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登荣(成都)
一大早,从浦东出发,换乘两次地铁,来到了浦西。在路人的指引下,七拐八弯,来到了幽深的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门前。上午10点,故居对外开放,怀着朝圣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这极不显眼的小院。
巴金故居由一幢主楼、两座辅楼,以及一座花园组成,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主楼是别有风味的洋楼,建成于1923年,先是英国人的私家住宅;1948年,转让给苏联驻沪领事馆商务代表处办公用房;1955年9月,巴金一家人搬进这里,从此在这里生活了长达半个世纪。
在这里,巴金先生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以及《倾吐不尽的感情》《赞歌集》等多本散文集;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等文学名著。
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良心”的《随想录》,也是在这小院中完成的。
巴金故居面积不大。走进主楼门厅,正前面挂着一幅巴老开怀欢笑的照片,另一面墙上,挂着著名画家黄永玉老先生为巴老创作的一幅水墨画——“你是谁?”这幅作品是黄永玉为巴金故居开馆而专门创作的。画中,巴老在梅花簇拥中,紧锁双眉,静静地思考。
一楼里,还有巴老家的饭厅,会客厅。在观看了巴老夫人萧珊纪念展后,缓步走上二楼。
二楼过道里密密麻麻放着书柜,书柜里堆满了古今中外各种书籍,飘逸着浓郁的书香;同时,二楼也是巴金工作、休息的空间,这里有他的书房、卧室。
走出主楼,来到故居花园。花园中间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四周种植着玉兰、樱花、梅花、兰草等多种树木,营造出四季如春的气氛。巴金先生工作疲倦以后,就会沿着花园的小径漫步。这里,留下了他理性思考的脚步。
结束对故居开放的区域参观之后,一看时间,不过只用了40来分钟,就在即将走出故居大门时,脑海里突然涌出的“太阳间”三个字,又迫使我折返回去,再一次走进故居的主楼。
巴金故居主楼的一楼有一道宽宽的走廊。1982年,巴老在二楼不慎摔倒住院,家人便将一楼走廊用门窗封闭了起来,形成一个20多平方米空间。冬天,阳光从外面透了进来,封闭的走廊一下子变得温暖如春。
从医院回家后,行动不便的巴老就经常在这里散步。看到这阳光明媚,马刺老便幽默地把它称这为“太阳间”。从此,走廊就有了新的名称,并流传了下来。
巴金先生不仅在“太阳间”散步,有时,在客厅会过客,饭厅吃过饭后,他还会踱到“太阳间”,拖过椅子,趴在靠窗台边的缝纫机上,开始《随想录》的写作。“太阳间”,这个用玻璃封住的走廊,成为巴老晚年最杰出作品的生产车间。这一天,虽然刮着风,但有阳光。
在我驻足凝视“太阳间”时,阳光正照在其间。“太阳间”的一把轮椅、一把竹椅、一把布椅、一架缝纫机、一把雨伞、一盆兰草,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是呵,“太阳间”多么简陋,却诞生了优秀的作品。一方小小的天地,也容得下一颗高尚的灵魂。巴金先生不就在这逼仄的空间里,创作出最伟大的作品了吗?
新闻推荐
人人车与金牛区签署合作协议 打造“北京-成都双总部”运营体系
本报讯(记者赵一)昨日,人人车与金牛区政府签订人人车运营投资总部项目合作协议。这是一份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度合作协议,金牛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