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通四方 甲天下让城市交通 智慧起来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4-08 02:49   https://www.yybnet.net/

通甲优博研发的高速服务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通甲优博CEO徐一丹

高速公路智能分析系统能提高高速公路指挥调度和管理能力

从最初的5个人扩充到50余人,从小项目到去年接下2000万大单,通甲优博迅速成长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和经验可以分享?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阅读。

高速行人检测

停车位检测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小李带着一家人出游。一大早孩子们便穿戴整齐嚷嚷着要出发,小李的心中却有一丝担忧,前些年节假日出游的经历让他心有余悸:高速公路拥堵、国省道大排长龙,好好的出游计划泡了汤。然而小李上了第二绕城高速后却惊喜地发现,高速畅通、电子显示屏实时播报着路况信息、休息区停车位信息,秩序一片井然。

如果说过去几年间,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产生网约车、手机导航、共享单车……种种全新的技术、产品和模式,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体验。那我们可以憧憬的是,无人驾驶、智慧停车、智能交通信号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成都市不少新经济企业对技术应用的探索,传统的交通方式还将会被深度重塑,智慧交通将在不断成长中把人们带入“智慧时代”。未来,各种各样的智慧交通的场景会在我们身边越来越普遍。

给高速公路带来“千里眼”

小李的担忧并不无道理。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加和自驾游等出行活动频率提高,路段拥堵和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日益频繁,给高速公路运营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徐一丹告诉记者:“现有高速监控系统主要由人工轮巡检测、传统事件检测系统组合而成,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人工轮巡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不高,易遗漏事件,并且摄像机画面有延迟性,无法实时监控检测等问题。因此,高速公路智能分析系统项目应运而生。”

来到通甲优博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分析系统的后台控中心。显示屏上,车辆行驶速度、行人穿越警报、休息区车流等信息一目了然,坐在电脑前便可掌握高速路现场实时状况。为了更好地解决路段拥堵和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日益频繁的问题,提高高速公路指挥调度和管理能力,降低人工运营成本,消除潜在安全隐患,成都通甲优博研发了以面向管理、应用和服务的高速公路系列智能分析产品。

徐一丹向记者介绍道:“我们通过视觉检测技术,配合模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到的道路监控图像进行智能分析与计算,并采用国内创新的远距离小目标检测跟踪技术,实现对高速公路隧道及路段车辆违停、车辆逆行、高速行人、抛撒物等高速事件进行自动检测,对车流量、平均车速等交通参数进行自动测量,对服务区车位信息、人流量进行全景智能分析。”

给红绿灯

带来“聪明的脑”

道路上的红绿灯延续时间究竟应该多长?主干道的绿灯时间一定要比支马路长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靠“经验主义”,而是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由电脑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个让红绿灯“聪明”起来的项目,则是通甲优博在“AI+交通”领域的又一探索。

借助视频识别算法,就可以轻松获得复杂道路下的车辆行驶情况。“这些交通视频如果由人工三班倒地去看,需要上万个工作人员。而通过算法,计算机可以短时间内把这些视频都看完,数清楚有多少辆车往哪个方向走了,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进行交通调度。”徐一丹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可以采集并分析海量的数据。如果用好这些数据,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价值。

“如果某个方向的车流量变大,这个方向的绿灯立刻延长时间,同时缩短其他几个方向的绿灯时间。等这个方向的车辆变少了,自动重新规划时长,始终保证红绿灯时间与车流量的合理匹配。”徐一丹表示,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提升交通泛感知能力,依托机器深度智能学习,实现信号配时和设备运维智能化,交通事件发现、处置流程的优化,最终达成警务流程再造、信号配时实时优化、交通组织合理配置的目标。简单来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通过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关交通数据,再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研判,给出信号控制和交通组织的最佳方案。

从“给优惠”

到“给机会”

发展人工智能,成都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徐一丹的回答很明确,一是巨大的应用场景,二是人才的优势。“成都既有制造业基础,又是商贸业发达的城市,所以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得很快。”徐一丹举例,传统的家具制造企业可将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到家具的仓储管理和加工环节。“成千上万种花色、原材料,运用摄像头和后台数据结合来寻找、搭配,比人工匹配还要精准、高效,这就帮助工厂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人力成本。”

人工智能最大的活力在应用。更为可喜的是,成都政府也愿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成都市新经济企业提供应用场景,逐步打通数据瓶颈、“信息孤岛”,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人工智能就像个孩子,我们需要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结合客户的需求,不断迭代产品。如果只是关在实验室里给它看书,产品很难优化。”徐一丹告诉记者,而成都的“产业沙箱”计划正好给了企业一个这样的应用场景。

记者了解到,市公安局交管局正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科学治堵”要求,会同通甲优博等公司先行先试,积极开展AI产业沙箱试点。“产业沙箱给了我们本土企业一个机会,让我的产品能够有机会跟阿里、商汤这样的独角兽公司或者上市公司PK。”

加上成都人才储备、技术力量方面的优势,徐一丹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就在本月初,成都通甲优博搬入了兴隆湖畔的新办公区。“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是成都土生土长的人工智能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用三句话概括,那就是由软到硬、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徐一丹说,“我们需要的具体对接场景,从过去的给优惠到现在的给机会,让企业能更快地发展。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部门解读

创新“沙箱”模式

为成都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技术的应用场景

徐一丹口中的“产业沙箱”是什么?成都市为何会提出该计划?记者了解到,在市经信局的走访调研中,不少人工智能企业都反映,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场景应用。企业想对接线上技术创新与线下服务模式创新,但苦于没有市场可以试验,并造成技术产品与市场的脱节,新产品上市时常遇到此类瓶颈。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正在探索帮助企业营造模拟演练场景,设置“产业沙箱”,拉近供需双方的距离,促进新兴技术和服务产品在成都先行先试。

什么是产业沙箱?“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特点,成都市创新提出‘产业沙箱’的概念,探索‘产业沙箱’模式加速产业发展。”该负责人介绍道,政府部门通过梳理行业场景应用中价值链成本最高、效率最低或价值最重要环节,设立一个模拟环境,重点进行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改造提升评估试点;以企业为主导,让企业产品及服务在模拟环境内试运行,并要求拟参与企业设定消费者保护计划和风险控制等;通过对参与的企业、产品等进行筛选,力争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发掘人工智能的技术潜力,推动产品供需对接零距离和精准化,提升市场主体的变现盈利能力。目前已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军民融合等领域展开试点。

“与场景的融合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实现人工智能价值的唯一途径。”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市主要采取“一基两翼”加速场景应用建设。“一基”是以“做强产业平台”为基,以“平台+场景应用”做强产业基础支撑。“两翼”则是指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沙箱”模式和以政府为主导的“任务揭榜”模式。

据了解,按照《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成都市率先提出“产业沙箱”概念,并将实施“AI+产业沙箱”培育计划。由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区(市)县配合,按照工业、农业、商贸、物流、医疗、交通、旅游、教育、政务、公安、司法、金融、环保、城管、建设、安监等行业分门别类,在2019年6月底前各选择3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进行人工智能“产业沙箱”行业融合应用场景测试。

国际经验

为避免监管过早而抑制创新活跃性,发达国家通常为新技术早期阶段提供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比如,日本通过“提高生产性特别措施法案”,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提出“暂时冻结官方管制”的“沙箱制度”,企业可将试验计划递交内阁官房统一窗口申请,有效推动企业迅速开展试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则推出了“监管沙箱”,即通过提供一个“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宽松版”的监管环境,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初创企业对创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交付机制进行大胆操作。

政策链接

最高2亿元支持

成都出台“12条”力推人工智能发展

支持“AI+产业沙箱”培育计划只是成都市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缩影。日前出台的《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共12条,从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个方面给予支持。其中,支持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将按照产业贡献度市本级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

《专项政策》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对科技型企业上一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研发经费投入新增部分,分级分类按照最高10%的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后补助支持。成都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开展人工智能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融合应用创新是产业发展重点。成都支持面向5G、超高清视频、VR/AR等融合应用领域,建设集产业监测、评估测试、应用示范为一体的市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中心。对企业投资的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健康医疗”等行业融合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按照投入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一次性补贴。《专项政策》提出,面向成都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重点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企业购买服务的20%发放“服务券”,单个企业年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单个平台年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成都支持“AI+企业培育”工程,《专项政策》提出,支持瞄准国际国内领军企业开展高端招商,对新引进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一年内达到成都市确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综合型(区域型)总部、功能型总部等总部企业标准条件的,可给予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高5000万元奖励。成都还支持“AI+场景应用”具象化工程示范。将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纳入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将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新产品纳入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市场化应用补助。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AI+场景应用”具象化工程项目申报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创新应用示范。

《专项政策》提出,支持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型企业孵化,按照产业贡献度市本级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此外,成都将对来蓉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图灵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对新引进且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按其贡献给予不超过其年度个人收入5%的奖励。还将支持在蓉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人工智能学科(专业)设置,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专项政策》提出,鼓励支持产业功能区围绕自身产业定位和人工智能特色应用创建智慧园区(或产业小镇),经认定后,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记者手记

人工智能为智慧城市赋能

我们身处的社会,已经遍布人工智能的踪影。刷脸的门禁、实时的路况、无人超市、不再刻板化的“人机对话”……日常生活里的体验是最为直观的。而变化的表征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变化发生的场景——“智慧城市”,也就是今天的城市。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城市繁复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为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应用场景——如果缺乏应用场景,许多旨在以“改变人类生活”为己任的前端技术,并没有什么用。而在同时,技术对城市本身的运转,又提供了重要的赋能,从而使得城市自身不断追赶时代、超越自我。

显然,智慧城市的“智慧”,需要依靠“智能”的加持。比如当前作为人工智能底层架构的大数据,已经被用到城市运行管理的大量领域,并成为至为重要的城市资源。但这种加持,并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叠加,不只是做一个“加法”。人们更深地期待是,通过技术赋能,将城市带到一个更高级的形态:其决策、运行、管理、服务能够更为敏捷、高效而精;它不仅可以回溯分析,更可以前瞻预测;其间的各个环节能够高度协同,且具有韧性兼容……

本报记者 程怡欣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新白娘子传奇》热播,新版“新”在哪儿?剧本总监杨涛: 删掉了报恩桥段 白蛇和许仙因误会相识

新版《新白娘子传奇》剧照受访者供图大IP白蛇的故事曾改编成多个版本,徐克版《青蛇》、刘涛版《白蛇传》、黄圣依版《...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通四方 甲天下让城市交通 智慧起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