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办公室里聊电视剧《都挺好》。
同事A说:“苏大强太好笑了,遇到事情就上厕所。老二两口子吵架,他躲到厕所;他给老大打电话,十次至少有五次是在厕所里打的……”
我说:“当然哦,因为厕所是现代人最后的港湾,家根本不是,家很多时候更像第一战场。”
同事B马上说:“难怪我老公动不动就上厕所,一上至少半小时。”
同事C:“我儿也是,一做作业就大便!”
同事D:“其实我也是。因为只有在厕所里,天塌下来也可以不管。”
同事E最后总结陈词:“所以说,地震的时候,都让大家往厕所里躲!”
这个总结,服气!
■对男人如此
每次活路一出来,老公就要“上个厕所”
小时候看《封神演义》,对土行孙印象甚是深刻。他的看家本领是土遁,当他打不过对手时,身子一扭“唰”地一声就可以躲到土里去,简直太方便了。
对我老公来说,当家里比较忙碌的时候,他也有同样方便的一招,当然了,名字肯定不太好听,反正我不管,就直接说他“ 又屎遁了”——对,就是说声“我上个厕所”,然后扭身钻进卫生间,至少半小时才出来。
这一习惯在我心里激起不满,最开始还不是在家里,而是在路上。那是我们第一次独自带孩子自驾游,当时小朋友才1岁9个月,我们一路上随时绷紧了神经。
还好,总体比较顺利。但老公关键时刻就“shǐ遁”的本领也自此开始凸显。比如晚上我们给孩子洗完澡,抱到床上,他立刻就表示自己要上厕所了,然后我就只有一直陪着还很兴奋不想睡觉的孩子,冲奶、喂奶、漱口、穿尿不湿、讲故事或哼歌……
一连串忙完,忽然反应过来:咦,这都40分钟了,他人呢?咋还在拉屎?侧耳一听:从洗手间里传来了低低的手机外放声,还不时伴着他压抑不住的小声偷笑,“嘿嘿嘿……”
嘿你妹,真是会挑时候躲,我悻悻地想。但等他心满意足溜出来后,又觉得批评的话不好说出口,毕竟“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嘛。
不过,回成都的路上,我还是毛了一次。当时是在雅安停下来吃午饭,在一家家常菜馆里,我们一边匆匆扒饭,一边忙着抽空喂孩子几口。吃得七七八八了,他说了声“我去买单,顺便上个厕所,你们歇会儿”就离席了。
等到他消失了20分钟后我才反应过来:这一路不论是在服务区歇脚还是中途吃个饭,老公一定会“屎遁”,这回又被他跑了!一怒之下我抱着孩子冲到厕所门口,大喊“拉完了没有!”门内传来心虚又假装不悦的声音:“好啦好啦马上!”
老公说自己肠胃不好,所以一天至少三次大号,可是无论公婆怎么劝儿子去看下医生调理调理,他从来也不去,好像对这个健康问题并不在意。
其实人家多在意健康的,但这个每天可以在卫生间里躲至少一小时的“刚需”,在家有顽皮幼童要看护的时候,实在太有用了。我就算再有意见,也顶多在门口嚷嚷两句,绝对不敢去推门,怕臭。
说到臭,我从来不准老公在家抽烟,他倒是也没啥烟瘾,但唯独在他上大号的时候,可以悠哉点一支,因为这样可以很有效地中和臭味。(天竺葵)
我老公上厕所,没有半个小时绝对出不来
我老公,常常在家里一蹲厕所没有半小时出不来,我一度怀疑他严重便秘并买好了药。后来便心知肚明,这家伙上厕所,就是玩游戏,抽支烟,躲避一下娃儿的哭闹。他尤其喜欢趁着泡脚的那一会儿,尽情地玩手游,或者对着网络段子傻笑,不用给娃儿讲绘本,不用陪玩哄睡,哪怕娃哭天喊地说想要爸爸陪,他也能磨蹭到一盆洗脚水完全冷掉,才慢吞吞晃出来,而此刻,娃儿早已抵挡不住困意沉睡过去。用他的话来说,每天泡脚的半小时是一天中身心最舒坦的时刻。(鹿鹿)
■对女人如此
只有在洗手间里,我才能彻底放空自己
早前有篇文章痛诉中年男人的辛苦,“一天忙活完,最舒服的事儿,就是到家停好车,赖在里面,发呆。”当时我就忍不住怨怼,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带孩子、做家务,都是当妈的在忙,我们才需要找个空间来发呆!
认真想了想,身为一个妈妈,最无法割舍的心灵港湾,似乎只剩下卫生间。当妈后,总有做不完的事,我想所有妈妈听到“躲洗手间”这四个字,都会会心一笑吧,连女明星孙俪都曾写过,自己要躲到洗手间里,才能安静地涂个口红。
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上洗手间,门一关,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争分夺秒地刷刷微博,看看娱乐八卦,或者玩几把消消乐,彻底地放空自己。随着马桶抽水声的响起,烦恼也一并冲刷掉。
似乎也只有在洗手间,坐在马桶上,才能心无旁骛地读两页书,我甚至在洗手间里摆了个小书架。最享受的是每天晚上洗澡那半个小时,可以放肆地在花洒下哼歌,对着镜子审视自己并不完美的身材。或者像孙俪那样,趁孩子睡懒觉未醒时,在洗手间里涂脂抹粉。那一刻,我除了是自己,谁也不用扮演。(鹿鹿)
我人生中仅有的几次化妆,都是在卫生间悄悄完成的
对,每次把卫生间的门一关,感觉世间万事万物都与我无关了,任何人都不能打扰我,任何事都不能烦扰我。坐在马桶上,环顾四周,一眼望到头,角角落落都尽在我的掌握中,不用担心有传说中的妖怪藏身,安全得很。然后我就坐在马桶上,尽情地刷微博微信,尽情地追剧听歌。有时候听到老公在叫我,但他一看到我在厕所,就只好在门外说一声“哦,在厕所里嗦”,然后止步,转身,离开。对呀,我在上厕所,再大的事情也只能让步,哈哈哈,多好!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厕所是我的心理垃圾处理站。每次工作上遇到不开心的事,我很少跟家里人讲(讲了也不懂,反而还要牛头不对马嘴地来开导你),直接钻到厕所,把门一关,对着马桶一顿叽哩咕噜,骂完,“哗哗”一冲,又是一个神清气爽的活人出来了。
生活中被气炸后,也是冲到厕所,把门一关,坐在马桶上,头一抱,该崩溃的崩溃,该发泄的发泄。但很多时候,本来气到快爆炸的我,一进到厕所,反而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突然觉得为这些鸡毛蒜皮生气干什么?人其实要的可以很少啊,比如我,只要有个卫生间就足够了。所以我经常抱着手环顾我家卫生间,心想“嗯,这里再挤一张小床,那边再摆个书架,我简直都可以24小时不出去了”!
当然,高兴的时候,我更要往厕所钻。比如买了新衣服,不好意思在客厅的穿衣镜前试穿,这时,厕所就成了我的试衣间。还有,作为一个素面朝天了三十多年的女人,我有时候也很好奇自己化妆后的模样。于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打开卫生间所有的灯,搬出仅有的几样化妆品,细细地描,慢慢地涂,然后对着镜子,凑近看,退后看。而且我发现卫生间的镜子有种特别的美化效果,每次照完,都觉得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美。
所以,一个家可以不要那么多房间,但一定要有尽可能多的卫生间,最好每人一间,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VIP室。(叶湄)
妈妈患癌后,她只能在公司的洗手间里小哭一会儿
不仅家里如此,在单位也一样。因为厌倦女同事们在午休时叽叽喳喳谈论八卦,每到中午,洗手间就成了我唯一能暂时消失的地方。在写字楼装修豪华的洗手间格子里,端坐马桶上,戴着耳机以2倍速看一集电视剧,再心情舒畅地回到办公室工作,就像上班期间放了个小假,愉快极了。
有一天从隔壁厕间隐隐约约听到一名女同事在讲电话,声音哽咽,在要哭出来的瞬间,她摁下了冲水键。直到第三次听到那位女同事的啜泣,我才忍不住在微信上问了原由。
女同事轻描淡写告诉我,妈妈生病了,肝癌晚期。二十出头的她,沉着冷静地听医生说出妈妈可能只有两三个月存活期,不慌不忙地通知亲属,安排治疗方案,一个人跑前跑后在医院里奔波。她说,平时都刻意憋着忍着,只有午休时间,在公司洗手间里,允许自己小哭一会儿,然后洗把脸,出来认真工作。(mofa)
■连小孩都是如此!
女儿做一晚上作业
至少要上三次厕所
我是什么时候意识到厕所才是一个人最后的港湾的呢?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对,就是每次我催女儿做作业时,发现她十有八九都在厕所里的时候。
“希妹儿,该做作业了嘛?”
“马上。”咦,声音咋是从厕所里钻出来的呢。
“希妹儿,作业做完了没得?”
“马上,我先上个厕所。”
“希妹儿,咋还没开始做作业?”
“我肚子痛!总不可能肚子痛都不能上厕所嘛!”
……
我其实真不算一个严厉的母亲,每次都是在做完一堆事情后,顺口问那么一句,结果,她不是正蹲在厕所里,就是在刚上完厕所的路上,甚至有时候她明明好好生生地坐在书桌前,被我这么一问,马上起身:“哎哟我肚子痛,先上个厕所。”我曾细心观察过,女儿做一晚上作业,至少要上三次厕所——做作业前上趟厕所给予开始的勇气,中途上趟厕所给疲累的自己中场加个油,还有一点点就要做完的时候再上趟厕所,以给被又难又多的作业折磨到垂死的自己以最后冲刺的勇气。我虽然气到内伤,但又毫无办法——是嘛,就算她“上厕所”真的就是上(进)厕所,就是“烦得很,我先躲一下”的意思,跟大小便没有任何关系,但又能怎么样?
就像现在,她每天晚上磨蹭到11点多终于做完了作业,结果我们一看,错误一大堆,拿起作业本正要喊她再检查一下,她三步并作两步溜到卫生间,关一门,在里面大声抗议:“错了就错了嘛,明天老师评讲以后再改嘛!”我如果坚持马上改,她就会迅速把门反锁了。我:“喂,锁啥子门嘛?”女儿:“就是嘛,我都锁了门了你还守在门口做啥子嘛!”我,只好心有不甘地默默退下。而她,就趁机在里面至少“洗”个二十几分钟,然后在我们“快点,都十二点过了”的催促声中,神清气爽地迈着舞步旋了出来,关卧室门之前还要轻快地来一句“晚安”。(周一菲)
新闻推荐
榜样力量引领城市道德风尚昨日下午,第五届成都市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选出54名道德模范及19名...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