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成都召开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上,成都市提出今年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当前,全国两会正紧锣密鼓地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说明各地紧盯营商环境不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不能有“松一松”的念头、“歇一歇”的想法,必须长期不懈抓下去。
昨日上午,武侯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暨2018年度纳税大户表彰大会召开,会上,武侯区对2018年度纳税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798家企业进行了表彰。历来重视营商环境和政企关系的武侯区,此次表彰的范围和力度都堪称史上最强。当天下午,该区又紧锣密鼓召开了“武侯区争创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引领区”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武侯区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争创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引领区的实施方案》及11个配套行动计划。
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企业需求,武侯区将以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为目标,规范营商环境法治化秩序、打造营商环境国际化品牌、扩大营商环境便利化优势、营造营商环境市场化氛围、严格营商环境制度化管理,加快提高企业服务能力水平,加快企业全生命周期各项制度综合改革,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创新红利,争创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引领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蓝图——
倾力打造“五化”
构筑“武侯特色”营商环境新格局
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区域竞争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未来,武侯要打造成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用五个关键词可以概括: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市场化、制度化。
法治化——为实现营商环境与法律需求的“同频共振”,武侯区将围绕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市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弘扬营商法治精神打好“组合拳”。在这些举措中,武侯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大胆探索和先行先试,为民营企业带来法治“红利”:深化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模式改革,推广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化快审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保护体系,依托“中国成都(鞋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分中心”,搭建专利快速维权通道;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深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便利化改革。
国际化——“成都已树立迈入世界城市行列的雄心。”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国际化水平的现实差距迫切需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中心城区之一,武侯区要勇担使命,力争一马当先。除了提高市场开放度,武侯区致力于拓宽外商投资渠道。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全面落实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准入规定,实现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聚焦成都音乐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西部电商云谷等产业载体,有效实施“产业招商”。充分发挥普华永道等国际化第三方专业机构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境外金融资本、医疗资源与该区优势产业结合。
便利化——继续推进“一网通办”服务模式,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到2019年提高至95%以上,到2020年提高至100%;深化“网购式”政务服务改革,今年,实现简单事项100%全流程自助办理,40%以上事项全流程网上审批;推动投资项目承诺和行政审批服务“下沉”;实行省、市、区重点投资项目“首席服务制”;压减开办、注销企业时间,压减办理施工许可时间……围绕国际标准,聚焦“四最”,武侯力争实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着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便利,企业员工生活便利,不断创造优越条件。
市场化——通过建立架构清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监管“大数据”平台,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严格按照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进行监管,杜绝执法随意、标准不一等现象。同时,优化全区创新创业氛围、新经济发展环境、科技成果转换渠道等,确保“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外地人本地人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外资一个样”。
制度化——通过建立政府部门营商环境建设联席会议机制,面向市场的政企沟通机制,成立突出法治保障的政学共同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工作联络网络和快捷有效工作体系。
路径——
11个“武侯行动”齐上阵
让产业要素服务精准快速“到位”
为营造“五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武侯区强势加码——昨日的发布会上,武侯区发布了一套实施方案,以及11个配套行动计划。
营商环境的优化,尤需“内外”兼修。“对内”——此次行动计划中,武侯区首次提出结合商圈或片区资源禀赋加快发展首店经济,例如在环川大片区,培育集聚一批新零售、文创、大健康行业的首店或旗舰店;在火车南站、红牌楼区域借力TOD综合开发,大力鼓励网红餐饮、网红休闲娱乐、快消品零售等业态的首店入驻。通过“首店经济”的品牌服务集聚效应,吸引要素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扩大开放。同时,该区将启动加快培育新经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区准独角兽达到12家,新经济种子企业达到7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0家。“对外”——武侯区将建立招商网络、招商专班、招商云网和宣传营销4类平台,通过与国际机构的合作,打通武侯与世界发达区域的对接渠道,推动武侯区与境内外核心城市在人才、资本、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双向流动。
创新举措,让企业人才“进得来、留下来”。武侯区人才安居行动计划中指出,该区将高标准谋划建设武侯区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支持“蓉城人才绿卡”持卡人、经区政府认定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高端人才及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购买自住住房。与此同时,该区将于今年底完成火车南站街道桐梓林国际化社区建设,到2020年底完成望江路街道老马路国际化社区建设。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做好“店小二”。优化政务服务,该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主题式”服务窗口,可以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为进一步简化企业注销登记流程,建立完善市场主体便捷高效的退出机制。纳税服务方面,武侯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无纸化申报、联动分析、电子退库等方法,搭建“数据集成共享、智能高效审核、云在线便捷办税”的出口退税办理体系,将出口退(免)税平均办结时间压缩一半,由去年的16个工作日提速至8个工作日以内。
强化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开展“产融互促 银企共赢”主题对接活动,为投融资需求搭建对接平台;充分发挥“壮大贷”“成长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作用,持续推动银税互动工程,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协调和支持保险机构审慎开展信用保险保证业务等。大力支持企业引育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依托区内产业园区和专业服务机构及时为企业壮大发展提供全程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培训、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全业态服务。此外,武侯区的司法部门也将为该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企业声音——
城市营商环境好不好
企业家最有发言权
武侯良好的投资环境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成都百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杨涵
武侯区委、区政府致力于环境改善,在政务公开、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谐的税企和政企关系。紧扣武侯区“两区”“三大基地”建设,该公司将不断发展提升壮大,为社会、行业、员工和消费者创造最大价值,为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知识经济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力争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信息化服务商。
武侯“亲”“清”政商关系促企业可持续发展
成都农商银行常务副行长 李剑飞
这些年来,成都农商银行之所以能够稳中求进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武侯区委、区政府营造的“亲”“清”政商关系和宜业宜商环境。下一步,公司将全力支持“两区”统揽建设、“三大基地”建强和“四大环境”营造,助力新经济发展和多元化业态,努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增强武侯区的资源聚合力、外在吸引力和整体综合魅力,为武侯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环境新格局为企业提供充足动力
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丛源
从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全面部署,到“文创武侯”的动力供给,武侯区积极构建文创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不仅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效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文旅产业内涵,也为像来也股份这样的文旅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发展保障。2019年,公司将继续为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创建文创武侯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新闻推荐
5G将为信息消费释放强劲动能。记者3月5日从中国信通院独家获悉,预计2020至2025年间,5G商用将直接带动信息消费8.2万亿元,其...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