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8日晚,成都东郊一座破旧的“厂房”里,舞剧《我,爱你》连演两场。没有固定的舞台和观众席,演员们在铁桶、木椅搭建的场地中翩翩起舞,观众则席地而坐欣赏。由于场地大小有限,两场演出总共只有大约120名观众到场,大家享受了一次难得的“小剧场”“沉浸式”舞台艺术体验。,从“化工厂”到“化工场”谁说戏剧只能在剧场里演。
这块看似破旧的演出场地,是青年戏剧人刘正东的得意之作“化工场实验艺术空间”。去年夏天,刘正东租下这间化工厂厂房,用近半年时间改造出一间独特的剧场,将其打造成主要面向实验戏剧创作者的“戏剧之家”。不到半年时间里,化工场已经举办数十场演出,不少外地艺术团队也慕名而来。
□本报记者余如波
消除﹃舞台﹄与﹃观众席﹄界线
记者前往化工场探访,从中环路双店路段拐进一条小路,走过一座学校、一片工地后可见一条水渠,沿着水渠边的砂石路前行数百米,穿过“世界戏剧日”“仲夏夜梦”等字样的喷绘,便可到达隐藏在一片厂房中的化工场。就在数十米开外,甚至还有农民在此开荒种菜。
为何在如此偏僻的地方选址?“3年前我开始有做独立戏剧的想法”,刘正东没想到的是,接连谈了不下10个场地,商业体、创意园区、废弃工厂都有,结果“便宜的不合适,合适的不便宜”。
去年7月,偶然发现这间面积400平方米、层高8.6米的化工厂厂房,终于满足他的综合需求。在刘正东看来,一场戏剧演出由演员、环境、声音共同构成,其中环境营造主要依靠灯光,而这间厂房可以“让光柱本身就有形状、有空间感,让舞台有层次感”。租下厂房后,刘正东带着3个工人一边研究一边改造,重做防水、加装楼梯,最重要的是给房顶的6根大梁都装上灯架,让整间厂房都可以沐浴在灯光中,从而消除了传统意义上“舞台”与“观众席”的界线。
化工场的“邻居”,是几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他们时常用手中的“破烂”充实化工场:一批废弃的纸筒,成了可以灵活移动的简易座位;数十根钢管经过切割、吊挂,成为剧场内一件亮眼的装置作品……周末演出时,刘正东也会邀请邻居们前来观演,大家都觉得很“好耍”。
打造﹃能在菜市场演出﹄的作品
《我,爱你》面世于2016年,曾在北京、杭州、成都等地公演。选在化工场重新演绎,主创看中的是独特的环境,希望以此来打破观演关系:观众也是演员,演员也可以是观众;上一秒你可能还在看戏,下一秒自己就被卷入其中。为此,演员们提前数十天便到化工场排练,根据场地条件重新编排舞蹈。
刘正东将其定义为“环境舞剧”。“依托于演出环境,只在化工场的环境下才成立,而不是什么舞台上都能演出,并且是多角度、多舞台、互动式。”
今年1月首演以来,化工场已经举办数十场演出,有话剧、音乐会,也有舞剧。如今,化工场的演出档期已经排到7月底,其中不乏北京、上海等地的剧目慕名前来,著名演员王千源还特地来此拍摄。“这样的戏剧空间在国内都很少,墙体的斑驳、明暗肌理、历史感,不是那种‘装修的工业风’可以达到的。”
对于化工场的演出内容,刘正东更倾向于实验性、先锋性的舞台剧,这也是国内戏剧领域“小众中的小众”。不过,他有时也为学生作品免费提供演出场地。今年5月,四川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剧班就在化工场举办了毕业演出,11名大四学生在两个小时里,演绎了16首迪士尼、百老汇和中国经典音乐剧唱段。
当然,创办化工场的“初心”,则更希望做出自己的作品。“希望化工场成为一个戏剧孵化平台,帮助别人孵化作品,也孵化自己的作品,最终形成品牌价值。”刘正东希望化工场出品的舞台剧最终能走出化工场,走向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在任何场地演出,甚至包括菜市场。
“我们也希望在化工场积累经验,今后有能力根据不同的环境打造合适的剧目。”刘正东透露,目前正在与一家民宿交流合作的可能,对方有意提供600平方米场地供化工场团队使用。“化工场的演出不需要过多搭建,这也给了我们做各种艺术探索和商业拓展的空间。”
新闻推荐
时速快、载客多、噪音小18号线列车“芳容”。18号线列车乘车环境舒适。千呼万唤始出来。6月13日,成都地铁18号线列车...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