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三轮车上打“大哥大” 李豫川摄影并授权使用
1996年,摄影师李豫川坐上4路公交车,准备沿途拍点东西。当时的成都4路公交车是双层的,从起点到终点,一趟单边的行驶时间大概是一个多小时。为了便于抓取街道上的人物,他在相机上装了一只70-200 的变焦镜头。公交车沿蜀都大道行驶到了人民商场路口,遇红灯停车。站在公交车二层的他,看见车外面有人坐在三轮车上打手机,于是拉开了侧窗玻璃,往下俯拍到这一有趣的场景。
照片里是密密麻麻的人,三轮车周围是骑自行车的男人们,他们都在等绿灯。那时的发型流行中分或64开、37开。有些人穿长袖衬衣,有些人穿深色西服,这大概是春夏或夏秋相交的季节。图中看不到现在的共享单车,都是自家买的单车。在右侧有两辆赛车,车龙头是直把的,这是当时比较时髦的车型。在左上角,有一位白衣女子坐在一辆“火巴耳朵”车的后面,挂斗不在自行车的侧面,而是在车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车”。但那女子看起来并不老,估计是一辆营运的三轮车。
我们还是仔细来看照片里的重点人物---坐三轮打手机的男子。他坐在一辆三轮车里,拉车的师傅正四处张望,师傅穿一身西服,有些热,于是挽起了袖子。前斗里有一个玻璃杯,里面有茶水,按照一般成都人的习惯应该是浓浓的花茶。坐车的小伙子也有点热,长袖也是挽起的,连长裤也挽得很高,看起来像是穿了条短裤。他的脚下是一个白色的塑料编织袋,里面装满了东西,有点像是服装。他的腿又瘦又长,有点像韩国电影明星的“大长腿”。大长腿没有地方放,只有搭在编织袋的上面,他人年轻,看上去腿部的韧带比较好,可以轻松完成这样有难度的动作。小伙子显得有点焦急,眉头紧锁,在用手机联系业务,准确讲是打“大哥大”。
我仔细看他手里的“大哥大”像是摩托罗拉9900,这是摩托罗拉非常经典的机型。下翻盖设计,点阵屏显示。屏幕的右侧有三个指示灯,分别对应的是电话、服务信号等功能,左侧也有一个比较小的功能,这是开机之后的显示指示灯。因为只能用简单的键盘操作,所以键盘上还配备了C、M+、MR这类在计算器上用得多的功能键,记得还有“↑”键和“MENU”键。右上角的天线可以扯出来一节,一晃一晃的。“大哥大”最早是美国企业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在纽约曼哈顿的摩托罗拉实验室里诞生。1987年“大哥大”进入中国,它无疑成了加速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移动电话刚刚进入大陆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名称,叫“大哥大”。这其实是香港广东一带,称呼帮会头目的谐音。据说,手机得此名,是因影星洪金宝在片场当导演时,移动电话更是从不离手,并常用手机发号施令。洪金宝本来就是香港影坛大师兄级的人物,别人尊称他为“大哥大”。因他拿手机的照片见报多了,媒体就用“大哥大”来称呼手机,慢慢就传开了。在那个年代,手拿“大哥大”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1993年,北京举行十大流行语评选,“大哥大”高居排行榜的第四位。如今,“大哥大”在人们的日常交流词汇里渐渐消失,代之而用的是“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了。
国内1994年在广东省建立了第一个GSM网络,1997年建立CDMA网络,进入国内的第一部GSM数字机是是摩托罗拉3200,它既是第一部正式进入国内的手机,也是第一部GSM手机。在成都,当年一部“大哥大”二万多,那时,一般人的工资才二三百元。花费更厉害,打进打出都要钱,每分钟通话费0.8元,所以很多人除“大哥大”外,还配有传呼机,尽量少用“大哥大”,多用固定电话。1990年,瑞典爱立信公司和成都电信联合在成都召开了手机订货会,有一位叫杨大陆的生意人到订货会现场,当场拿出2万6千元定下了一部手机。9001021,这是成都对外公开发售的第一个手机号码。我的第一台大哥大是1999年买的一台二手机,在太升路花了1000元办了一张139开头的电话卡。话费太贵,通话的效果也不太好,平日也就没有怎么用,算是花冤枉钱赶了一次时髦吧。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 时速4000公里 比飞机还快?高速飞行列车工程上可实现
2017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已开展研究论证,时速最高可达4000公里。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