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几乎所有的70后、80后看电视,都是从小黑白开始的吧。
我们家有电视啦
电视机在成都的乡下出现,应该是80年代中期的事情了。
我印象中,第一次看电视,应该是1986年版的《红楼梦》。
电视是张家房子的红兵他们爷爷家的。十二寸的小黑白。我们放学后,吃了饭,总是早早地端了小板凳去占位置。那时候,哪里看得懂《红楼梦》啊。一大堆人物,林黛玉贾宝玉……不过我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比只有声音的广播生动多了。甚至,连现在讨人厌的广告都有小孩子喜欢——里面有好多机器啊,深深的打动了乡下小孩子的心!
不久后,我们李家房子也有了电视机,就是邻居大伯家。当然,也是小黑白。这样我们就不去红兵他们爷爷家看了,因为他爷爷家有点远,而大伯家近。我们照例是早早地吃了晚饭,去大伯屋头守到。这时候,人家往往还没有吃饭。于是,我们边看电视,边看人家吃饭。
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来,其实是有点尴尬的——每天一堆小孩来守到你家人吃饭,一直守到深夜,全然不管你是不是想早点休息。当然,大人没有那么早,他们即使要来也是吃了饭,洗了碗,喂完猪,做完家务之后,看点电视剧的尾巴。
虽然到别人家里看电视,主人和客人都习以为常,但哪里有自己家里看起舒服呢?
也在1986年,一天,我读书回来(一年级),看到爸爸在堂屋里摆弄着什么,我一看,惊喜地大喊起来:电视机!那种意料之外的惊喜,满满地撞击着小心脏。围着它看了又看,爸爸也是小心翼翼地调试着,边看说明书,边研究这来自锦江机械厂的家伙。十四寸的,新——家——伙!400多元呢!
电视打开,是一场足球赛。这是我最深的印象。两队人马在球场上跑来跑去,看不懂啊!但是,还是守到看完了!
这是我家的电视机!
我家买电视机了!
我要告诉天底下所有的人!
那些经典的电视剧
小黑白平日里,是妈妈用一块很好的布料盖着,以防灰尘。这是家里的重要的电器和摆设。
有一根配置的天线,需要架接到院子里的一根高高的竹竿上,才有很好的信号。
小黑白能收到的有2频道、8频道、10频道、15频道,四个频道。2频道比较清楚,8频道、10频道和15频道,需要小心的转动天线。因为天线总是被风吹动,头天调好的方向第二天又不对了。一个人在屋里守着电视,一个人在外面转,屋里的人大喊一声好了,外面的人即立即停下。
我们家买了电视,自然也多了一些观众。与我大小差不多的小伙伴自不必说。也有一些大人。而邻居青爷爷就是每天必来的观众之一。青爷爷爱抽叶子烟,味道很大。没有文化的他,最喜欢干的事情,是充当临时的解说。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为大家讲解电视剧。但很多时候也讲飙了,惹得大家哄笑。
不得不说,上世纪80年代是电视剧的黄金时代。
印象最深的,首先是《西游记》。以六小龄童为代表的唐僧师徒自然不必说了,就是那些大配角如如来就是那么庄严,观音就是那么慈悲,嫦娥就是那么冰清玉洁,杏仙就是那么娇媚、女儿国国王就是那么深情,甚至那些小配角都是那么精彩。
唐僧跟孙悟空闹别扭,要赶走孙悟空,落花点点,空替人愁,那时候虽不知道这些表达,却懂得其中的伤感。后来的续集,观音老了,唐僧胖了,六小龄童即使也翻得动筋斗,终究失去了当年的风彩。
那时中日关系比较好,日本的电视是引进了不少。《恐龙特急克塞克》是非常经典的一部,虽然现在看起来制作粗糙,但在当时来说,时空穿越、恐龙、星球大战这些元素,深深地吸引了小伙伴们。也许,正是这部片子,从某种程度上开启了中国80后的科幻思维,从而在引进片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当然,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好片子还有《再向虎山行》,出名的口头禅是“南沧海,北铁山,一岳晴天绝世间”。至于《霍元甲》的播放,则更是造就了一个“万人迷一剧”的时代。《济公》,一片风行之后,大家天天都在唱“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甲甲多(袈裟破)”。另外,经典的还有《射雕英雄传》《花仙子》《八仙过海》《天涯明月刀》……从电视剧的水平来说,那个年代成长的小孩子无疑是幸福的——起点就是极高水平!
关于彩电的向往
大概在我家买了电视的三五年内,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视全面普及。一大堆人围着一起看电视的场景再难见到。这时候,有人开始说起彩电。
我们隔壁邻居德兵他嬢嬢家就有一个。他姑父在外面跑采购,人脉关系广,国外都去过,飞机都坐过。大家觉得他家有彩电,虽然让人羡慕,但也理所应当。德兵从他嬢家回来说,是17寸的,大彩电,2000多块钱买的呢!里面的人都是彩色的!他讲得绘声绘色,但无疑是给瞎子说宝。大家只有想象的份。
大约在1995年,高寿10年的小黑白,已经彻底不行了。有时候无论外面的天线怎么转,它的屏幕还是麻得很——满是雪花。要是遇到下雨,就更是麻。有时候,父亲去拍两下,会清晰一些,但人一旦走开,又麻了。
算起来,小黑白陪伴了我们3000多个日夜,尤其是那10来年的春节,一家人无疑是守着电视过的。读高中的时候,小黑白被卖给了收荒匠,换的是一台25寸的长虹彩电,1000多块。这电视不用手动换台,遥控板操作就好。虽然换了彩电,但这个时候,我已经读了高中,我和姐姐已经很少有时间看电视了。只有周末回家看下全兴队打比赛,还有印象深的是《16岁的花季》、《东京爱情故事》这两部电视剧。
成为摆设的电视
后来,上大学了,在寝室里看“凤凰卫视”“东风卫视”,惊讶电视节目还有这样做的。
再后来,自己工作了,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有时候有电视看,有时候没有电视看。但好在,电视已经不再有太大吸引力,有没有已经影响不大。
后来自己买了房子,甚至都不想买电视,但不买又觉得似乎客厅里少了些什么。还是买了一个58寸的,创维的4K超高清的,6000多元。回家时,大多数时候并不会打开,有时候打开也就看看纪录频道什么的。如果说曾经,电视是我们打开眼界接触世界的通道,但在今天,它已经远远逊色于网络。
拆迁分到房子后不久,父母亲换了一台58寸的长虹。不过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在卧室里看一台小彩电。只是两个人争频道时,不得不换个人去客厅里看大的。大多数时候,那台58寸就是个摆设。
30年,电视机,从摆设到摆设,也算是一个轮回吧。
(李春林,笔名锦城夜雨。1980年生于成都近郊乡下,200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曾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后供职于文化及媒体行业。现为四川画报社编辑。)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易陟)记者从成都工业学院获悉,近日,2019年四川省大学生第一届BIM建模竞赛在成都工业学院举行,来自西南交...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