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现场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太古里商圈“双待”交通组织模式路口华西医院片区设置的就医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5月30日,公安部交管局组织召开的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现场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武汉、石家庄等省市交管部门的100余人参加会议。太古里“活力步行”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华西医院片区 “组合疗法”医治城市最堵“顽疾”、82个路口实行“双待交通模式”……成都交警在现场介绍了一系列治堵经验,来自全国各地同行们对成都治堵先进理念和交通优化措施表示肯定和赞许。
“细、精、新”理念 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
点位一:太古里商圈
打造太古里“活力步行”
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
30日上午,现场会的第一站便是成都太古里商圈,这里工作日平均客流约11万人次,周末高达13万~15万人次。成都交警通过推出“活力步行”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保证了商圈道路交通运行保持平稳。
首先,平衡“内与外”,改造形成公交港湾站,分区设置出租车、网约车“即停即走”泊位等;其次,协调“客与货”;最后,分离“慢与快”,纱帽街精细布设两处宽幅人行横道线,优化行人信号配时,引入新型行人过街语音提示系统。
目前,商圈道路交通运行保持平稳,节假日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
点位二:红照壁路口
82个路口
推行“双待交通模式”
在红照壁路口,成都交警向同行们介绍了“双待交通模式”。这一模式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路口的平均延误,目前已经在成都中心城区在82个路口推行了这一模式。成都市交警一分局民警谢鹏常年在红照壁路口执勤,他说,“直行待行区+左转待行区”的路口 “双待”交通组织模式,通过对路口时空资源二次分配,实现路口闲置时空资源互换、高效利用,并配套LED显示屏与信号灯联动联控模式,有效增加路口通行能力,减少路口排队长度,提高了单位信号周期内机动车通过数量,减少了路口平均延误。
点位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片区
“组合疗法”
医治城市“顽疾”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片区,负责讲解的是成都市交警一分局二大队的负责人杜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均门诊、急诊量8万余人次。为最大限度保障就医通道畅通,成都交警使用“组合疗法”来医治困扰医院、市民多年的拥堵“顽疾”。
杜林介绍,交警部门首次在出入华西医院必经的中小街道——电信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调整公交站点位置,协调增开3条专线巴士,加强与地铁、BRT快速公交接驳。充分利用华西坝地下空间,实现外围停车与医院之间便捷转换,削减医院片区交通总量……今年5月16日实施“组合疗法”以来,获得了市民们的点赞。
“轨道+公交+慢行”
构建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
成都交警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目标导向,不断加强“轨道+公交+慢行”的城市交通结构主体地位,强力推动交通出行向绿色低碳、简约适度转变。
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目前,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952.8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达到公交线路总长的52%,成都中心城区每日利用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出行超过780万人次,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3%。
利用编制《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成都市自行车道专项规划》等契机,将步道和自行车道纳入城市绿道建设、城市道路扩能改造工程同步推进。目前,全市现已建成绿道2607公里,让广大群众共享慢行生活。
在全国率先主动引导好、规范好共享单车,自行车出行比例由原来的3.7%增加至11.6%。设置3条多乘员车道,鼓励市民合乘出行、集约出行。“绿色出行”在成都实现了从社会共识转化为全民行动的关键突破。
共建共享共治:
全国首创“蓉e行”
市民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在城市交通治理中,“蓉e行”的出现带来了改变,让普通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成都交警在全国首创推出“蓉e行”交通众治平台,鼓励233万“蓉e行”用户主动参与“私车停驶积分”,发动200余家知名企业提供“低碳出行”积分兑换奖品。“蓉e行”上线21个月,共有60.8万人次主动停驶私车,平均每车累积停驶天数超过30天。共收到超过百万条群众提供的交通违法举报、交安设施故障报告和交通组织优化建议,成为市民和企业参与交通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平台。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图片由交警提供
新闻推荐
1.招标项目情况1.1本次招标为成都建工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公开招标,成都建工物资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下半年钢材供应商招...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