新动态。还是很微妙的,两个做了快10年朋友的人,在饭店吃着吃着饭,因为小事而开始打闹,突然两个人都觉得有点真的生气,气氛变得尴尬,直到一个人起身离开,从此江湖茫茫。但我也不确定在多年之后,我们是否真的会相忘。
一开始,我其实有点看不惯她,才会主动跟她说话,结果很快成了小伙伴。我们会在周末相约,找好吃的餐厅尝鲜。从对美食的共同喜爱开始,逐渐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也开始彼此了解,也陪伴彼此走过一些艰难的、不知前方在哪里的时刻。
我很欣赏她目标明确的样子,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情路不顺的时候,她就散发出很多难以解释的负能量。她说我总是能准确地说出她表达不清楚的情绪和想法,我却一直觉得这可能是我们关系的症结所在——我对她并没有同样的感觉,所以我的事情并不想向她倾诉,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单方输出的关系。她其实也有感觉,会似乎不经意地提起我没有经常约她,对我提起其他朋友也有点不满。
当一个人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而她只是你最好的朋友之一……在一拍两散之后,我没有主动去找她,她也没有主动来找我,没有激烈地争吵,没有眼泪,可能因为成年人做一切事情都很平静。我有想过日后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主动求和而后悔,但是如今平静的心情说明我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年纪大了,可能就觉得自己没有办法一直再去配合别人的心情。再说,就算挽回,大家也无法再回到当初毫无嫌隙的时光。自然的吸引,舒服的相处,适当的距离,可能这样才能让成年人的关系长久吧,无论友情还是爱情。(瓦尔特)
恰恰是不愿随缘的人,
才值得珍惜一下吧?
上个月,胖子和石头在发小群里当众绝交。两个挨边40岁的男人,在午夜以500字一回合的长句进行情感大战。起因大概是这段时间谁膨胀了说话不客气了;半年前一场满月酒,谁没有喝咯;前几年谁借了谁钱,传出去的话不好听……细细梳理了半小时恩怨,两人退群,长句戛然而止。第二天早上醒来或装作才醒来的朋友们,欷歔了两句,便太阳照常升起,毕竟孩子还有补习班要陪、甲方还有需求要改。
差不多时间,陈二娃跟老幺,这对从小县城一起踢球学画长大的朋友,因为一门可大可小的生意闹翻。一场大酒之后,某人在路边不置一词又哭又吐,仿佛倒完了整个青春期的苦水。三五天后,两人继续出双入对宛若双生,仿佛那夜的愤懑委屈从来不曾存在。
陈女士最近不在闺蜜圈讲话了,常常发一些莫名其妙的朋友圈感言。其余人背地里开了一个小群,猜测是不是因为最近几场聚会没有等陈女士出差归来,或是陈女士邀约逛街无人响应?不消十几分钟,老闺蜜们似乎忘了这回事,愉快地讨论起电视剧里新出现的撩人小生。
少年时的我们不止一次想象过,和那些年亲密的伙伴一生一世一起走。没有什么可以把我们分开。一个女朋友几乎要宣誓,要跟我一起考成都的大学,买同一个小区的房子,30岁没嫁人就一直和我过日子。我也亲眼看着几个十三四岁男孩,一人在手指上划一刀,挤出还不够体检的血液和着可乐歃血为盟……几十年后,社会教会了我们做人,也教会我们把玻璃心拿玻璃盒子装好。
如果有软件可以统计中年人们的高频词,“随缘”“无所谓”“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大概都能进前十。说起来不好意思,我的朋友圈里,至少有几十个这样的同类项伙伴。自以为“通透”,“看山又是山”的中年人们,其实和很多年前的少年少女一样,没什么长进。只不过心结从一个女孩、一场考试、一场比赛、一次按捺不住的雀跃,变成了友谊之外的身份匹配、心理角力、一群人彼此之间的被区别、被比较、被掂量。
这不是随缘,是更精明的算计。更需要这段友谊的人去搭台阶,心理更强势的人坐享其成,两个都不舍得再下情感本钱的人就此别过。换个角度,恰恰是这样的不成熟,才是值得珍惜一下的人吧?毕竟,他们还舍得放下佛系和通透,拿起不合时宜的“武器”,再演一回少年人。(大毛)
友情不能用力过猛
中年人之交,淡如枸杞水
说实话,“闺蜜”在我人生中只是一个词汇,我和我的女性朋友间的感情,可以用“淡薄”形容,淡薄到跟在老家的发小也不过是一年两三次的微信聊天而已,无欲无求。
还记得十多年前刚刚参加工作,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新人,我还是十分渴望拥有一段真挚的友情来兜住当时的迷茫的。在公司里,我与一位同是应届生的姑娘成了好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呢?中午吃饭手拉手,白天上班互帮互助,每周末还要约着一起去吃遍各大餐厅。如果赶上哪几天她跟我说话少跟其他女同事说话多,我还要吃上一阵子醋,想着怎么才能用小心思让她“重回我怀抱”。
真的是在苦心经营这段友情。
多年后,我突然一步踏空跌进人生低谷——被男朋友劈腿,整日以泪洗面痛苦不堪。是朋友每天陪着我,开导、规劝,帮我一起骂渣男。但是时间久了后,我仍不见起色,这也着实让人郁闷,于是朋友留下一句“不争气”后,开始和冥顽不灵的我保持距离。
等我终于爬出低谷,重新整理心情时,才开始审视这段友情。自己心里也明白,这怪不得别人,毕竟没人能做到感同身受,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治愈感情伤痛,也许她可以,但是我不行。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对友情的态度开始转淡,交朋友只看第一面或者第一句话,和则交,不和,则点头之交。
说来也奇怪,自从放弃苦心经营友情之后,能交到的朋友少了,也不需要假笑社交了,反而友谊的含金量更高了,也更舒适自在。以前患得患失,还会猜测“为啥她不回我消息了?我哪里做错了?”,现在完全变成了“回不回,看缘分,不强求”。
或许身边人也大都步入中年,早就看透了友情这件事不能用力过猛。到了这个岁数,友情就像保温杯里泡的枸杞水,无糖无味,轻松自然。(嘿丘)
@触碰心灵:“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周国平”
@AAxioo:很久之前看到一段话:“成年人之间的友谊应该是:彼此不渗透、不求证、不表衷心,以专业收获尊重,以人格取得信任。伟大的友谊不是事无巨细地参与对方的生活,而是在惺惺相惜中保持和而不同。”
@吴吐兔爱做饭:为什么小时候交的朋友,不管她多毒舌或者其实两个人性格多不合适,却能相互包容;而成年人的友谊,往往一句话不对付就能凉呢?为什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被揣测出很多个意思?为什么好心总被扭曲?也许是因为谁也不相信对方会赤裸地面对自己,防护墙越来越厚。
新闻推荐
7月25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拍摄的大熊猫新华社成都7月25日电在位于四川卧龙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神...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