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召怡
近年来,成都的民间文化活动十分活跃,而且个性突出、品质颇高。
“今夜,我们读塞林格”!3月21日晚,在窄巷子32号的白夜,诗人翟永明邀请到来自美国的著名演员、制片人马特·塞林格,展开了一场别有意趣的谈话,谈他的父亲——《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美国文学巨匠塞林格。
今年是塞林格诞辰100周年。塞林格一生都追求纯净的文学阅读,排斥商业与营销炒作。在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几部作品之后,他就拒绝公开发表任何作品,直至去世,也从不参与任何文学活动,成为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隐士”。
2010年塞林格去世后,马特·塞林格开始着手整理父亲的大量遗稿。“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读完全部。我要面对的是他超过半个世纪写作生涯的素材……这些素材性质多样,有些有顺序,有些则散落得到处都是。”马特·塞林格表示。
“日子向前,龙门阵向后。”在洁尘书房主题对谈之后,3月23日,《即景——易大叔照相展》于铁像寺水街的“轻安雅集”开幕,展期一个月。
作为一名资深电视人,被唤作“易大叔”的易宁,有剪不掉的老成都情结。多年来,他养成了看到啥就拍啥的习惯。菜市场、地铁站、苍蝇馆子、拆迁工地……就这么一年又一年随性地记录着眼皮底下所见之种种。他还有一个爱好——摆龙门阵,在博客、微博上码字讲故事时,他都用的是地道的老成都话。
他那些充满市井味和烟火气的照片,几乎都没有命名,却给观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像是在用另一种形式摆龙门阵。在一篇文字里,易宁说:“灯笼街那个鼓楼样子的地标不在了,但是我再也不怕迷路的事情发生,不管到什么地方去,只要使用导航软件,咋个都可以轻松找到。我觉得,这个才是正常的日子,它只要向前走,而不是朝后退,那就没啥好担心的。”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这是《诗经·小雅》里的句子。3月23日晚间,一场名为“夜如何其”的音乐现场活动,在位于成都蓝顶当代艺术基地的何多苓美术馆举行。活动内容包括现场音乐演奏、诗歌朗诵和演后交流。
据活动策划人、作曲者、主持人毛竹介绍,这场活动缘起于多年前一次赴日旅行。她曾到访日本海沿岸的境港小镇,那里是以创作妖怪形象而闻名的漫画家、“妖怪博士”水木茂的出生之地。小镇布满了漫画家笔下各种妖怪的身影,让她印象深刻。多年以后,为妖怪们创作一首音乐作品的念头在她脑中“蠢蠢欲动。”
毛竹的这一构思,引来了琵琶演奏家唐华与荷兰单簧管演奏家Michel Marang的兴趣,更得到了何多苓、翟永明等知名人士的全力支持。于是,极具实验性质的《妖怪组曲》诞生了。是夜,百转千回、氛围诡谲的琵琶和单簧管乐声,混合于新锐音乐人李琨的电子音乐中,其间穿插诗人翟永明的诗歌诵读,令观众们在室内和室外庭院体验到了一场风格特异的音乐会。
新闻推荐
中日韩围棋八位元老级大师蓉城摆擂 小林光一夺冠 聂卫平屈居亚军
这个周末,“棋城”再次成为世界棋坛关注的焦点,“西南王”、“中日韩元老对抗”让人目不暇接,棋迷们大饱眼福。3月24日上午,...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