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民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张骞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灸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地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鮮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
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糕点为果子,并依样仿造。
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是受中国的影响。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旬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进日本后,日本人又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作了一些改进,并发展出若干品种。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
距离中国稍远的几个东南亚岛国,像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也不小。
菲律宾人从中国引进了白菜、菠菜、共振频率菜、莴苣、大辣椒、花生、大豆、梨、柿、柑桔、石榴、水蜜桃、香蕉、柠檬等蔬菜和水果,菲律宾人还爱中国的饭菜,如馄饨、米纯、春饼、烤乳猪等,使用的炊具也是中国式的尖底锅和小煎平锅。
马来西亚在饮食文化上也受到中国的影响。据考证,马来西亚人的祖先主要来自我国云南一带种植水稻的民族,马来人的某些食俗同这些民族大有关系。例如,马来人的大米从种植到收获,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和礼仪。
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印度尼西亚的影响历史悠久。历代来到印度尼西亚的中国移民,向当地人提供了酿酒、制茶、榨油、水田养鱼等技术,并把中国的大豆、扁豆、绿豆、花生、豆腐、豆芽、酱油、粉丝、米粉、面条等引入印度尼西亚。
茶作为中国的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极大。各国语言中的“茶”和“茶叶”这两个词发音,都是从汉语演变而来的。中国的茶改变了许多外国人的饮食习俗,例如,英国人由于中国的茶而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日本人则由于中国的茶文化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杨柳)3月18日,河东新区2019年第9次党工委(扩大)会议召开,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娜主持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