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不断有患儿家长对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让家长去陪孩子?为什么病重了的娃娃就要进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抢救孩子,为什么还要用镇静剂?“面对这些疑惑,我们会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解释PICU,但往往要耽误大量的时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英说,一个相对封闭的救治区域,难免让众人感到神秘。
这个神秘的儿童重症医学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四问张国英,让她来给大家一个答案。
一问:
为什么PICU不让家长陪孩子?
张国英说,有家长提出想进PICU陪孩子,这是不对的。这里是儿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专门收治危急重症患儿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地方,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家长的陪护不仅带来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在各种现代化医疗设备扎堆的地方,家长的陪伴和探视会为治疗带来阻碍。
她说,PICU的任务是从患儿的抢救开始,通过定量地、动态地对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控,提供最有效和最有力的各种生命支持,使患儿度过危险期,直至病儿的各种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且平稳之后,PICU的任务即告一段落。“通俗地说,PICU的工作就如同救火的消防队,需要力争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地抢救病人。”
二问:
怎样的患儿需要收住PICU?
张国英说,危急重症患儿就会被收住PICU。那么,哪些算危急重症呢?她说,具有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或创伤的病人,他们需要医护人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观察和帮助。
这些患儿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需要心肺复苏的患儿;二是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胃肠)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的患儿;三是各种原因的休克、脓毒血症及各种中毒病人;四是有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的病人。
抢救这些患儿,就呈现出了PICU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要以抢救的“黄金时刻”提供生命支持,如呼吸和心跳的复苏,早一分钟和晚一分钟,后果绝对不一样;第二个特点,病房拥有着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用以捕捉瞬间的病情变化并给予强有力的抢救治疗措施;第三个特点,这里的医护人员要求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能快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救治措施,确保患儿安全。
三问:
公众对PICU认识上有哪些误区?
张国英告诉记者,就是因为PICU病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所以不了解就产生想象和猜测,给公众带来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认为PICU是病儿没得救了才送去。其实恰恰相反,送进去是为了挽救患儿生命。像那些癌症终末期等病儿,全身脏器功能已经逐渐衰竭,这类疾病反而不是PICU收治的对象。
误区二:PICU费用“高”。张国英说,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几点:首先PICU配备了许多现代化的监护设备和各种治疗仪器,要收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费用;其次普通病区一位护士可以管8-10位病儿,PICU只能管2-3位病儿,因此PICU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普通病房要大,费用相对普通病房而言要高。
四问:
有些患儿为何要用镇静药?
张国英说,有的家长得知孩子在PICU住院期间,医生用过镇静镇痛药物,他们就感到紧张和担心:为什么要用这种药?
其实,所有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儿,因为本身的疾病影响、活动的受限以及各种抢救护理措施的干扰,70%的患儿存在焦虑、烦躁不安,特别是那些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因此,医生必须应用合适的镇静镇痛的药物以减轻或消除患儿的疼痛、烦躁、应激反应以及人机对抗,以达到舒适化的治疗。张国英说,这项治疗已在全球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也利于各种治疗和监测的实施,“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往往以静脉维持的方式镇静镇痛,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
市妇儿中心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儿童重症医学科本着“救治患儿,分秒必争;竭尽全力,挽救生命”的宗旨,努力实现新医改政策的要求,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力争以最少的费用,为全市乃至川内区域广大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吴敏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摄影 王皓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成都4月2日电(记者谢佼)近日成都航空公司开始执行2019年夏秋季航班,国产飞机ARJ21新增4条航线。至此ARJ21...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