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市民光顾周杨琼的泥人摊
“就是她就是她!买两个嘛!”下午两点半,省体育馆连接来福士的地下通道里,周杨琼边与记者聊天边捏着小猪佩奇,今天的生意特别好,捏一个卖一个,基本没有存货。买主既有偶然路过的,也有看了报道专程来的,还有一次买好多个的。“这两天生意好哦,一天要卖40个左右。”周杨琼咧嘴笑得特别开心。
带着脑瘫儿子卖泥人的“泥塑妈妈”周杨琼火了,她每天辗转在天府广场、省体育馆、华西坝和人民北路的地铁通道里,靠卖10块钱一个的泥人给儿子治病。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周杨琼却是一个乐观、健谈、满满正能量的人。“不要给我捐款,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有缘碰到买个泥人就行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杨琼反复强调。
自食其力
不喜欢给人添麻烦
寻找周杨琼还挺费周折,一大早,记者前往她时常出现的天府广场和省体育馆都扑了个空,后来才听说她上午带儿子到医院做理疗去了。中午回家稍作休整,周杨琼又推着轮椅背着“装备”到省体育馆摆摊。“早晨起来得太早了,刚捏了几个就睡着了,结果刚才来了个人,把我捏好的几个都买走了,你看嘛,都空了。”周杨琼给记者解释为啥摊子上一个泥人都没有。为什么要起那么早?那是因为要避开早高峰,5点过就起床带着儿子坐地铁去医院。
最让周杨琼高兴的是,最近几天生意特别好,她大概知道是因为媒体报道了她的事情,但具体写了些啥不清楚。她只会接电话,手机的其他功能她不会用。摊位上那个微信二维码扫出来都是她大儿子的,收没收到钱也不会提醒,但记者看到有好几个人故意多给了,并且没有告诉周杨琼。“生意好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还可以,就是给他医病要花不少钱。做一次推拿就要100元,但是还多有用的,做了他就不痛了。”周杨琼告诉记者,以前大儿子还要资助她一点,但现在大儿子已经成家有孩子了,到处都要花钱,她就不要大儿子的钱了。以前没找对赚钱的门路,自从捏了泥人,收入还不错,如果生意能持续这么好下去,那就太好了。
乐观健谈
磨难在她嘴里是笑谈
周杨琼爱笑,即使是聊起生意亏本、儿子生病这种伤心的事,她也是一笑带过。她从不抱怨生活,但只有一件事是她最大的遗憾。“以前没文化,啥都不懂,错过了娃娃的最佳治疗时间。后来出来走南闯北见识多了才反应过来。他13岁的时候我带他到北京去看,医生说不可能治好了,只能缓解。”周杨琼没有放弃,虽然不能治愈,但只要能让儿子少受痛苦,她都愿意努力。“以前也遇到过骗子,相信过小诊所,但现在这些骗不到我了,我只相信大医院。”周杨琼告诉记者,到成都之后,她带儿子去过省医院,后来因为有老乡在市十医院,她也常去。十医院的医生比较了解她的情况,能减免的费用都减免了,对他们母子也特别好,她挺感动的。
周杨琼的摊位前摆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儿子的情况,请大家买个泥人帮忙凑医药费。有不少热心的人看到了还要与周杨琼聊聊,关心她。周杨琼很健谈,和陌生人聊得还挺起劲。“我刚从北京回来的时候还做过生意,在北京看到那种格格帽好卖,就批发了很多过来,结果这边根本卖不脱。”“其他地方卖的泥人比我这个小,成本要低些,我是刚开始做不小心做大了,卖都卖了又不好意思缩水,只有接到做嘛。”周杨琼有一种魔力,不管什么困难到了她嘴里都是轻描淡写,磨难化为笑谈。
“躲”老主顾
她不需要
太多的“免费午餐”
周杨琼每天行踪不定,要专程去找她还挺不容易。为啥要经常换地方?周杨琼解释老是在一个地方,来买的都是经常路过的熟人,虽然人家不动声色假装没买过,但她认得出来,觉得不好意思。“我明天准备到世纪城那边去,走远点,不然那些熟人又来了。”周杨琼为了“躲”老主顾,费尽心思。
这些年不少人帮助过周杨琼,此前还有媒体帮她联系了一家医院,做免费的理疗,但周杨琼带着儿子去了几次,觉得不收钱心里始终不踏实,婉拒了好心人。捏泥人挣不了大钱,但生活还是过得去,周杨琼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太多的“免费午餐”,反而有时遇到眼睛盯着泥人看的小朋友,她还要免费送给孩子。
最近媒体络绎不绝地来,周杨琼分不清谁是谁,来了就闲聊几句,挺开心的。但她拒绝了电视台,因为害怕摄像机吓着儿子,而且自己又不上镜,就不要拍了。其间有不少人提出过给她募捐,或者在网上筹款,但周杨琼都拒绝了,理由还是那四个字——不好意思。在她看来,儿子的病不是有一笔巨款就能治好的,只有慢慢调理,她可以靠捏泥人维持,一天天也还过得去。如果大家关心她,那如果有缘碰到就买个泥人吧。
本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
新闻推荐
图为海关截获的蝎子本报讯记者近日从成都海关获悉,日前,成都海关在对进出境邮递物品监管过程中,截获8只“偷渡”蝎子。据成...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