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草堂诗歌奖”获奖名单
年度诗人大奖
王小妮
年度诗评家奖
霍俊明
年度实力诗人奖
邰筐、李轻松
年度青年诗人奖
陈翔、康雪、程川
评奖过程
启动征稿
今年1月,第二届草堂诗歌奖启动并征稿,分为初评委推荐和邮箱自荐两种方式。评选标准、奖项依然采用了上一届的模式。惟一有所调整的是评委构架,新增了7名提名评委,他们均是国内知名诗刊的主编或编辑。
初选入围
从提名评委提名的42篇(组)和作者自荐的621篇(组)共计663篇(组)作品中,经提名评委评选,56篇(组)作品入围。其中,年度诗人大奖入围6篇(组),年度实力诗人入围25篇(组),年度青年诗人入围20篇(组),年度诗评家入围5篇(组)。
复选终审
初选入围名单出炉后,复选工作便相继展开。在复选过程中,邀请到9位国内重量级的诗人代表组成终审评委团,终审评委通过商讨、投票,最终评出获奖名单。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摄影记者 陶轲
昨日上午,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由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成都市文联指导,《草堂》诗刊与成都商报社共同设立和打造的第二届“草堂诗歌奖”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四项大奖逐一揭晓,7位诗人、诗评家共计捧走17万元奖金。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成都市作协主席、《草堂》诗刊执行主编熊焱,以及刘红立、尚仲敏、凸凹、彭毅、李龙炳、桑眉、张卫东等来自北京、重庆、成都等多地的优秀诗人见证了各奖项的颁出。
梁平:倡导用现实主义作品向杜甫致敬
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与评选,第二届“草堂诗歌奖”终于在昨天揭晓获奖名单。“年度诗人大奖”的桂冠由诗人王小妮摘得,奖金5万元;“年度诗评家奖”由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霍俊明斩获,奖金3万元;“年度实力诗人奖”得主为邰筐、李轻松,奖金各3万元;“年度青年诗人奖”得主为陈翔、程川、康雪,奖金各1万元。
“这些获奖者是2018年中国诗歌的缩影,是不同年龄层诗人中的佼佼者。”第二届草堂诗歌奖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主席、《草堂》诗刊主编梁平动情地说,2016年,以“草堂”为名诞生了一本新的诗刊,倡导用现实主义作品向杜甫致敬。“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诗人大奖颁给了成都诗人尚仲敏,就是奖励他一以贯之的关注现实的写作。这就是这个诗歌奖所倡导和弘扬的诗圣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是诗歌的荣耀,也是诗人的荣耀。我们有信心和全国诗人朋友一道,共建中国诗歌和谐生态,共同努力把草堂诗歌奖打造成中国诗坛的一个重要奖项,打造成天府成都诗歌之城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邱华栋:成都文学是四川文学高原的高地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在现场充分肯定了“草堂诗歌奖”。“很开心在成都与大家共享文学的美丽和光荣,我代表中国作协对草堂诗歌奖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创办仅仅近三年的《草堂》诗刊,如今已变成中国一本重要的刊物。”邱华栋表示,四川虽然是盆地,但四川文学是国内文学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都文学则是四川文学高原的高地,他期待今后的“草堂诗歌奖”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诗人与诗作。
专访年度诗人大奖得主
王小妮:
远离热闹,不妨碍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新闻人物:
王小妮,生于长春,后居住深圳,曾做过电影文学编辑,担任过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出版有诗集《月光》《落在海里的雪》,随笔集《上课记》,小说《1966年》等。
颁奖词:
王小妮的诗从对具体的生活经验入手,常常能穿透事物的本质,再现生活的酸甜辣苦,表达人生的诸多况味。在她这里,诗是最日常的部分,却又日常中呈现新奇,触及时代的病灶,在光明和幽暗之间,在集体和个人之间,在生活和寓言之间,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在昨日的颁奖典礼现场,平时非常低调的王小妮走上领奖台才露出难得一见的微笑。领奖后,王小妮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从诗人到老师,王小妮分享了她的创作心得以及真切的生活感悟。
谈写诗:
不喜欢人声鼎沸
写诗是非常个人的事
红星新闻:你不太喜欢被关注,一直远离热闹,对各类诗歌活动也关注不多,更愿在家养花种菜、读书写作。这样的个性及生活方式给你的写作带来怎样的滋养?
王小妮:个性不同吧,不喜欢人声鼎沸。不过,这丝毫不妨碍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切入点。比如我的微博,它最开始是为方便和同学们交流的,后来不教书了,也常有更新,它能反映我平时的关注。我理解,写诗是非常个人的事情,但它所含纳的纷杂和开阔,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不是太少而是太重又太多。
红星新闻:在你眼中,一个优秀的诗人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
王小妮:敏锐和笃定,不限定自己,不拘一格。
红星新闻:一个诗人往往会遇到灵感枯竭、无法突破自我等问题,你觉得最常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王小妮:我是守株待兔式的,感觉不对就不写。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乐趣,不是非写不可。最初的感觉和最鲜活的发现很重要,有它做保证,才可能有后面不断的展开。
谈教书:
和学生交流
最重要的是平等和倾听
红星新闻:在书评网站中,你最受欢迎的作品是《上课记》,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王小妮:两本《上课记》受关注,是因为记录了我们身边看起来普通又琐碎的人和事。我一直用我的方式和角度关注现实,除了《上课记》之外,从2015年以来,写给腾讯大家的几十篇专栏,也是类似记录风格的延续。
红星新闻:在海南大学任教这些年,你认为与学生交流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老师这个身份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王小妮:和学生交流最重要的是平等和倾听,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我对这个的理解是渐进的,从《上课记》到《上课记2》,能看出我对老师这个角色的矫正和改变。既然在那个岗位上,当然首先得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而写作,是我私人过后的回想和沉淀。我在上课的学期不写东西,除了每天记笔记,其他的几乎什么都没写。学期结束以后,才开始写作。如果拿《上课记》的开头和《上课记2》的结尾来比较,读者会发现它们很不一样,像不同的两个人写的。除了跨度有七年之外,这两本书的写作,是从完全无意识到逐渐有意识的变化的过程。
新闻推荐
地铁9号线实现双线双隧道贯通地铁9号线,是一条“与众不同”的线路——成都市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13日,成都轨道交...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