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北京拟立法来明确个人分类责任,成都和广州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国家确定的先行先试重点城市纷纷展开探索。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但如何才能确保“一分到底”?
这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看似围着垃圾转,实质是居民思想认同、形成自觉的过程。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显示,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最为认可,但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最大。可见民众认知是有的,缺乏的是激发每个人行动的力量。
上海的做法告诉我们,做好垃圾分类,既需要必要的推行措施,同时还需要结合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垃圾生成特点,制定科学、专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上海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特点,采用了“一区一策”的推广方式,在确保垃圾分类落实到位的同时,尽可能地保障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加之从街道到社区,各级管理者扑下身子、走家串户、主动答疑解惑,提供服务和帮助。多方促动之下,获得市民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
这还需要政府为垃圾分类设置好一条完善的垃圾处理路线图。
如果居民在花费了精力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后发现,垃圾的处理最终还是进入了“粗糙处理模式”,那么这不仅会打击大众的积极性,还会大大降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此前很多地方推行垃圾分类或无疾而终或流于形式,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打通垃圾分类的后续环节。因此,建立一个常态化的运作机制,做好垃圾分类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之间的衔接工作就很有必要。
做好垃圾分类,还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产业支撑。
比如,各个监管环节是否到位?社会力量能否顺畅参与?垃圾处理产业及关联产业是否能有良好成长?解决上述问题,既需要政府把监管措施完善落实,也需要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如今,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加速推进,干湿分离垃圾桶卖断货、网络预约上门收废品走红、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集中开建……“新时尚”带来的产业“新蓝海”悄然而至,由此催生的新产品、新职业和新投资也在出现。多方力量促动下,垃圾处理行业有望迎来新格局。
可以看到,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质量,也在促动提升城市管理,培育着新的产业。但要实现垃圾“一分到底”,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多代人的努力,需要理念、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无论怎样改变,一切都是为了人们更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记者孙少龙熊丰)中央政法委负责人19日在成都举行的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上表示,要从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入手...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