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2018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4.2亿元,同口径增长9.4%,增幅高于预算目标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幅0.1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5%,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7.5亿元,同口径增长9.7%,重点保障切实有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成都市财政今年重点工作怎样?将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新要求?
市财政局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系列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职能,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全方位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全领域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全系统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强化减负增效
深入系统推进财源建设
“首先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市财政局表示,聚焦支持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做好免税资格认定及税收退库工作。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扎实开展清理政府投资领域欠款等降成本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同时,大力推进财源涵养培育。”市财政局表示,将全面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作为推进财源建设的根本途径,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抓手,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加强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推动“财源建设30条”进一步落实。搭建财源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财源信息“大数据”共享和综合分析,有效服务科学决策。
此外,持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精准对接中央加力提效减税降费、增加扩大专项债券规模等政策举措,积极争取省上对成都重大项目的财税优惠政策,全力推动更多试点、资金、项目布局成都市,做强“主干”支撑。
强化统筹聚焦
改善提升财政要素供给
市财政局将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度聚焦产业功能区建设、落实“三大改革攻坚计划”、实施“东进”战略等重点领域。全面落实“民营经济25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支持重点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增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推动财政资金有偿支持和循环使用,探索通过阶段性持有股权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完善政府投资基金架构体系,同步完善绩效评价办法,加快建立政府投资基金信息系统。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全力推动项目入库。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支持组建市级再担保机构,推进政府采购合同无抵押担保融资。
强化改革创新
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树立长周期财政思想,牢固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观念,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市财政局表示,将扎实开展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健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全面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行预算事前绩效评估,促进财政资源配置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科学合理、节约高效。完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推动绩效目标设定、评审、批复与预算资金申报、审核、下达有机融合。加强绩效运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实现。深入开展绩效评价,完善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不断创新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质量。
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积极推进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行政事业性、企业、自然资源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持续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度,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公信力。
强化底线意识
持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市财政局表示,将统筹安排预算资金,积极稳妥化解债务存量。提高专项债券运作水平,创新探索专项债券品种,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财务策划,积极争取发行十年期及以上长期债券。
“同时,健全财政资金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理顺预算管理责任体系,强化部门内控体系建设,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可控。加大财政全过程监督,有针对性开展地方政府债务、民生补短板等专项监督检查。
此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进程。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财政专项资金一张清单管理、一个入口申报、一个平台公示,深化“三公”经费等预算决算公开。
2018年财政重点投入
点击一:
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发展基础更加牢固。落实增值税改革措施,实施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取消加计扣除限制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减税超过110亿元。全年共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14项,减费15.3亿元。
持续加强重点保障,支出结构更加优化。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左右,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全市产业支出3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7.1%。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
着力创新投入方式,引导作用更加充分。成都发展基金(一期)、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对外投资64.19亿元,带动对锦城绿道、天府文化公园、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等重大项目的投入规模超过500亿元。新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和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规范有序推进,推动投资2707.21亿元,78个项目纳入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
全面深化财政改革,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全面启动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实施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全覆盖,预算中期调整盘活存量资金72.5亿元。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编制试点,推动实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实施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
深入推进协调发展,财政统筹更加有力。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以“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全年对区(市)县转移支付达到348.3亿元。健全轨道交通、市域快速路网、跨流域水环境治理等重大项目资金筹措机制和市内企业跨区(市)县迁移管理办法,财政支出责任体系和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更趋完善。
点击二:
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
推动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市级财政投入工业方面资金92.06亿元。
推动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市级财政投入服务业方面资金13.78亿元。
推动新经济突破发展和“双创”活动深入开展,市级财政投入11.01亿元。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市级财政投入16.43亿元。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市级财政投入乡村振兴方面资金43.9亿元。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采取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鼓励联合体投标和分包等措施,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比例。全市中小微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金额173.67亿元,占采购总额的81.4%。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积极协调支持项目入库。持续发挥“壮大贷”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52.82亿元,鼓励金融机构依据政府采购合同向中标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担保融资服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点击三:
促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加快建设
促进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市级财政投入206.63亿元,支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路网体系建设。
促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市级财政投入78.98亿元,支持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实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市级财政投入53.29亿元,支持完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市治理体系。
点击四:
保障区域开放合作深入拓展
保障战略通道建设。市级财政投入29.53亿元,支持拓展空中、陆上大通道,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保障开放平台打造。市级财政投入37.76亿元,支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实施。
保障区域协同发展。市级财政投入40.35亿元,支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点击五:
支持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市级财政教育方面投入67亿元。积极落实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等教育惠民政策,惠及学生约233万人次,保障37.8万名流动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支持落实教师待遇和提升教师素质,积极推进10个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试点。
支持健康成都加快建设。市级财政医疗卫生方面投入81.23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高到65元/人·年,服务项目达14项。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医保可持续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00元/人·年。
支持社保体系健全完善。市级财政就业社保方面投入100.37亿元。实施“技能成都”建设工程,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支持社会保障持续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05元/人·年。新建61个社区养老院,全年为40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3.89亿元。支持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1.35万套公租房加快建设,为全市2941户家庭足额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
支持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市级财政文体事业方面投入32.57亿元。支持深入开展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保障重点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体惠民政策,支持“五馆一站”免费开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7万余场、全民健身活动超过3000场次。
新闻推荐
人心齐,泰山移。社会活力的充分激发和释放是城市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集聚高端人才和优质资源的强壮气场。要聚焦事关成都...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