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农历九月二十四)晴
偷渡阴平是魏灭蜀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邓艾也因此比肩白起、韩信,名扬千古。
邓艾进入成都能够约束部下不烧杀抢掠,却不能约束自己的居功骄傲之心;能放眼未来优待刘禅以便日后收复东吴,却看不清魏国眼前诡谲的政治风云以及包藏祸心的钟会,落下口实被钟会诬为谋反。九死一生偷渡阴平,立下奇功,却被朝廷装上了槛车押回洛阳。邓艾父子的囚车刚出成都就被田续追杀。
一代灭蜀英豪,怎么也不该落得如此结局。
钟会算计了诸葛瞻,又算计了邓艾,军权重握,欲凭借剑门天险据蜀自立为王,图谋反叛。与姜维共谋,矫诏起兵,以郭太后遗命之名讨伐司马昭。姜维被刘禅传旨投降,本就窝火,不得已假意投降,于是便顺水推舟,想趁机恢复蜀汉。谁知魏兵哗变,起兵造反,钟会葬送四十岁美好年华,姜维一家也被乱兵所杀。
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叹一代英豪,全落得如此下场。
蜀汉灭亡后,有人提出诘问,如果汉中防御如初,如果阴平有重兵驻守,如果摩天岭上中下三屯不撤,如果江油关马邈誓死抵抗,如果诸葛瞻在涪县占据险要位置,在绵竹关如父亲般沉着冷静……
可历史没有彩排和预演的机会,历史更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邓艾大军如神兵天降,一切都猝不及防……
所有的诘问都指向一个人,蜀汉第二代最高统治者刘禅。
川剧《红颜劫》虽是文学艺术作品,但却忠于正史,从本质上回答了一系列诘问。剧中的两个男人刘禅和马邈,两个女人丽妃和李氏,两对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了蜀汉腐朽没落的政治气象。
蜀宫只有声色逸乐,没有国事,一切军国大事由内宠黄皓把持。姜维在得知司马昭要进攻蜀汉时,意识到了阴平的重要性,上报刘禅要求阴平驻兵,如此重要的奏折居然被黄皓压下,导致阴平在关键时刻竟然无兵马驻守。阴平如此重要尚无兵驻守,何况三屯以及最后要塞江油关,零碎兵马早被田章消灭得干干净净,邓艾行军还要边走边修栈道,如此大的动静,蜀国居然不知。马邈的投降纵然有千个不得已,万个无可奈何,却没有勇气(很大程度上是不愿意)像诸葛瞻一样做最后抵抗,天时地利可人不和啊!
人心向背,蜀汉统治集团腐朽堕落到如此地步,灭亡还等哪一天?邓艾成功偷渡阴平,不过是压垮蜀汉政权的一根稻草而已。
自罗贯中《三国演义》起,江油关就被文学和戏剧拿来说事,被文学化的“江油关”经川剧、秦腔、汉剧、京剧等历代各种戏剧愈演越烈的演绎,马邈贪生怕死,开关投降,马邈夫人李氏晓以大义,苦口劝谏不成,愤而自尽的戏剧情节早已代替历史真相,深植人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际,川剧《江油关》就开始鞭策投降卖国者。曾在清朝为官的川剧剧作大师黄吉安把剧情设计为邓艾入关后斩马邈以祭奠李夫人。有人问及何以与史实不符时,他愤慨地说:“马邈投降变节,不忠不义,连自己的老婆都看不起,邓艾不杀他,罗贯中不杀他,我要杀他,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辨忠奸!”该剧后来经多次修改,成为川剧中的经典剧目。
抗日战争时期,川剧《江油关》成为鼓舞全国抗战的“活报剧”,是“打倒卖国贼!严惩汉奸!”的有力武器。1935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改编《江油关》为《亡蜀鉴》,一句“愿国人齐努力共保神州!”成为直面现实的呐喊。
《江油关》已然是蜀汉灭亡的代名词,以史为鉴的“红颜劫”,荡气回肠的“蜀汉悲歌”,经久不衰的“亡蜀鉴”。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演绎,《江油关》总是在民族存亡的当口粉墨登场,唤起人们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坚强信心。(熊芙蓉)
新闻推荐
5月24日,在由昆明飞往成都的昆明航空KY8291次航班上,坐着一名打着点滴、插着医疗管的乘客。由于机长担心其在高空中有生命...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