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精准服务出新招 社会治理效果好

来源:四川法制报 2019-03-21 01:01   https://www.yybnet.net/

武侯区跳伞塔街道新南路社区拥军法律服务站工作日常武侯区构建“一中心多站点”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武侯司 本报记者 陈博 文/图

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武侯区司法行政工作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创新打造了“一中心多站”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了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的同时,助推了区域的长治久安。

今年2月,武侯区文创产业法律服务站正式成立,为文创企业提供了专业法律援助、版权登记、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纠纷咨询等法律服务,这一重大创新项目不仅开创了司法行政全面介入文创产业的全省先河,更突出了今年“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工作主题。

事实上,文创产业法律服务站仅是武侯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延伸之一。2018年以来,该区司法行政工作主动融入社区治理,相继成立了以开展特色少数民族矛盾调解的少数民族法律服务站,以维护侨胞利益为主的为侨社区法律服务站,以法治为切入点消除军人军属后顾之忧的拥军法律服务工作站等。结合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当前武侯区大力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构建起了“一中心多站点”的公共法律服务模式,该模式日趋成熟,未来将不断扩大覆盖面,这不仅为武侯区社会治理提供了多元化的法律支撑,更为2019年成都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文创产业法律服务站

助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国际化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侵权后企业维权难、争议纠纷评定难……一直是文创行业急需破解的法治难题,对此,区司法局精准对接,成立了武侯区文创产业法律服务站,同时探索出“一二三”模式构建的文创产业权益法律服务基地。记者了解到,文创产业权益法律服务基地是区司法局聚焦“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主题的具体工作要求,及权益保护重点的创新突破,旨在为全球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前列建设做出贡献。“一”是指一中心、一平台,即“武侯区文创产业法律服务站”和“知识产权法律信息服务站”,设立后主要为文创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援助、版权登记、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纠纷咨询等法律服务。“二”是指两个阵地,即“弘法助企法治沙龙”、武侯区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培训中心(“武侯区法治训练营”)。记者了解到,“弘法助企法治沙龙”是该区司法局与成都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四川大学法学系合作打造,为文创企业培训涉外法律法规知识。武侯区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培训中心,是司法局与文创企业打造的,计划每年推出一部法治儿童剧。“三”是指三支队伍,即文创产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都市文化产业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诉前纠纷调解等服务;武侯区文创产权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通过列席成都市文化产业商会例会,定期与商会共同走访企业,了解文创企业对行业与地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和法律服务需求;“武侯区文创产权法律专家库”已吸纳法律及知识产权专家7名,国家级、省级的作品创作及活动组织专家44名。

今年3月5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侯区委书记巫敏对区司法局建立文创产业法律服务基地的创新做法给予了肯定性批示。

■少数民族法律服务站 促进各民族之间团结进步

武侯区内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2.1万人,少数民族年均流动量约100万人次。武侯区设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法律服务站,为辖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法律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事项。在纠纷化解中,该区在全省创新建立了“四级调解,互联互动”的少数民族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总结起来就是,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行政资源、构建四级少数民族人民调解网格、组建少数民族调解专家库、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判、“行、诉、调”联动、经费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内容。

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有2000多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因与本地人生活的差异,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因此,武侯区少数民族调委会设立在这里,调委会吸收了大量少数民族调解员,他们具有相当的威望,化解了多起纠纷问题。

工作中,武侯区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三项协调机制。事前是指预警机制,分为隐患纠纷信息采集,矛盾第一时间快速调处,协调解决三个层级;事中是建立少数民族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对不属于人民调解的少数民族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或诉讼途径解决;事后是指建立分析研判机制,联合公安、法院、民宗局等单位建立少数民族纠纷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少数民族纠纷调处趋势,分析研究纠纷成因、调解难点,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该区浆洗街道洗面桥社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多为经商人员。多年来,社区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调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该社区在区司法局指导下,还紧密与西南民族大学联系,成立了以高校法学院讲师为主体的专家咨询团队,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高校法学院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社区法治宣传活动。2018年,少数民族法律服务站还成立了汉、藏“双语”法律宣传队。

■为侨法律服务之家 调解侨界人士营商纠纷

近年来,在武侯区居住和创业的华侨越来越多,同时也聚集了大批侨眷侨属,仅武侯区红牌楼街道丽都花园社区就有归侨侨眷325人,涉华侨法律需求逐年增加。对此,2018年以来,该区着力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团结调动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在丽都社区创新成立了“为侨法律服务之家”社区法律服务站,开创了为华侨群体提供定制化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新局面。

据了解,为侨社区法律服务站最核心的功能是帮助侨眷侨属,在创业工作和创业中化解遇到的商务矛盾纠纷。对此,服务站还专门成立“卫侨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律师组成,为侨界人士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与矛盾等服务。

不仅如此,丽都社区还加强平台机制网络建设,引导侨胞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帮助侨胞对接更多商机,从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拥军法律服务工作站 以法治消除军人后顾之忧

针对辖区退役军人、军属较多的现状。武侯区司法局联合区民政局、区妇联成立了拥军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站汇集了民事行政、司法行政、群团组织等三种力量专门为驻地军人及军属提供婚姻家庭、财产等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使其成为军队家庭的解忧站。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跳伞塔街道新南路社区,该社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较多,去年10月,拥军法律服务工作站在这里正式成立。跳伞塔街道司法所所长谭胜利告诉记者,服务工作站去年开展了多次进军营活动,还通过组织律师主动上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化解也是该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主要工作之一,记者在服务站看到,社区专门为“老兵”们打造了活动室、交流室、调解室,专门用于化解相关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其后顾之忧。专访持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

武侯区司法局局长刘军远告诉记者,2019年,区司法局将紧紧围绕成都市司法局提出的,突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主题要求,紧扣司法行政新职能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总体工作布局继续开展好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刘军远表示,武侯区是全市经济核心,今年要不断扩大公共法律服务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持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为构建成都新发展理念城市贡献法治力量。

新闻推荐

数据居民杠杆率已接近“危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近日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最近做了一项研究,发现所有杠杆当中,居...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精准服务出新招 社会治理效果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