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翟永明描摹逝去的时代 远水亦有痕 毕竟流行去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6-30 03:07   https://www.yybnet.net/

翟永明

翟永明摄影作品。

张小娴。

“远水无痕,远人无目。远去之岁月,当时不静好,思之成碎片。”每一个人的生活史里,都映射一个时代。诗人、作家回顾过往,更是散发出特别的魅力。2016年,诗人翟永明在《收获》杂志开设专栏“远水无痕”,写了不少关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青春记忆,包括读书、看电影、中学记忆、同伴友谊等。这些专栏文章也成为2019年三联出版的翟永明新书《毕竟流行去》的主要内容。从这部散文集中,我们看到少年时代的翟永明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以及她在特别年代,寻找诗意、成就自我的心路历程。

翟永明,1955年生于成都,在这个城市长大、读书、交友,下乡劳动。后考上大学,毕业、工作、辞职、开酒吧,而贯穿其中的则一直是:写诗。回望过去,有很多带有时代特征的记忆细节。她痴迷看小人书,就像是看电影,她完全沉浸进去,把自己所有的钱也好、时间也好、精力也好全都投入进去。那时她住的那条街有两三个小人书的店铺,可以租书,也可以就在那里看,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待在那个地方。

人生第一次

剪“小男式”发型

少年时代,资源极度匮乏,“一旦找到一本书,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不断咀嚼体会。上世纪80年代起,很多出版社重新出版世界名著,大家都要排长队才能买到。”翟永明从姐姐那里听来了《基督山恩仇记》,这个像评书一样要讲很久的故事后,就去讲给院里别的小朋友。她故意分很多次讲,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帮她一起洗被单,“他们一边洗,一边听我讲这个长篇故事”。

在《毕竟流行去》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初中时的翟永明,母亲给她洗头发,洗脸盆小,她的头发多,母亲一边洗一边不耐烦地反复念叨:“不动脑子,光长头发”。翟永明说:脸埋在水中,看不见母亲,但脑补着她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恨不得一剪子剪了自己的头发。终于有一天,翟永明痛下决心,将齐肩中发一 刀剪去,留成了短发。

电影《小街》红透大江南北。片中张渝女扮男装的“小男式”发型吸引了翟永明,她决定孤注一掷,换一个惊世骇俗的发型,来挑战一下周边的现实。说干就干的翟永明,去了理发店,理发店师傅没看过《小街》,一听她要剪个男孩的发型,剪子差点掉到地上,连说不会。翟永明说服了他半天,他才犹豫不决地在她的指挥下,双剪齐下,剪草似地剪掉她的一头青丝。后来,男同学女同学围着她,好一通调侃,其中还有男同学调侃她:“男厕所欢迎你”。多年后,翟永明写道,“我是一个喜欢变化的人,生活、写作、打扮、爱好都不拘束缚。”留着“小男式”,把衬衣掖进裙子里外扎,后来成为诗人的翟永明,少年时代都显得与众不同。

第一部武侠片

看《云海玉弓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山下乡回到城市的翟永明,考入成都一所工科大学就读。她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反而特别喜欢文学电影艺术。在学校的研究室,同学们用一个八寸的小电视——那会儿叫监视器——拿来放电影。通过这个监视器,翟永明看到了第一部武侠片《云海玉弓缘》。“所有人都激动得疯掉了,都围到那个特别小的八寸的监视器前面。”除了翟永明自己,她全家也都爱看电影,看了电影后大家经常在家里讨论,哪部电影是谁演的,导演是谁。妈妈就说全家都是“电影学院观众系”毕业的。大学毕业的她被分配到了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穿着红色羽绒服,挎着军用书包,骑着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去单位报到,此时的翟永明明白:那里等待她的,是另一番人生。

翟永明平时并不记日记,写往事,主要是凭借记忆。或许有某些细节不准确的可能,但能写下的,都是经过漫长岁月也没有遗忘的事情。“不管任何年代,人都在一天天过日子,我想记下日常状态来呈现当时的面貌”,翟永明说。毕竟,在匮乏的年代,也有过遮挡不住的流行,暗潮涌动的成长追索。

对话翟永明

跨界摄影师与时空的“弥合”

走向世界,生活,内心,有所见有所感,然后找到自己的艺术表达媒介、方式,给他人分享,带来启发和营养,应该就是像翟永明这样的艺术家所做的事情。她首先找到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这让她成为一个诗人、作家。以诗人、作家之心行走世界,与他人来往之际,她发现,时间之流中存在着一些特别的瞬间,除了可以用诗句回味,还可以用相机将之捕捉。于是,她又开始认真摄影,成了一个跨界摄影师。

用摄影表现长卷

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在专业相机和智能手机都较为普遍的今天,摄影几乎已成为一代人的媒介。但真正称得上艺术的摄影,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当女诗人翟永明拿起相机,她会拍些什么?她是怎么拍的?我们看到翟永明将镜头对准身边的朋友,捕捉他们最本真的瞬间;看到她在俄罗斯、法国、墨西哥等全世界各地寻访作家故居,目睹伟大灵魂的居所,会忍不住用“自拍”完成一场与所爱作家的时空“弥合”,纪念难忘的那一刻。她挪用了弗里达的色彩、弗里达最著名的眉毛,弗里达的墨西哥民族服装,将之“移植”到由朋友临时充当的模特身上,在自家阳台上,以及一座废弃的庭院中,用拍照的形式,向她最喜欢的女艺术家致敬。

2018年11月,在艺术展览“韩东毛焰”上,作为参观者之一的翟永明,看到很多艺术家作家好友,气氛融洽。她用手机拍下很多有意思的场景。之后,当她一张一张回看自己“随手拍”的这组照片,突然灵机一动:有一点像《韩熙载夜宴图》里面那种三三两两的场景。何不做成长卷的形式呢?翟永明一直很喜欢古代长卷。2014年,她的诗集《随黄公望游富春山》正是一幅长卷。于是她选出随手拍的35张,将之冲洗、拼贴、装裱在一个带宣纸效果的约6米的相纸长卷上。长卷中间,有翟永明自己手写的一些文字、诗句。“这样以来,整组照片的内在逻辑,就被串起来了,一个个瞬间成了流动的长河。场景感和戏剧性。最后一张就是那个馆长一个人孤独地在那里看画,就像是韩熙载在画中最后那种感觉。”

在翟永明摄影展开幕前,封面新闻记者提前来到何多苓美术馆,与翟永明做了一番交流。

另一种艺术手段

展现疑问和思考

封面新闻:你是什么时候,怎样的状况下有意识进行摄影创作的?

翟永明:跟专业摄影师不同,我对技术性的东西不感兴趣。以前我拍照都没有想过要做作品,只是为了记录。近些年我拍一些作家的肖像,大家都还挺喜欢的,才开始慢慢有意识地创作。

封面新闻:你的“自拍”系列很有意思。跟现在随手拿个带美颜滤镜的智能相机拍自己的脸那种自拍,完全不一样。

翟永明:我的自拍,不是从智能手机开始;而是用沉重的单反相机。因为单反的沉重,我的自拍,大都利用了镜子。更多时候,我不是为了拍自己;而是把自己装进某个场景。因为那个场景有意思,我欲以自拍方式,纪念那一刻。为了把自己装进一个值得纪念的取景框,我兴致盎然地构图,由此产生了这些奇怪的自拍像,以怀念那些我永远不会再去的地方。

封面新闻:艺无止境,艺无定法。文字并不是“诗”或者“文”的唯一载体。从你的摄影中可以看到你的诗的延展。

翟永明:现代社会因为分工比较细。其实在古代,文人都是同时精通多种表达方式。画家也是诗人、书法家、篆刻家等等。文人就是艺术家,艺术家也是文人。

封面新闻:现在喜欢或者进行摄影创作的人还是挺多的。但你的摄影作品还是体现出了足够的艺术水准。这是怎么做到的?

翟永明:我想,这个还是跟平常的审美积累有关。我肯定是看过大量的图像、绘画、装置这些,不是说我突然拿起相机就可以拍好。选片也很重要,我可能拍了三张五张,但是哪一张是最完美的,这个也需要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数码相机不断发展开拓,使得大多数图片堪称技法完备,画面美观。但那不是我所追求的,我希望在摄影风格上有所追求,能够通过另一种艺术手段,来展现我对世界的疑问和思考。当然,我知道并不容易。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刘可欣

张小娴:没有谁是爱情专家

来自重庆、东北某地和浙江绍兴的三个女生,来到香港读书、工作,她们结识一位香港本地女孩,四人成为亲密好友。她们有的是从外地来到香港,因为爱而留在香港,有的又因为爱而离开香港走向更远的地方。她们享受爱情,也为爱情所伤,但一直在跌跌撞撞地成长。这就是张小娴在《爱过你》里讲述的故事。书中提到很多个爱情“天问”:一生中要失望和伤心多少次,要酒醉后跌倒多少回,才会终于遇见那个让我们嘴角含笑、眼睛发亮,把我们捧在手心里疼着的人?人天性渴求爱情,因为我们想要得到温暖。但爱情究竟是什么?这些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对几乎“老生常谈”的经典问题:还要相信爱情吗?张小娴的回答是笃定的:要相信爱情,因为相信爱情的人才会永远年轻。爱情的得失从来就不重要,只要深深爱过,你的人生将愈加完整。爱过就是最好的结局。

金庸先生曾说:“关于爱情的问题,你应该去问张小娴。”执笔20多年,用犀利又温柔的爱情文学慰藉无数读者,被誉为“全球华人爱情知己”的中国香港女作家张小娴,一直用写作探讨爱情与成长。近日张小娴来到成都,分享她的最新长篇小说《爱过你》的写作心得,封面新闻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没有谁是所谓爱情专家

封面新闻:你的作品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跟以往的作品相比,这部新作有哪些特别之处?

张小娴:跟我以前所有的作品不同,《爱过你》里面的几个主人公人物是从内地到香港读书、工作的“港漂”故事。我平常很关注“港漂”圈。所以这部小说也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还是年轻人成长的故事。

封面新闻:现代人关于爱情有很多困惑,各种情感指导书也很多。作为写了很多很极致浪漫的爱情故事的作家,你觉得爱情是人生的必备品吗?

张小娴:人不能没有空气、食物和水而活;但没有爱情,人还是可以活着的。但即使爱情不是必需品,爱情会让人受伤,但人们还是宁可心碎也想要拥有爱情。

封面新闻:对于爱情,你自己难免也会有困惑的时刻吧。您自己有着怎样的爱情观?

张小娴:肯定有的。其实我写的不是情感指导书,而是小说或者散文。没有谁是所谓的爱情专家。比如我或许看别人的故事,会很清醒。但对自己的问题,往往也会没那么清醒。所以我觉得,爱情的诀窍就是一直去爱,一直去学习吧。我是一个会不顾一切去爱的人,我创造的每一个小说里的人物,虽然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或许还是会受到我的感染,在追求爱的路上奋不顾身。

四川女孩婚恋态度从容

封面新闻:你被称为“全球华人爱情知己”,您希望通过您的作品分享给读者一些什么呢?

张小娴:我们都需要爱和渴望去爱。人来到这个世上,短短的一生,要努力活成自己最好的样子,不负此生。我从来没有刻意给读者讲什么道理,我只是想讲一个故事,希望他们在我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封面新闻:现在社会上晚婚甚至不婚越来越普遍,你是怎么看待?

张小娴:我不觉得晚婚一定是一件坏事。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人必须成熟才能够很好面对婚姻。当然,结不结婚,是个人的选择,没有人是抱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才去恋爱和结婚的,只是一边做一边学,一边跌倒一边成长。总之,女人首先要独立,才可以洒脱,做人有底气,才可以不因为任何现实的理由去谈恋爱和结婚。你有面包,也有精神食粮,你才能够追求你想要的爱情。

封面新闻:小说中四个女孩中其中一个是重庆人。对川渝女生的印象如何?

张小娴:我一直很喜欢四川,四川人非常热情。很多年前,我就跟四川女孩子交流过,对于婚恋的态度,相比同龄人心态非常从容,很特别,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中国登山者巴基斯坦遇难 为转运遗体家属募捐82万 登山遇雪崩 遗体回国难

第一次搜索时的恶劣天气目标山峰遇难人员李昊昕34岁,成都人,是成都梦幻高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一名极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翟永明描摹逝去的时代 远水亦有痕 毕竟流行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