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一场特别的“家宴”在成都万达瑞华酒店开席。作为东道主,1600万成都人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从30道备选菜品中筛选出16道,用以款待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名赴宴宾客。从主办方公布的投票结果来看,几乎没有一道备选菜品成为冷门,每一道菜都有其忠实的拥趸者。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道菜,这道菜可能是妈妈烧的家常菜,还可能是家乡小巷里的特色小吃,更可能是他乡偶然邂逅的精美料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持续拓宽食材的范围、改良烹饪的手法,更让食物超越其饱腹的基本功能,赋予其美学的文化价值。
“美食”一词便应运而生,但“审美”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私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其偏好的味型,对美食的定义不尽相同。有人喜甜食、有人却无辣不欢;有人追求食材本身的味道、有人却喜欢食材深加工带来的丰富口感。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美食家,对于美食,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人人都是美食家,人人都在一日三餐中创造美食。正因如此,美食本身才如此丰富多彩、滋味绵长。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火锅,川派火锅麻辣鲜香、北派铜锅清淡古朴、菊花暖锅清香爽神、潮汕火锅软嫩鲜美……这一起源于东汉,由中国群聚文化衍生而来的传统饮食方式,不仅在神州大地发展出众多流派,更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探索出更丰富的形式,在亚洲范围内就有日式寿喜锅、韩式部队锅、泰式冬阴功锅等。
人人都是美食家,人人都在一日三餐中品鉴美食。这一点在成都人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成都人喜欢吃、更善于吃,作为亚洲首个“美食之都”,成都是中国拥有餐馆数量最多的城市。面对如此丰富的选择,每个成都人都有自己的“美食清单”,从街头小巷里的“苍蝇馆子”到桐梓林的西餐厅,从青石桥的海鲜到全城星罗棋布的火锅店,从中华老字号到商场里的日本料理……成都人都如数家珍,总能找到最好吃的那一家。
人人都是美食家,人人都在一日三餐中传播美食。无论是创造美食,还是品鉴美食,都是极具体验性的行为,依赖于个体的经历,而把这种经历进行分享则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食传播。当你偶然邂逅到一种美味,你一定计划着下一次要带最亲密的人来吃;当你同家人、朋友一起围坐在桌前就餐,你们一定会交流某一道菜的味道如何;当你在大众点评上写下自己的“打卡”体验,则把美食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民以食为天,而美食则以民为天,因为人人都是美食家。
本报记者 刘金陈
新闻推荐
成都人新生活的打开方式OLED电视让你看到未来视界□本报记者马工枚文/图电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在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