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葵创作的太古里主题绘画(一稿)
魏葵向记者讲述创作初衷和心得
魏葵创作的太古里主题绘画(二稿)
本报曾连续报道了“绘画新天府”绿道主题创作项目——“新天府盛景图”主题美术创作活动的消息。“新天府盛景图”主题美术创作活动围绕时代景观、历史名胜、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4个题材方向进行创作,汇聚了32位名家联合创作近百米长卷,30幅主题绘画、两篇主题书法,用散点式的艺术审美思维,全景式地展现新时代成都城市美学风貌。昨日记者获悉,作为成都时尚地标,由成都艺术家魏葵创作的太古里的主题绘画已经完成。记者专程走进魏葵工作室,为读者们展现成都画家眼中的成都新景观。
谈画作
展现时空之间对接的碰撞
坐在记者面前的魏葵戴着金边眼镜,淡蓝色T恤配深蓝色衬衫,随性而儒雅。“从7岁到27岁,我在大慈寺隔壁住了20年。我生活和学习的圈子都是在大慈寺、太古里附近。我不是为了这次命题作文才开始画太古里的。我画下的是我的记忆、我的情绪。”他一边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新作,一边摆起了老成都的龙门阵。
魏葵告诉记者,真实的情感转换成为笔墨后,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这个系列,他是在画一种情感。“过去的酸甜苦辣,离合悲欢,都已飞逝。现在画的是一种提纯了的情感记忆。就像大冬天泡到木桶中洗澡一样,那种感受无法用言语来表述。我是用这样的体验去画自己的回忆,真实不虚。”他直言,“这个系列也许会成为我艺术的标签。我之所以画大慈寺、太古里的过往与当下,是因为绘画可以记载情绪并使之成为历史的印迹。”
缓缓拉开长卷,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时尚与传统交相辉映的画面。“这个字库塔是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地方。这里是春熙路的口子,我还在人群中画上了我女儿和我自己……”魏葵饶有兴致地为记者讲述着画面中的细节。在这幅作品中,魏葵将大慈寺、太古里、春熙路等标志性建筑用一种蒙太奇的手法汇聚在了一个画面内。有意思的是,在众多建筑中,还有一处很抽象朦胧的街景,原来这是魏葵想象的从IFS下玻璃保护的唐代遗址内,透过玻璃从内往外望时看到的景象,他说:这是历史望向今天的一眼。独具匠心,让人击节叫好。作品吸引人的除了画家了得的笔墨功夫,更有画面中营造出的淡淡乡愁。他说,他希望50年以后的观众看到这幅作品,就像我们今天看老照片一样,有一种时空之间对接的碰撞。
谈自己
生活和创作都离不开成都
魏葵是艺术的多面手,能画工笔人物,又画写意人物,花鸟山水都有涉猎。在设计包装领域,他同样如鱼得水,在设计圈曾留下“以设计力量推动本土餐饮业发展”的口碑。成都的多个知名餐饮品牌从早期的菜根香各店、成都印象的宽座、经典小院,再到天香仁和在成都及国内的各大门店设计皆出自他手。
魏葵告诉记者,12岁时,他就开始在吴一峰、岑学恭等艺术名家的绘画班里学绘画。17岁拜著名画家沈道鸿为师,正式踏上自己的艺术之路。凭着深厚的绘画基础,魏葵一边自学设计,一边为不同的公司策划、包装。在30余年中,他跨界行走在文化艺术的多个领域里。如今,深耕中国画的魏葵更是创作出《甲申三百年祭》《川军之血战山河》《缅甸集市的阳光》《沙漠新娘》《八千里路云和月》等著名的大型群像作品。他以自己对青少年时期的居住地大慈寺片区的记忆创作的水墨系列作品《大慈寺冬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魏葵感慨地说,他的艺术创作是由成都的文化生态浸润,成都人的文化性格支配。他的生活和创作都离不开成都。
本报记者 王嘉 文/图
新闻推荐
洛带古镇着力提升景区的业态和夜间吸引力本报讯(记者白洋)“夜晚的洛带留不住游客,将会成为过去式。”记者在昨日举行的洛带...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