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百年前老成都 过年耍十六天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1-30 03:07   https://www.yybnet.net/

古时一家四代人除夕夜守岁时其乐陶陶的幸福情景。

清末一家官员过年时“祭灶”的情景。

清末过年时儿童喜放鞭炮情景的年画。

旧时过年时“祭灶”用的灶神图。

清末成都东大街置买年货。

□郑光路文/图

如今成都人过年已不中不洋,除了看春晚、打麻将、外出旅游外,过年还有什么呢?中国人“过年”的民间习俗,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这是本文作者祖父讲述的100年前成都一家人过年情景,一幅真实而生动的民俗风情画。杀年猪腊八粥和吃“祷牙”

1902年1月10日,农历辛丑年十二月(腊月)初一。成都椒子街,一家黑漆公馆沉重的大门“呀”的声打开,一个30多岁男子走出来,站在斑驳石狮子旁。远处有性急的儿童已在放小鞭炮,他惊叹一声:“啊,黄老幺欠我的烂账还没收回来,就要过年了!”

这男子是我爷爷,一家绸缎铺老板,穿着质地上乘的长袍马褂,脑后拖着的辫子也油亮油亮——这是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还坐在龙庭上呢。为过年,爷爷早就忙忙慌慌了。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内也常见到被开水烫得又白又胖的大肥猪开膛破肚。爷爷家后院厨房每年用残汤剩水喂一两头猪。

选好日子,猪被按在结实的矮脚板凳上。杀猪匠鬼板眼多,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

于是我爷爷屋檐下密密麻麻吊起一串串或乌黑或红亮的腊肉、香肠……他吧嗒吧嗒抽着水烟嘀嘀咕咕:“过年时要先吃猪头,一年才会开个好头。女人家不要吃猪舌头,以免多嘴多舌。唔唔,小娃娃嘛,多吃猪耳朵,才听大人的话……腌猪肚子嘛,留着五月端阳再吃,吃了以后不会肚子疼。”以上这些先人遗风,也不知确实有医理,还是“合理分配”和勤俭持家的遁辞?

不论贫富,讲究新年穿新衣。这个月,奶奶忙着为全家做新衣新帽,忙得不可开交。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奶奶凌晨亲自下厨烧粥。娃娃们用筷子数莲子、粟子、枣子和花生米,看谁运气好。“腊八”后,过年气氛愈来愈浓了。市面上熙熙攘攘,行人准备年货、打米酥、蒸年糕、送年礼、点百果灶、贴春联和“喜门钱”。

爷爷开的“老元吉”绸庄也开始“大拍卖”,他把“年关在即、止账候收”的告白贴在黑柱上。连街上拖襟襟挂绺绺的乞丐脸上也喜气洋洋,因为不但几个慈善会都要施舍可领钱米的“钱飞飞”和“米飞飞”,连天仙桥街“粥厂”施舍老弱病残的清汤稀饭也稠了许多。

腊月十六日,是“祷牙”(又叫“倒牙”)日。平常百姓穷,每月初二、十六两天,才能开荤吃肉。幽默的四川人把这比喻为隆重祭祀鬼神样,是“打牙祭”。腊月十六日的“牙祭”就称为“祷牙”日。

“祷牙”日后,成都少城外将军衙门、督院街等处官衙也“封印”不办事了,所以这天又叫“倒衙”。戏班这天后“封箱”,正月初一又才演戏。祭灶神 灶君老爷吃了糖上天了

随着“红萝卜咪咪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的童谣声,满街小娃娃“嗡嗡嗡”的“响簧”声、哔哔剥剥的“巴郎鼓”声、呜嘟嘟的铁皮小号声……过年进行曲即将奏响。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是“祭灶”日,通常“官三民四”,做官的在前、平民百姓在后。灶神又称灶王爷、灶王菩萨。晚上,家家户户吃过晚饭,把锅灶打整干净,在锅中放一盏油灯,为灶王爷升天引航照路。

爷爷把还散发油墨味的彩色灶王菩萨神像,恭恭敬敬贴在灶台上,柱头上贴出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灶台上还供奉一大盘捏成宝塔形、饰以金银纸图案的“灶糖”,就是现在还有人叮叮当当叫卖的白麻糖。接着点上香烛、摆上酒果。

爷爷把街市上买来的“灶马”、“灶述”(即木板雕印的黄纸上印有马和银钱的纸符)焚烧了,对父亲说:“‘灶马’、‘灶述’是送给灶王爷的坐骑盘缠!”

仪式刚完,小娃娃们把纸灰与干黄豆、草屑散向屋顶,嘴里吼着:“灶君老爷,吃了糖,骑马马上天了!上天了!”爷爷说:“大年三十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那里‘述职’完,才会又骑纸马回归千家万户。”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还打扫“阳尘”,做大扫除。

腊月底是所谓“年关”,当收当付的,都要在三十晚上结清。不然的话,正月十五前是不许逼债的。

大年三十了,爷爷家门神、春联、“福”字都贴起了,还高挂红彤彤的大灯笼。“团年饭”是一年最隆重之时,杀雄鸡、煮猪头供祖先;鸡鸭鱼鹅几盆几碗摆满。穷家小户也总有一碗回锅肉、一盘肥腊肉、一盆萝卜汤。

新闻推荐

天府新区新增2条公交线路 方便市民出行

本报讯(记者王李科)为解决天府新区公交线网盲区,方便市民出行,昨日天府新区正式开行T102、T136路公交线路,以此进一步满足天府...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年前老成都 过年耍十六天)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