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近期开展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成果。研究采用实证法,抽取了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城区与农村的不同学校,通过目的抽样与随机抽样,获得有效问卷3202份。
研究表明:超七成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时间相对更早。近四成学生曾因网络游戏与父母发生过争执,而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多来自忽视型和专制型等家庭。报告提醒广大家长,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社交语言,建议父母们要学会利用网络游戏进行亲子沟通。
三类网游受孩子们青睐
研究报告表明,孩子们最喜欢竞技类游戏(55.8%);其次是运动/赛车游戏类游戏(52.4%)、模拟现实生活的游戏(51.7%),这三类游戏均超过了半数。
这充分说明孩子们具有追求快乐的天性。竞技类游戏刺激、好玩,其中包含着一些竞争、策略、操作等要素,使他们在紧张的游戏对抗中,得到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快乐,释放压力。
仅有三成多(33.3%)中小学生喜欢教育型游戏,在所有类型游戏中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他们不喜欢“被教育”,更不喜欢被生硬地强行教育。
上述种种现实告诉家长,必须要用接纳的心态看待孩子与网络游戏的关系,要认识到网络时代,游戏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快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家长要学会理性认识网络游戏,从小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休闲娱乐习惯。因势利导,引领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待网游爸爸们更开明
研究报告显示,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中小学生获悉网络游戏相关信息的最重要渠道。最支持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群体是同学朋友(58.0%),其次是兄弟姐妹(43.8%),再次是爸爸(10.6%)、妈妈(8.3%)、老师(4.1%)。
在父母群体中,爸爸比妈妈更支持孩子玩网络游戏,这表明在一般家庭里,爸爸更多地承担了陪伴孩子娱乐的责任,而妈妈则更多地负责教育孩子,因此爸爸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更开明一些。网络游戏不仅是孩子们进行同辈交往的谈资来源,他们还可以借此在与同学或朋友中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显然,网络游戏是孩子的“兴奋点”,也是父母的“痛点”。家长应学会结合孩子的“兴奋点”,让网络游戏与孩子喜爱的其他娱乐形式成为自己与孩子沟通的重要话题。如果家长只重视与孩子进行成绩、名次等方面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快乐、友谊、情绪等问题,这种沟通就会成为“伪沟通”。
父母一辈应充分认识到,喜欢网络游戏是当今青少年基本的休闲需求。家长与其激烈反对,不如因势利导,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共娱、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桥梁,想孩子所想,乐孩子所乐,与孩子在游戏中度过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三类家庭子女易沉迷网游
报告称,根据父母教育行为的差异,将家庭教养模式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溺爱型、忽视型、专制型。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更能认识到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溺爱型、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的孩子对网络游戏负面影响的认识更少。
调查发现,亲子关系很好和比较好的家庭中,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合计为4.3%,亲子关系很不好和不太好的家庭中,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合计为14.8%。这说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合理使用网络游戏,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网络游戏管理,要建立在和谐的亲子关系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休闲习惯,既让孩子享受到娱乐的权利,又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郝卫江)
新闻推荐
□苗鹏“泰康鑫福年金保险计划”具有鲜明的特色:满5年后给付生存类保险金直到105岁;包含特别保险金、生存保险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