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里商圈纱帽街精细布设的宽幅人行横道线
华西医院周边电信路上设置的两条就医车道
路口设置的“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有效缓解了路口拥堵 本报资料图片
医院周边的“堵局”该如何破解?
破解大型商圈存在的拥堵有何良策?
路口方寸之地怎么来精细“绣花”?
……
这些交通问题并不是只孤立地存在于某一城市,而是有共性。昨天,公安部交管局组织召开的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现场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武汉、石家庄等省市交管部门的100余人现场听成都交警讲“治堵经”。
近两年成都市新上牌汽车达100万辆,截至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居全国第二,城市交通治理压力巨大。在成都市“三治一增”科学治堵的背景下,成都交警在治堵方面有哪些经验之谈呢?又有哪些可借鉴之举呢?
昨天,记者到现场会一探究竟。
绝不藏私
治堵经验倾囊相授
现场会的第一站便是太古里商圈,这里工作日平均客流约11万人次,周末高达13万—15万人次。“超强人气带来的巨大交通吸附力,曾一度让我们有失落感和挫败感。”交警三分局副局长江诚向全国的同行坦言,但痛定思痛,经过不断研究,最终推出了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保证了商圈道路交通运行保持平稳。
从高点俯瞰红照壁路口,四个方向的“直行待行区”和“左转待转区”看上去非常有气势,在这里,成都交警向同行介绍了推行“双待交通模式”来治堵,这一模式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路口的平均延误,目前成都市已经在82个路口推行了这一模式。
在华西医院片区,成都交警介绍了如何破解困扰医院、市民多年的拥堵“顽疾”,在地铁3号线川藏立交站,如何将规划、建设、管理三者之间形成一盘棋是介绍的重点。
记者发现,4个点位,各有特点,成都交警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全国的同行。
都是干货
治堵一线民警自己讲经验
“设置了‘直行待行区’后,效果如何?”在红照壁路口,有同行发问,“路口四个方向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流量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10%左右,路口每小时可多通行640―800辆车。”负责点位介绍的交警一分局二大队副大队长谢鹏流利地回答道。
记者发现,在点位上的介绍和治堵方法的讲解上,成都交警并没有请专业的解说员,而是一线民警自己来讲,谢鹏长年在红照壁路口执勤,他对这里的情况自然最为熟悉。在华西医院,讲解的则是二大队的负责人杜林,这里是二大队的辖区,他自然最有发言权。民警没有假大空的语言,句句都是干货,来自全国的同行听得既仔细又认真,时不时还要发问。
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民警来讲,他们在治堵一线,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成都交警的“治堵经”
路口拥堵
代表:红照壁对策:“双待模式”缓堵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路口空间,将直行车辆前置于路口中央,在不影响路口左转车的基础上从排队空间上增加了等候区域。同时,让直行机动车提前进入路口等候,缩短了机动车通过路口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交通高峰期通行效率的目的,有效缓解了高峰期路口车辆排行长度和通行压力,路口每小时可多通行640―800辆车。
医院周边拥堵
代表:华西医院对策:公共交通“破题”
首次在出入华西医院必经的中小街道——电信路,设置公交专用道;调整公交站点位置,协调增开3条专线巴士,加强与地铁、BRT快速公交接驳。充分利用华西坝地下空间,实现外围停车与医院之间便捷转换,削减医院片区交通总量。在电信路上设置两条就医车道,设置急诊禁停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过去最堵的电信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后,该路段的公交车运营速度从1公里/小时提高至16公里/小时,高峰周转时间缩短30%,配车数减少15%,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大型商圈周边拥堵
代表:太古里对策:特色商圈模式
针对商圈的特殊地理区位,分区设置出租车、网约车“即停即走”泊位,动态发布出行信息,高频智能诱导,联动路面勤务,协同促进交通正常运转。明确货车上下货区域设在地下停车场,并明确了货车进入项目的行经道路;在商圈主要道路——纱帽街,精细布设两处宽幅人行横道线,优化行人信号配时,引入新型行人过街语音提示系统。目前,商圈道路交通运行保持平稳,节假日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并成功应对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日均68.85万客流的挑战。
本报记者 何良 文/图
新闻推荐
1-4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16个新建项目齐头并进空港新城加快整体成势
空港新城企业总部效果图2019年是空港新城“项目建设年”,也是推动空港新城整体成势的关键之年,作为成都东部新城核心之一,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