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7.7亿元、增长9.6%,占成都比重上升至12.2%,占四川比重达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2.3亿元,占成都比重达9.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占成都比重达25%左右。
2019年,是推动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轨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瞄准高质量发展,成都高新区再出发。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全力打好“七大攻坚战”,更加凸显“有分量的增长、有感受的发展、有实物量的变化”,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产业功能区项目建设
按照“功能区建设产业项目是核心,功能性项目是支撑”的理念,实施454个产业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将达838.5亿元,其中重大产业化项目144个,年度投资253.4亿元;重大功能建设类项目310个,年度投资585.1亿元。
空港新城整体成势
空港新城是四川省在全国开放大局和经济版图中战略地位的重要工程,也是成都“东进”主战场。要加快把空港新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物量,落实到“筑城”的重大基础保障功能上,围绕天府国际机场保障,天府奥体城、航空科创产业园、航空智慧物流产业园、绛溪北起步区四个片区开发,三岔湖站、福田站等TOD综合站点开发以及人才公寓和安置房建设,掀起全面开工、塔吊林立的建设热潮,初步形成重大基础设施框架,展现整体成型成势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重大项目引进落户
自加压力、跳起摸高,围绕已落户六类500强、头部企业、新锐企业实施“总部提升”“增资激励”;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梳理出来的主导产业未落户六类500强企业,一一走访跟踪落地。全年引进并注册项目260个以上,其中重大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到位内资6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
创新驱动产业培育
加强产业培育是新时期成都高新区谋划产业发展总体策略、冲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重中之重。围绕氛围营造、拓展来源、梯度培育、载体提升4个环节开展工作,打造一批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企业群落,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产业培育政策兑现,加快聚集“四派”人才,优化孵化网络体系,壮大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在5G、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探索成立“业界共治理事会”,连片打造60万平方米、在全国具有标识和影响力的“高新创业大街”,力争今年实现新增“四派”人才创业企业1000家,培育新增种子期雏鹰企业100家、瞪羚企业40家、独角兽企业3家、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1家以上。
营商环境改革提升
突出“国际化”“便利化”“专业化”,营造开放共赢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业服务满意度。推动成都高新综保区转型升级,推动中国-欧洲中心打造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加快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推进“不见面审批”,提升企业开办效率,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时间控制在90个工作日之内;更多行业推广“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承诺制改革。
城市生活品质优化提升
贯彻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突出抓好公园社区、TOD站点、五级绿道、公服配套设施“三年攻坚计划”等硬环境建设,同步抓好教育医疗事业、社区营造、生态环境治理等“软环境”建设,打赢城市生活品质优化提升攻坚战。
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干事创业,贵在精神。适应新时期成都高新区事业发展需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砥砺实心干事作风,构建选人用人“五大体系”,以严实要求为标尺抓班子带队伍促落实,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本报记者 宋妍妍
新闻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多央娜姆建议:将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纳入 国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
成都正在创建“三城三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图为位于天府广场旁的省图书馆、省美术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本报记者谢明刚摄文...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